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雅乐与新雅乐对比探析 摘要:从古至今,雅乐是中国音乐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兴起到繁荣,由衰退到复兴,雅乐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将古代雅乐与当代新雅乐进行对比的文章鉴于此,本文从表演内容、乐器运用、声乐演唱方式等视角,将中国古代雅乐与中国当代新雅乐进行对比 关键词:古代雅乐;新雅乐;对比 “雅乐”一词,最早来源于《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是用于宫廷祭祀活动或者朝会礼仪所使用的音乐古往今来,雅乐在中国音乐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兴起到繁荣,由衰退到复兴,雅乐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着上古时期的雅乐从萌芽到定型;中古时期的雅乐从重建到繁荣;近古时期的雅乐从僵化到延续历史推动了雅乐的发展,时代背景促进了雅乐文化的不同特色 上古时期指的是远古至战国末,“雅乐”一词也是在上古时期就被提出来的西周至春秋中叶,雅乐艺术在礼乐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得到制度化与规范化,趋向于定型其内容是与祭祀仪式相结合的乐舞,从而发展到对统治者的赞颂,而后包含六大舞、六小舞、诗乐,内容不断增加,形成了多样化、固定化的特点最早的雅乐包括《大咸》《大韶》等乐舞。
刘师培先生认为:“三代以前之乐舞,无一不源于祀神①也就是说,这些乐舞大部分来源于对自然的不解,从而以舞来表示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因此具有宗教功能而礼与乐对华夏民族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同时也在战争中起到稳定阶级的政治作用更因孔子的一句:“尽美矣,又尽善也”②而表现出其审美功能 中古时期指的是秦代至五代末,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令先秦雅乐几乎荡然无存由此,秦代的雅乐开始融入儒家礼乐思想但是由于民间音乐开始进入宫廷,自然会对纯正的雅乐产生影响,继而将雅乐与俗乐相互渗透融合到北朝,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后,胡乐亦开始加入雅乐,甚至在唐代君王喜爱胡乐的原因下,对宫廷雅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在隋朝,群臣不断反抗与反思,可大势所趋,恢复纯正雅乐已难如登天正是由于俗乐、胡乐的渗入,雅乐的功能开始扩大,除祭祀之外,娱乐活动也开始使用雅乐,使其取得了较快发展 近古时期指的是宋代至清代末,我国音乐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大量民间音乐得到飞速发展,阻碍了宫廷音乐的发展而封建统治者对祭祀音乐、宫廷音乐的重视,一味苛求恢复纯正雅乐,反而使雅乐文化日益僵化、没落在内容上,出现了瑞曲,主要是地方官吏将奇闻异事呈现给皇室,用于谄媚。
宋代雅乐在乐律制作方面,将雅乐与阴阳五行相互联系,完全失去了其艺术性音阶出现五声、七声的分歧,音域出现八度内的十二个半音和叠加四个高八度清音的区别古云:“今太常乐县钟、磬、埙、篪、搏、拊之器,与夫舞缀羽、、干、戚之制,类皆仿古逮振作之,则听者不知为乐而观者厌焉,古乐岂真若此哉!”③以恢复“雅正之音”为目的,极端地将雅乐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完全忽略的做法,种种矛盾都直间或间接将雅乐推向僵化的发展趋势 新雅乐是由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所缔造的21世纪中国之德音雅乐其内容纯正高雅,节奏中正平和,旋律磅礴柔美,寓意源于自然,合于中道,内涵深厚,深远怀古,神远韵长,旨在传递“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艺术宗旨,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新乐” 哈辉是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生于陕西汉中,2000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作为中国国学推广大使,目前正在潜心研创属于当代中国的新雅乐哈辉的唱腔质朴醇厚、跌宕起伏,可概括为具有“圆、润、糯”的特色她也以此被外界评论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吟弦腔”更有国外媒体将其嗓音与演绎形容为“如在丝绸线上滚动的水露珍珠,圆润而轻灵,飘逸而醇香,音聚而带神聚,形散而神不散”。
在《哈辉・新雅乐世界巡回演唱会》的表演中,哈辉全面展现出其独到而令人瞠目结舌的个人表演特色她的演唱技巧柔婉动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演技艺优雅精湛,颇具古典细腻之美,服装风格华丽精细,好似一场视觉盛宴种种因素互相渗透,将中国古典女性所特有的柔美、含蓄、娴雅与古雅之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过目不忘,流连忘返 新雅乐指的是由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所缔造的“静雅、古雅、典雅、清雅”之乐,而非传统的古代宫廷祭祀音乐新雅乐”提炼传统文化中仍有生命力的古典艺术精华,将之与流行音乐元素融合,在古代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古典与流行中,构造出一种和谐④“‘新’就是融入时代精神,在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上,在音乐配器的使用、演唱方式及造型等方面有一个时代性的调合诚如哈辉所说,新雅乐并没有脱离古代雅乐,而是在沿用古代雅乐元素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入具有时代精神的、符合现代视听审美感受的新音乐形式与古代雅乐相比,新雅乐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个方面从思想性来说,新雅乐将礼与乐看作理性和感性的融合,传承了孔子的美学思想从形式美来说,集合诗歌、音乐与舞蹈于一体,恢复其整体性,化零为整,实现了新雅乐的艺术功能。
雅乐文化渊远流长,其表演内容颇为广泛像周代雅乐有《象》《大武》,《诗经》中的风、雅、颂,也有很多是雅乐曲目各种礼仪音乐的歌辞大多来源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和“颂”,少数属于“南”大雅”是“会朝之乐,受、陈戒之辞”,“小雅”是“燕飨之乐”,“颂”是“宗庙之乐歌”⑤之后每个朝代的雅乐内容,都在周代雅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其中有乐曲、瑞曲以及《诗经》中的歌曲,大多数都在原曲的基础上做改动,进行二次创作在哈辉所引来的当代新雅乐团队中,表演的内容对普罗大众来说都是新颖而又脍炙人口的说其新颖,是因为当代社会古典文化教育大量缺失,人们对《诗经》《大学》这类经典文学瑰宝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人不会涉猎阅读说其脍炙人口,又是因为像《关雎》《游子吟》这类经典诗篇经常在电视、报纸等新媒体中出现,令人耳熟能详新雅乐的表演内容囊括了儒乐、汉乐、诗乐以及颂乐,纯古典及后古典风格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来讲述国学,传授国学,必能让更多人接受并喜爱雅乐这门艺术 古代雅乐使用的乐器以编钟和遍磐为主汉代以后雅乐的主要乐器逐渐被新兴的乐器如琵琶、横吹等所取代雅乐所用乐器的种类、数目,乐器的摆放位置,甚至规定乐师就位时走过的路线等,每个朝代都有特定的要求。
新雅乐使用的乐器有磐、编钟、古琴、埙、笛子等,虽然在编曲方面加入很多时下流行元素,将古典气息与现代韵律相结合,但是坚决不允许出现俗乐的乐器,其目的是严格坚守古代雅乐的品质,还原古代雅乐的形式,将乐器精华元素流传下来 我国古代较为典型的雅乐歌曲,在演唱时庄严、肃穆、平稳;声音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化;装饰音等几乎不会出现哈辉在个人专辑《关雎》的录制以及新雅乐世界巡回演唱会中的声乐演唱中,同样表现得典雅精致,柔婉动听在演唱技巧上向古代雅乐看齐,力求做到宁静典雅,庄重柔美同时配器、服饰等都配备现代意识,既没有脱离古典审美,又将“新”与时代相互联系起来 雅乐是中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块瑰宝,从其繁荣到衰退,僵化到复兴,雅乐始终在中国音乐史上活跃着通过对古代雅乐与当代新雅乐的对比,笔者发现:1.后者的表演内容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创新2.乐器使用方面,后者严格要求还原前者3.声乐演唱方式上,后者效仿前者,力求做到与前者相通古代雅乐是在特定的社会中生成、发展起来的,除了政治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然而随着封建时代的终结,雅乐也走到了它的尽头如今我们再现雅乐,是对中华民族祖先的祭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雅乐被赋予了新时代的精神和气质,大力弘扬新雅乐,是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这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注释: ①张耀.《雅乐含义及先周雅乐的表现形态》《中国音 乐》,2006年第2期,第163页 ②汉・司马迁撰.《史记・周本纪》卷四,中华书局,1959 年 9月版,第73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乐志》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77年 11月版,第3357页 ④《“新雅乐”为哈辉导航》音乐周报/2009年/3月/25日/ 第003版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 蹈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张耀.《雅乐含义及先周雅乐的表现形态》《中国音 乐》,2006年第2期,第163页 [2]汉・司马迁撰.《史记・周本纪》卷四,中华书局,1959 年 9月版,第73页 [3]元・脱脱等.《宋史・乐志》卷一四二,中华书局,1977年 11月版,第3357页 [4]《“新雅乐”为哈辉导航》音乐周报/2009年/3月/2日/ 第003版 [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 蹈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6]《雅乐――特定时代和文化的象征》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6卷第4期2005年8月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