关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与扶持情况的调查报告——以重庆市万州区高粱镇为例 摘 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已于2008年10月竣工十多年来,为建设三峡工程,进行了百万大移民,其移民数量之大,范围之广,世界亘古未有根据规划,三峡工程蓄水175米时,最终移民将达120多万可以说,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移民,而三峡大移民,又决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怎样说服移民搬迁和做好移民安置及其后续工作,是移民安置工作人员的面临的首要问题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变化十几年已经过去,三峡工程也已经建成投产,关注国家对库区移民的政策,关注三峡移民这一群体,有助于人们了解移民安置工作人员是怎样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怎样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的,同时也能够对以后其他地区的水库移民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本文选择重庆市万州库区高粱镇为例,主要以当地移民以及基层移民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灵活运用实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着重针对高粱镇政府的前期移民安置和后期移民扶持工作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移民对国家政策的态度、移民地区生存环境的变迁以及移民工作给库区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而对移民安置与扶持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经验以及尚存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并对三峡移民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包括他们的工作、生活、健康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理性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当地库区移民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移民政策、前期安置与后期扶持、“返迁户” 一、前言 今年是三峡工程建成并整体运营的第一年,这个举世瞩目的水利建设工程已经开始逐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三峡工程建设背后,那些默默无闻而又为工程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移民们至今又生活得怎样呢,关于“三峡移民问题”是不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不需要我们再作后续工作了呢?情况不是这样的首先,三峡移民,是涉及百万人口的巨大工程,移民搬迁第一步“搬得出” 已经园满完成,但是要达到人人都“安稳致富”的标准,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从社会学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我们这些关注国计民生的大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有关移民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希望能对移民后扶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温家宝总理的三个“看不透”是对我们研究的重大启示,从我们专业能力之所及,可以在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这些方面得到许多第一手资料在重庆万州区高粱镇,来自周边的移民刚刚入住,正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好时机此时的研究使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个新的乡镇从建立到发展壮大,村民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乡镇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乡镇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充实的全过程这种时候的第一手研究,有利于如实并深刻地反映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发展变化。
二、重庆市万州库区高粱镇概况简介 1、镇情概况重庆市万州区高粱镇位于长江北岸,距万州城区中心5公里(外迁移民村只有1.8公里),长江支流苎溪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有高粱大堰、镇丰大堰、合心大堰、五梁大堰等6条20000米堤坝,小型水库一座,蓄水量60万立方米,山平塘300口,蓄水量4000立方米318”国道穿腹而过,更有达万铁路过境高粱镇海拔363—710米,属浅丘地貌,年均气温20°C,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镇幅员面积37.7平方公里,辖21个村,4个居委会,231个社,总人口30216人作为三峡库区腹地移民镇,高粱镇是重庆市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也是重庆市万安乡镇工业示范区所在地,被纳入万州城区五大组团之一近十年来,该镇紧紧抓住三峡移民、西部开发、重庆直辖等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镇的领导班子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2008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219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460元,完成粮食产量9915吨,苹果、梨、葡萄、草莓等水果产量1600吨,鱼480吨,蔬菜21000吨全镇共注册625家个体工商户,门类齐全的乡镇企业初具规模,现已拥有建筑、建材、肥料、食品加工、服装、皮鞋、交通运输、汽车修理等行业为骨干的各类企业321个,从业人员9000余人。
并有占地30亩的农产品交易中心2个,专业市场3个,商业网点500余个,对繁荣当地经济起到了支撑作用2、移民概况高粱镇属三期移民淹没镇其中受淹主要集中在三清村、石沟村、沙坝村、杨金村4个村,14个社(三清村11、12社,石沟村3、5、6社,沙坝村1、2、3、5、6、7社,杨金村2、3、7社),受淹土地面积442.2亩,实际生产安置人口754人,增长人口199人,合计953人,房屋受淹459户,1553人,受淹房屋面积达49750.1平方米由于高粱镇属于三峡库区三四期水位,国家目前计划资金主要投资于二期以下,全镇完成危房搬迁面积27000平方米,225户,483人,并调整土地167亩,安置移民257人,其中移民村收入及劳动构成以特色村级经济如加工、运输、商业、养殖、建筑、餐饮为主导产业有20%移民户从事豆腐的加工经营,所在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村”,豆类制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远销区内外另外许多移民利用城郊优势谋发展,到城区商贸中心购买或租用门市,经营商品批发零售买卖,更有甚者开办预制场、汽车修理厂等,充分体现了移民群众利用搬迁后的区位优势择业发家致富的经济头脑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涉及沙坝村、石沟村两个村,17户共60人。
1、调查对象的性别比:男性占调查对象总数的58%,女性占42%;2、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比:20岁以下占25%,21岁至60岁占58%,60岁以上的占17%;3、调查对象的文化结构比:大学文化程度的占整个调查对象的5%,高中文化程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占35%,小学文化程度(包括小学在校生)占45%;4、调查对象的劳动力构成结构比:男性劳动力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7%,女性劳动力占30%;5、调查对象的受淹房情况:砖混结构房占调查总数的93%,砖木结构占6%,附属房占1%;6、调查对象的现有家庭经济来源及收入情况:调查对象中,主要的经济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占23%,收入占总值的30%,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占77%,收入占总值的70%其中:种植业人数占13%,以老年人为主,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总值的9%,以蔬菜水果收入为主;从事养殖业人数占10%,收入占总值的21%,以养殖大户为主;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人数占8%,收入占总值的13%;从事运输业人数占8%,收入占总值的21%;从事餐饮业人数占5%,收入占总值的9%;劳务输出人数占23%,收入占总值的18%;从事建筑业人数占5%,收入占总值的9%。
四、调查结果1、当地移民工作颇有成效一)内迁与外迁相结合,采取灵活有效的搬迁手段 三峡水库库区何其广阔,淹没地区自然相当广泛,受此影响而需要搬迁的移民数量之大,移民工作之难,是不言而喻的移民这么多,内迁还是外迁?异地外迁移民作为国家移民群体中最为关注的一类,自然享有许多政策优惠,根据国家实施移民外迁的有关政策办法,外迁移民在异地安置过程中由当地政府给予建房照顾,同时从水、电、气、交通、贸易等一系列方面减免有关税费,并且外迁移民的社会福利问题在搬迁后第一时间得到落实,这些自然都是很好的措施,高粱镇政府为缓解当地移民矛盾,减轻当地移民承受负担,响应国家异地外迁的相关政策,将部分移民户迁移到外省,如福建南平,重庆云山,山东梅溪等地,然而,由于移民思乡心切等多种原因,部分外迁移民在搬迁不久之后进行了返迁,回到了原居住地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当地政府立即着手应对措施,将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结合起来,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搬迁手段以开展移民工作为了照顾移民们的家乡情结,安抚移民情绪,以实行就地后靠原则为主,进行长远距离异地搬迁为辅,同时鼓励投亲靠友,自主分散外迁到其他省市等方式,极大缓解了移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又推动了当地移民工作的进行。
(二)因地制宜,把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高粱镇政府针对当地移民情况采取了以国家政策为根本,同时结合当地地方实际,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力争能够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在对沙坝村村委会罗主任的访谈中,她告诉大家,国家的大政策是好的,是肯定要坚持的,但是每个地方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以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把国家政策往当地一套,就完事了以高粱镇的实际情况来说,当地安置的移民对象主要包括既淹地又淹房的农民,即所谓的“双淹户”以及淹房不淹地和淹地不淹房的农民,且其中后两种占了大多数,而国家落实到当地的优惠政策名额,额外经费补贴都主要是以“双淹户”为主,后两种移民的安置扶持政策也与“双淹户”有所不同,而这就需要当地的移民工作人员开动脑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安排与统措,既不能违背国家移民大政策的总方针,又要从实际出发,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当地移民误解国家政策,造成移民工作举步维艰正是由于此,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仅仅以沙坝村为例,村委会专门设立一个办公室用来听取当地老百姓对移民政策提出的意见,并进行总结,然后针对具体情况来逐步完善和改进当地的移民工作,使国家政策能及时有效又贴切地落实到地方上。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着眼于人是移民工作的本质所在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着眼于人是移民工作的本质所在在对当地政府官员的访谈过程中,高粱镇镇委书记刘道垠这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治思想工作是中国移民工作的最大特色与优势但如何认识移民工作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怎样做好移民工作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刘书记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说:“移民工作要着眼于人,特别是对移民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人的工作移民工作要做好,核心在领导,关键在政策,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所摸索到的最基本的经验 移民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的基层群众,特别是最基层的农民,他们才是移民的主体做好移民主体的工作,首先要向他们进行宣传,讲意义、讲大局、讲政策,大造舆论,这是必须做的然而,仅仅靠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怎么做要设身处地为移民着想,换位思考,以心换心关心他们眼前的困难和利益,使其尽可能得到解决和维护,更要帮助他们看到未来和明天的前景与希望,诚挚地、耐心地向前推动这样做,移民任务不仅能全面完成,而且不会留下后遗症2008年1月21日,万州库区高粱镇鸽子坝地段隧洞要封堵蓄水,必须动员50多户200多人按时搬迁,高粱镇移民办公室年轻的工作人员小张为了劝迁一户姓颜的移民,他10多次到颜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地为颜家老翁陈诉搬迁工作的利弊得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打动了他的心,舍小家为大家,迁出了淹没区。
而这一批200多人的搬迁没有出现任何事故,事后也没有留下任何矛盾在我们对当地移民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移民对当地移民工作人员的作风和态度较为满意,也体现出了当地政府一贯坚持的移民工作要“着眼于人”的工作理念 2、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压力大,国家补贴金额和实际需要数额存在差距 通过跟万州区高粱镇政委刘书记的调查访谈,我们知道:国家给每个移民区县的主动拨款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补偿给每个需要扶持的居民,很多时候,即使补偿到了,也不够移民拖家带口一户总的搬迁安置金额一是城乡补偿标准偏低、差别过大比如在高粱镇,官方规定的每一平米砖石和混凝土建筑的补偿费标准是,县城居民300元,乡镇居民225元,农村居民180元,部分农民认为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尽合理;其次,对移民原来房产的作价、搬迁费与建立新居的费用的估算,都是按照2002年市场价格计算的,并没有按照通货膨胀率作必要的调整而从2002年到现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