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3书写方式与意义接受的悖反——试论重评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论文摘要: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从小说的情节设置及叙述眼光两方面对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进行了解读认为小说实际是对所谓“以小见大”的现实主义典型文学观念的创作实践,其本义是从日常生活题材升华至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超验意义.是一部完全符合当时政治意识形态规范的作品但之所以遭到了强烈的批判和质疑,与其说是当时文界对小说本身的意义指向的误读.不如说是由于小说的书写方式.或日叙述方式与当时的文学批评语境发生了猛烈的碰撞有关而在当时文学语境下,该小说对日常与“真实性”的弥合进行的实践性尝试遭到失败,也证明了当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所受到的制约不亚于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内容的规约 论文关键词:《我们夫妇之间》书写方式目的意义文学批评语境 1950 年,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在《人民文学》上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极大的赞誉,被多家报纸转载并即刻被搬上银幕但就在小说发表的第二年. 《人民日报》、 《文艺报》等各大刊物上便陆续涌现出一批针对该小说的批判性文章, 《青年》编辑部甚至专门为此召开了座谈会,《新华日报》也对此番批判风潮发表了综合稿。
直到 195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3年 10 月,萧也牧在《文艺报》上发表了《我一定要切实地改正错误》一文,才使此次批判告一段落若对小说的文本进行深入的整体性分析我们便会发现:小说实际上是想从日常生活题材升华至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超验意义,也是对所谓“以小见大”的现实主义典型文学观念的创作实践而小说之所以会在发表后的第二年就招致如此大的非议,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小说的书写方式致使其目的意义与当时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接受产生了悖反 小说的情节设置十分简单,仅仅讲述了一对革命战争年代结合的干部夫妇进城后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又最终和解的故事纵观历年来对该作品的评论.不论是批判还是赞誉,几乎都围绕着夫妻二人的“矛盾”来展开对该小说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将表现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之间的“思想斗争”这一政治主题“庸俗化”与对工农干部的“丑化和嘲笑”上但也正如现今很多研究者所发现的那样这对夫妇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城乡生存方式之间的审美趣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对该小说的评论也主要是看重其以新的角度来反映解放后新生活的现实,并从其表现了“新的历史时期革命队伍中出现的城乡文化差别问题”…的角度给予了肯定可见,无论是批判其在表现“思想斗争”这一严肃主题时对工农干部的玩弄和嘲化,还是肯定其对解放后城市生活中普遍存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3在的城乡文化差异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表现力,都是针对小说的“矛盾”情节所作出的论断但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的仅仅从“矛盾”这一情节出发去分析文本是不够的,“因为小说最终意图的表达是通过另一核心情节——‘和解’达到的” 如果将“矛盾”与“和解”割裂开来对文本进行评判,难免会得出小说的“反意识形态”化的结论若将小说的文本情节结构作整体性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小说真正的目的意义指向 小说通过对一个个独立的事件的描述的串联来完成整个叙述,即矛盾从无到有再到和解的过程,而起串联作用的便是丈夫“我”的情感和观念变化小说一开始便以“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的典型”这一政治化的话语界定了夫妇二人恩爱和谐的夫妻关系,但小说中对夫妻生活场景的描述却与政治思想、阶级觉悟等泛意识形态话语实质没有多大关系,而只是一般意义上出身、经历各不相同的夫妻的愉快与融洽的生活场面。
但小说的第二章随即展开了核心的“矛盾”情节城市知识分子出身的“我”进城后对都市的一切都感到“熟悉、调和” , “好像回到了故乡一样” ,对都市环境所带来的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了欣喜地期待,而农民出身的“我的妻”却对这种新环境感到种种不适,夫妻二人的矛盾由此展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矛盾从出自妻谈吐间对城市居民穿着打扮的嫌恶到对城市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3消费方式(如下饭馆、抽卷烟等)的否定,也都是在琐碎的家庭生活实际中形成的,即使矛盾的发展、激化也仅仅是围绕在“稿费事件” 、 “跳舞事件”这种几乎所有夫妻都会存在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矛盾的叙述上小说中也写道:“恰好正是在这些非原则问题上面.我们之间感情,开始有了裂痕!结婚以来,我仿佛才发现我们的感情、爱好、趣味……差别是这样的大!”至此,可以说是矛盾发展的高潮,也让“我”认为妻的“这种狭隘、保守、固执……恐怕很难有所改变了!她真是一个倔强的人!”但小说紧接着又写道:“我说她真是个倔强的人。
这评语,越来越觉得确切了!特别是有发生了几件事情以后 ”首先是妻对保姆小娟“阶级平等”的亲切可人的态度和教其识字达文的坚持不懈让“我有点感动了!心想:她真是个倔强的人呵!”在这里,与“倔强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是“感动” .而不是“狭隘、保守、固执” 其次是在舞厅老板打小孩事件中, “我”虽没有表达自己的肯定态度,但也是从对正义的坚持和身为革命干部对职责信念的坚守来表现妻的“倔强” ,情感色彩已然发生了变化可以看出,这时矛盾已经开始缓和我”也已经开始思考妻对“旧社会的习惯”绝无妥协余地背后的深意,而不是只一味地对妻的言行作出片面的评断 “尤其是当我比较清醒的时候,仔细想来,我们之间的一切冲突和纠纷,原来都是~些极其琐碎的小节,并非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3生活里边最根本的东西!”而就在“我”认为自己对妻的“分析和结论”已经“很完满、很公平”时.却发现妻“还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 首先是妻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些许变化,而让“我”彻底改观的是妻在小娟偷表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实事求是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和勇于自我批评的高尚情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矛盾的产生和激化都是围绕着夫妻问的日常琐碎事件展开的.而标志着矛盾缓和及和解迹象的事件则跳开了夫妻生活的狭小圈子.而表现出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阶级觉悟和普泛的阶级关怀,以及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实际工作能力的~步步改进而也正是在这些夫妻之外的事情上让“我想到夫妇之间的感情到底应该建筑在什么基础上” ,并对自己过去不知反省的态度表示出切实的“后悔” 小说正是通过将所叙述的事件由夫妻二人的家庭生活圈逐渐扩展到与他人的交往及作、社会问题的处理上来,以期能够过渡并融入到政治话语的宏大叙述中去 并且,将夫妇间的矛盾置于夫妻之外的更具道德伦理和政治工作意义的事件对“我”的观念、立场发生转变性影响来解决,更体现出作者在情节安排中的“政治”深意最为重要的是结尾中夫妻二人间的深谈被作者上升到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3个小说前所未有的政治意识形态高度,从而将夫妻二人的“私性”矛盾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政治化、体制化的解读.并在“党的教育”下得到政治化的解决,使其具有绝对的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意义。
因此,从小说整个的情节结构设置来看,作者还是以从日常琐事中推演出超验的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为目的的 然而.小说却在当时被指责为“根据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是在“提倡~种新的低级趣味” , “糟蹋我们新的高贵的人民和新的生活” 判者从小说文本中体察叶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的“观点” 、 “低级趣味” ,从叙述学的角度上来说,都根本地与作品中的叙述眼光有关 叙述眼光指充当叙述视角的眼光,其涉及叙述者对事物的特定看法、立场或情感态度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很明显是一篇由第一人称“我”来担当叙述职责的回忆性作品 “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无论‘我’是主人公还是旁观者).通常有两种述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深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叙述眼光是同时存在的如小说开头写道:“三年前我们结了婚当时我们不在一起,工作的地方相隔有百十来里,只在逢年送节的时候才能见面所以婚后的生活也很难说好还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3坏:只是有一次却使我很感动……” “三年前” 、 “当时” 、“有一次”这些时间指示词明显地标示着文本中的叙述者“我”是采用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来叙述的,而“我很感动”则是在“有一次”时的心理感受,应属于“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所带来的。
两种叙述眼光的交织互渗在小说的行文中比比皆是,造成了两套针对“过去”的评价系统 “说也笑人,为了这么芝麻粒大的一点事.我们三天没说话,而且觉得很伤脑筋!”按照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是“很伤脑筋的” 但就目前追忆性的眼光来看,却是“说也笑人”的“芝麻粒大的一点事” “这两种眼光可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它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 由此反观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小说一开始就交织着“过去”与“现在”两套不同的价值评判体系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我”与“妻”在农村时甜蜜、和谐的婚姻生活图景紧接着却笔锋~转,讲到夫妻二人“不到一年光景”就吵起架来,甚至使“我” “曾经怀疑到:我们的夫妇生活是否能继续巩固下去” “曾经”一词在文本中具有关键的提示作用,其暗含一种对过去状态的否定小说在一开始就暗示“我”的情感和判断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而转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3变前后的两种价值判断一直交叉在文本的叙述过程中.由此也形成了小说的表层文本和潜在文本的互渗。
在标志着矛盾发展的“稿费事件”中.就典型地体现出了小说叙述中所暗含的这两层具有悖反意义的文本的互渗就在报纸不断刊登冀中、冀西一带闹水灾消息的之后几天 “我”得了一笔稿费 “够买一双皮鞋,买一条纸烟,还可以看一次电影,吃一次‘冰淇淋’……我很高兴,我把钱放在枕头心里,不让她知道” 但当钱被妻发现后寄回了闹水灾的家乡引发了夫妇二人的争执时. “我”将满足自己“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虚荣心标榜为“要去买一套‘干部必读’——十二本书…‘好好加强理论学习”这显然是“现在”的“我”以目前追忆往事的叙述眼光造成的,甚至可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在“我”的这种“言行不一”的叙述表现中,隐含了作者自身的评论 “这种隐蔽性的评论往往有赖于叙述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实际情况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对照,这种对照从层次上来说.属于叙述话语与所述故事之间的对比它的存在迫使读者进行双重解码:既要了解叙述者在话语层次上附加在‘事实’之上的某种表象,又要根据生活经验和语境来建构出所描写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