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药用植物裸子植物,,第一节 裸子植物概述,,,裸子植物门植物大多数具颈卵器构造,又具有种子所以裸子植物既是颈卵器植物,又是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主要是在北半球,常组成大面积森林有的裸子植物可供药用,也可以作为绿化观赏植物一、裸子植物的特征,,,1.,孢子体发达,,,2.,花单性,胚珠裸露,不形成果实,,,3.,具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4.,具颈卵器构造,,,5.,常具多胚现象,,,二、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很多,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及挥发油、树脂等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现在的裸子植物分为,5,纲,,9,目,,12,科,,71,属,约,800,种。
我国有,5,纲,,8,目,,11,科,,41,属,约,300,种已知药用的有,10,科,,25,属,,100,余种一、苏铁纲,,,苏铁纲植物为长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常不分枝叶螺旋状排列,鳞状叶小,营养叶大,雌雄异株精子具纤毛仅,1,目,,1,科1.,苏铁科,Cycadopsida,,【,形态特征,】,树干圆柱形、块状或块茎状,常不分枝,髓部大,树皮有粘液道鳞片小叶,营养叶大雌雄异株雄球花木质,由多数鳞片状或盾状的雄蕊构成雌蕊叶状或盾状,种子核果状胚乳丰富,子叶,2,枚染色体:,X=11,分布,】,9,属,,110,余种,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1,属,,8,种,分布西南、华南、华东等地已知药用,4,种化学成分,】,氧化偶氮类化合物苏铁苷和大泽未苷等,此外,双黄酮衍生物亦为本科特征性成分药用植物,】,,,苏铁(铁树)、华南苏铁、,,云南苏铁、蓖叶苏铁,,,,苏铁,Cycadopsida,,,【,别名,】,铁树、凤尾蕉、凤尾松、避火蕉产地及习性,】,苏铁为热带、亚热带树种,原产华南地区,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亦有分布性喜强光,好生于温暖、干燥及通风良好之处不耐寒,生长缓慢土壤以肥沃、微酸性的沙质土壤为宜。
苏铁,【,品种,】,,,台湾苏铁,秆高,1~3,5m,,羽状叶长,1~8m,种子成熟时红褐色产于台湾、广东、福建等省云南苏铁,,亦称泰国苏铁秆较矮小,高,0,3~ 1,8m,,秆茎粗大羽状叶长,1,2,~,2,种子熟时黄褐色或浅褐色产于云南省泰国、越南亦产海南苏铁,,亦称刺柄苏铁羽状叶长约,1m,,小叶疏生,叶形较小种子干后呈红褐色产于海南四川苏铁,,秆高,2~5m,,羽状叶长,1~3m,,小叶革质,微弯曲产于四川峨嵋山、乐山、雅南及福建南平等地广西龙津越南亦产,,华南苏铁,,亦称刺叶苏铁秆高,4~8m,雄球花在秆顶呈放射状排列种子成熟时呈暗橙黄色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篦齿苏铁,,秆高约,3m,羽状叶长,1,2~1,种子熟时呈暗红褐色产于云南西南部叉叶苏铁,,亦称龙苏铁秆高,20~60cm,叶呈叉状二回羽状,长,2~3m,种子成熟后变黄产于广西龙津越南亦产苏铁,苏铁又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铁树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说是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名之。
形态特征,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高可达,20,米茎干园柱状,不分枝仅在生长点经修剪后的植株形态破坏后,才能在伤口下萌发出丛生的枝芽,呈多头状茎部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并呈鳞片状叶螺旋状排列,叶从茎顶部生出,叶有营养叶和鳞叶,2,种,营养叶羽状,大型,鳞叶短而小小叶线形,初生时内卷,后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边缘显著向下反卷,厚革质,坚硬,有光泽,先端锐尖,叶背密生锈色绒毛,基部小叶成刺状雌雄异株,,6-8,月开花,雄球花圆柱形,黄色,密被黄褐色绒毛,直立于茎顶;雌球花扁球形,上部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有,2-4,个裸露的胚球种子,10,月成熟,种子大,卵形而稍扁,熟时红褐色或橘红色苏铁雌雄异株,花形各异,雄花长椭圆形,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雌花扁圆形,浅黄色,紧贴于茎顶花期,6,~,8,月种子卵圆形,微扁,熟时红色其实铁树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所以,铁树的花,是它的种子种子成熟期为,10,月份药用,来源:苏铁科苏铁属植物苏铁,CycansrevolutaThunb.,,以叶、根、花及种子入药四季可采根、叶,夏季采花,秋冬采种子,晒干性味归经:甘,淡,平。
有小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和茎顶部髓心有小毒人中毒后有头晕、呕吐日本硫球群岛居民食用由该植物制作的淀粉曾发生中毒,其症状有无汗、呕吐、失去知觉,甚至死亡功能主治:,,叶:收敛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种出血,胃炎,胃溃疡,高血压,神经痛,闭经,癌症花:理气止痛,益肾固精用于胃痛,遗精,白带,痛经种子:平肝,降血压用于高血压根:祛风活络,补肾用于肺结核咯血,肾虚牙痛,腰痛,白带,风湿关节麻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叶、花,1,~,2,两;种子、根,3,~,5,钱注意: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时宜慎 备注:(,1,)篦齿苏铁(凤尾燕),CycaspectinataGriff.,,亦同等入药植物化石,苏铁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 化石”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叠纪,于中生代的三叠纪(距今亿年)开始繁盛,侏罗纪(距今亿年)进入最盛期,几乎遍布整个地球,至白垩纪(距今亿年)时期,由于被子植物开始繁盛,才逐渐走向衰落到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冰川来临,北方寒流南侵,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但由于青藏高原、秦岭等的阻隔,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苏铁科植物幸免于难。
二、银杏纲,,银杏纲植物为落叶乔木,枝条有长短枝之分单叶,扇形,先端两裂,叶脉二叉状分枝花雌雄异株,精子具多纤毛种子核果状仅,1,目,,1,科2.,银杏科,,,【,形态特征,】,落叶乔木,营养性长枝顶生,叶螺旋状排列,叶片扇形,,2,裂雄球花葇荑花序状,雌球花具长柄,种子核果状;外种皮肉质,中种皮白色,内种皮淡红色胚乳肉质染色体:X=,12,分布,】,仅有1属,1种和几个变种,产我国及日本化学成分,】,叶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还有苦味质,银杏内酯,酸性化合物等银杏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二酚等,对皮肤有毒,可引起皮炎药用植物,】,银杏,银杏,Ginkgo biloba Linn,,,【,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枝有顶生营养性长枝和侧生的生殖性短枝之分单叶,扇形,具柄,长枝上的叶螺旋状散生,,2,裂,短枝上的叶丛生,常具波状缺刻银杏,3500,岁古银杏树,银杏,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原始特征,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
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一特征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一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为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鉴别特征,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主要产地:江苏省沭阳县、泰兴市、邳州市铁富镇和山东省郯城县,其中江苏省泰兴市的银杏果以其个大、品种好被称为“大佛指”、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金坠、马铃、郯城圆铃等,泰兴银杏年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山东郯城为银杏苗木及银杏叶主产区一般特征,习性:落叶高大乔木,具顶生营养性长枝和侧生生殖性短枝叶:扇形,有柄,长枝上的叶大都具,2,裂,短枝上的叶常具波状缺刻孢子叶球:单性,异株小孢子叶球:呈柔荑花序,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腋内小孢子叶有短柄,柄端常有,2,个悬垂的小孢子囊小孢子:长圆形,纵轴有一凹陷的远极槽,外壁有微细的突起大孢子叶球:简单,通常有一长柄,柄端有,2,个环状的大孢子叶,特称为珠领(,collar,),上面各生,1,个直生胚珠种子:种子近球形,种皮分化为,3,层。
胚具,2,片子叶,基本介绍,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多么古老的树啊!,,【,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功效主治,】,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消毒杀虫主治哮喘,痰嗽,梦遗,白带,白浊,小儿腹泻,虫积,肠风脏毒,淋病,小便频数,以及疥癣、漆疮、白瘤风等病症营养成分,】,每,100,克含蛋白质,6,.,4,克,脂肪,2,.,4,克,碳水化合物,36,克,粗纤维,1,.,2,克,蔗糖,52,克,还原糖,1.1,,钙,10,毫克,磷,218,毫克,铁,1,毫克,胡萝卜素,320,微克,核黄素,50,微克,以及白果醇、白果酚、白果酸等多种成分化学成分,】,叶含黄酮类成分银杏双黄酮(,ginkgetin,)、异银杏双黄酮(,isoginkgetin,)、去甲基银杏双黄酮(,bilobetin,)、芸香甙、山柰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山柰素、槲皮素、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另含苦味成分银杏三内酯,A,(,ginkgolide A,)、,B,、,C,及银杏新内酯,A,(,bilobalide A,);酸类成分毒八角酸(,shikimic acid,)、,D-,糖质酸(,D-glucaric acid,)、白果酸(,ginkgolic acid,).尚含白果醇(,ginnol,)、白果酮(,ginnone,)、廿九烷、廿八醇、,α-,已烯醛、,β-,谷甾醇、豆甾醇及维生素等,,,并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药方选录,,治高血压 动脉硬化,,大动脉炎 闭塞性脉管炎 心绞痛 心肌梗死 脑栓塞 再生障碍性贫血:,707,片(白果叶制剂 每片含黄酮,2mg,)每次,2,片 每日,3,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2.,治冠心病心绞痛:,,①白果叶、瓜蒌、丹参各,15g,薤白,12g,郁金,9g,生甘草,5g,.煎服.(,《,安徽中草药,》,),,②银杏叶、首乌、钩藤各,4.5g,制成片剂 一日量 吞服;或银杏叶水煎浓缩成浸膏片(每片含黄酮量约,2mg,相当于生药) 每次舌下含服,1-2,片 每日,3,次.,,,3.,治血清胆固醇过高症:银杏叶提取主要成分黄酮 制成糖衣片 每片含黄酮,1.14mg,每次,4,片 每日,3,次.(,2-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果,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其主要成分为山奈黄素、槲皮素、芦丁、白果素、银杏素、穗花双黄酮等。
尚含奎宁酸等有机酸、银杏酸(,ginkgolic acid,)、银杏酚(,bilobol,)等酚类,以及银杏醇(,ginno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其毒性成分为白果酚种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和动力精样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一般组成为:蛋白质,6.4%,、脂肪,2.4%,、碳水化物,36%,,糖,6%(,主要为蔗糖,),,钙,10,毫克、磷,218,毫克、铁,1,毫克,%,,胡萝卜素,320,微克、核黄素,50,微克,%,,以及多种氨基酸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和白果醇尚含天门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廿九烷醇,-10,等花粉含多种氨基酸、谷氨酰胺、天门冬素、蛋白质、柠檬酸、蔗糖等雄花含棉子糖可达鲜重的,4%,性味归经,】,甘、苦、涩,平,有毒功效: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用法用量,】4.5~9g,,水煎服内服:煎汤,~,3,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因为白果具有毒性以未熟之前为毒宜忌,】,有实邪者忌服临床应用,,一、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1.,敛肺平喘,减少痰量:适用于咳喘气逆,痰多之症,无论偏寒,偏热均可。
2.,收涩止带,除湿:用治白浊带下无论下元虚衰,白带清稀,或湿热下注、带下黄浊者,随症配伍,均可使用3.,祛痰定喘:用于治疗喘咳痰多,能消痰定喘4.,收敛除湿:可治疗赤白带下,小便白浊,小便频数、遗尿二、治疗肺结核,,对改善症状有一些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的发热、盗汗、咳嗽、气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用法:在中秋节前夕,将半青带黄的银杏,(,选取外表丝毫无损的大颗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入生菜油内,浸满,100,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儿酌减,),,饭前服,视病情连服,1,~,3,个月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注意,],不可生食熟食也不能过多,每次以服,10~15g,为宜,否则容易中毒[,附方,],艾煨白果:鲜白果,10,个,煨熟,去壳以仁;陈艾,5g,,捣绒,同适量米饭混合作团,将白果捏合其中,外用菜叶包裹,放火灰中煨香只取白果食之每日,2,次源于,《,秘韫方,》,方中陈艾能温里散寒,白果与之同煨,更能温肺益气、平喘止咳用于肺部虚寒,喘咳止气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属虚寒证而较轻者,用之颇有效验三、松柏纲,,松柏纲植物为木本茎多分枝,具树脂道叶单生或成束,球花常排成球果状,单性同株或异株花粉粒有气囊或无,萌发时精子无纤毛3,.,松科 P,inaceae,,,【,形态特征,】,常绿乔木,稀落叶性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排列,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穗状,雌球花球状种子具单翅有胚乳,子叶,2~15,枚染色体:X=,12,,,13,,,22,分布,】,10,属,,230,余种广部于全世界我国,10,属,约,130,种,分布于全国各地。
已知药用,40,余种化学成分,】,含树脂和挥发油,还含有黄酮类、多元醇、生物碱等成分树皮中含有丰富的鞣质和酚类成分,松针和油树脂中含有多种单萜和树脂酸药用植物,】,,马尾松、油松、金钱松、红松,,,油松,,,【,植物形态,】,松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5,米冬芽红褐色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边生球果卵形,鳞脐凸起,有刺尖种子有翅油松,油松,化学成分:松节主要含纤维素、木质素、少量挥发油(松节油)和树脂,挥发油含α一蒎烯及β一蒎烯约90%以上,另有少量l一茨烯 树皮含鞣质6.6%和树脂酸:新松香酸、左双酯酸、右松脂酸、棕榈酸、松香酸、异右双脂酸等 花粉含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分布,】,产于我国东北南部、黄河流域及四川北部,多组成单纯林适应干冷气候,喜中性土,耐瘠薄最喜光,深根性价值,】,木材较硬,富含松脂,耐用,供建筑、枕木、矿柱等用;松树节、针叶、松油入药;树干可取松脂;树皮可提栲胶;种子榨油,供食用或工业用又为绿化树性味功能,中药松节:味苦,性温祛风燥湿,活络止痛松叶:味苦,性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杀虫,止痒松球:味苦,性温祛风散寒,润肠通便松花粉:味甘,性温燥湿,收敛止血松香:味苦、甘,性温。
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主治,中药松节: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大骨节病,脚气痿软,鹤膝风,跌打肿痛松叶:治流行性感冒,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夜盲症,失眠,湿疮,疥癣,冻疮松球:治风痹,肠燥便秘,痔疮;外用治白癜风松花粉: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咳血;外用治皮肤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伤出血松香:治疔疮肿毒,疥癣,痔瘘,湿疹,扭伤,风湿关节痛用量用法,中药松节、松叶、松球,10,~,15,克,水煎服,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松花粉,3,~,6,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撒敷患处松香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搽患处临床应用,1,、治痢后痛风方,(《,医学纲目,》),治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痢后风系血,,,脏腑下未尽,,,复还经络不得行,:,松节、苍术、紫葳、黄柏、桃仁各,30g,,乳香,3g,,甘草,15g,姜,,,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方中松节祛风燥湿,,,止痛,,,为君药2,、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大骨节病:松节,15,斤,蘑菇斤,红花,1,斤加水,100,斤,煎至,50,斤,过滤,加白酒,10,斤每服,20,毫升,每日,2,次方中松节祛风燥湿,,,止痛,,,为君药。
3,、,,3,、松节酒,(《,备急千金要方,》),治历结风,四肢疼痛由如解落方:松节、猪椒叶各,960g,,上,2,味澄清,合渍干曲,150g,,候发,以糯米,1600g,酿之,依家酝法勿令伤冷热,下后诸药,柏子仁、天雄、萆薢各,15g,,防风,30g,,人参,12g,,独活,45g,,秦艽,18g,,茵芋,12g,,磁石(末),36g,上,10,味,内饭中炊之,如常酝法,酝足,封头,28,日押取清适量服之,勿至醉吐方中松节祛风燥湿,,,止痛,,,为君药4.,柏科,Cupressaceae,,【,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交互对生或轮生,常为鳞片状或针状球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雄球花生于枝顶,雌球花球形球果木质或革质种子具有胚乳,子叶2枚染色体:X=,11,分布,】,22,属,约,150,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8,属,约,40,种已知药用,20,种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也含黄酮及香豆素等成分药用植物,】,侧柏、柏木、圆柏,,,,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别名,】,扁柏、香柏、片柏、片松药用价值,】,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种仁亦入药,名柏子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侧柏,侧柏,侧柏,侧柏,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侧柏为常绿乔木扁柏、香柏在中国分布极广,北起内蒙古、吉林,南至广东及广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围几遍全国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木质软硬适中,细致,有香气,耐腐力强,多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等;种子、根、叶和树皮可入药;用种子榨油,供制皂、食用或药用树高一般可达,20,米侧柏为中国特产种,华北地区有野生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侧柏形态特征,属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米,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全部鳞叶,叶二型,中央叶倒卵状菱形,背面有腺槽,两侧叶船形,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雌雄花均单生于枝顶,球果阔卵形,近熟时蓝绿色被白粉,种鳞木质,红褐色,种鳞,4,对,熟时张开,背部有一反曲尖头,种子脱出,种子卵形,灰褐色,无翅,有棱脊幼树树冠卵状尖塔形,老时广圆形,叶、枝扁平,排成一平面,两面同型花期,3---4,月,种熟期,9---10,月验方,】,1,、吐血、咯血:侧柏叶、韭菜(均鲜)各适量,捣汁半杯,用头发烧灰三至五钱对服2,、鼻衄:侧柏叶一两,鸡蛋三个,水煮,服汤食蛋。
3,、便血:侧柏叶(鲜)三两,猪大肠半斤,炖汤服4,、尿血:侧柏叶、枸骨根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5,、百日咳:侧柏叶(鲜)三钱,红枣五枚,水煎服侧柏叶,侧柏叶:柏科植物侧柏(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嫩枝叶药材侧柏叶多有分支,小且长短不一,为鳞片状颜色为红褐色表面可见叶相互对生,断面黄白色质地松脆、易被折断气微香,味苦涩中药止血药的凉血止血药中的一种,有止血、乌须发、止咳喘的功效侧柏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枝、叶有小毒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茴香酮(,fenchone,)、樟脑、乙酸龙脑酯、萜醇;并含桧酸(,juniperic acid,)槲皮素、杨黄黄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蜡质等侧柏叶中含挥发油,0.26%,,油中主要成分为,α-,侧柏酮、侧柏烯、小茴香酮等;其它尚含黄酮类成分,如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等;叶中还含钾、钠、氮、磷、钙、镁、锰和锌等微量元素味苦、涩,性寒归肺、肝、脾经主治:血热出血以及脱发证,.,,药理作用,侧柏叶煎剂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其止血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和鞣质。
此外,尚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等作用体外实验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配伍效用,,侧柏叶配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收敛凉血止血;生地甘苦而寒 清热养阴凉血.二者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效 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崩漏等证功用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归经,】,入心、肝、大肠经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实验证明,该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克。
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③治疗肺结核,一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二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4,)治疗秃发,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圆柏,圆柏,圆柏,圆柏,Sabinachinensis(Linn.)Ant,,圆柏属,Sabina,,,别名:刺柏、柏树、桧、桧柏 产于内蒙古拉山、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贵州、广东、广西北部及云南等地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0m,,胸径达,3-5m,树冠尖塔形,老时树冠呈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幼树枝条斜上展, 老树枝条扭曲状,大枝近平展;小枝圆柱形或微呈四棱;冬芽不显著叶两型,镤叶钝尖,背面近中部有椭圆形微凹的腺体;刺形叶披针形,三叶轮生,上面微凹,有两条白,.,长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则成广卵形,球弄散 或钟形树皮深灰色或暗红褐色,成狭条纵裂脱落;近基部的大枝平展,上部逐渐斜上叶深绿色, 叶有两种,鳞叶交对生,多见于老树或老枝上;剌叶常,3,枚轮生,长,叶上面微凹;有,2,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少同株球果近圆球形,,2,年成熟,径,6—8,毫米,暗褐色,外有白粉,有,1—4,种子种子卵形,扁子叶,2,,出土花期,4,月下旬,果多次年,10-11,月成熟。
药用,药用部位:枝叶,,药用功能:祛风散寒、活血解毒,,药用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 来源:柏科圆柏属植物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oine 【Juniperus chinensis L.】,,以枝、叶及树皮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归经: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消肿,解毒利尿用于风寒感冒,肺结核,尿路感染;外用治荨麻疹,风湿关节痛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燃烧取烟熏烤患处圆柏叶的功效,【,性味,】,苦涩,微寒功用主治,】,止血,镇咳选方,】①,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圆柏叶二至四钱,炒炭,水煎服②治鼻衄:圆柏叶一两,炒焦,水煎,一日二次分服③治百日咳:圆柏叶五钱,水煎,一日二次分服四、红豆杉纲(紫杉纲),,红豆杉纲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为条形、披针形,稀鳞形、钻形或退化成叶状枝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具有肉质的假种皮或外种皮5.,红豆杉科(紫杉科),,,【,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披针形,螺旋状排列或交互对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常单生叶腋或苞腋,或成穗状花序状球序,雌球花单生或,2~3,对组成球序,胚珠,1,枚,种子核果状。
染色体,X=11,,,12,分布,】,5,属,,23,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我国,4,属,,12,种,已知药用,10,种化学成分,】,含紫杉醇、金松双黄酮、紫杉宁、紫杉素、坡那甾体等另外含甾醇、草酸、挥发油、鞣质等药用植物,】,,榧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红豆杉,TaxusChinensis(Piger)Rehd.,,【,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5~15m,树皮红褐色,长条裂种子扁卵圆形或倒卵圆形,杯状假种皮红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安徽,生于海拔,1000~1200m,处的山地红豆杉,红豆杉,红豆杉,红豆杉,红豆杉,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红豆杉科,Taxaceae,属 名: 红豆杉属,,东北红豆杉是我国,5,种,【4,种,1,变种,】,红豆杉之一,其他,3,种,1,变种为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黑龙江、日本、朝鲜、俄罗斯(阿穆尔州、库页岛等)东北亚地区如:辽宁东部、吉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形态特性,],东北红豆杉,树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冠倒卵形或阔卵形树皮红褐色或灰红色,薄质,片状剥裂枝条密生,小枝带红褐色,一年生枝深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叶生于主枝上者为螺旋装排列,在侧枝上叶柄基部扭转向左右排成不规则两列叶线形,半直或稍弯曲,长厘米,宽毫米,表面深绿色,有光泽雌雄异株,球花生于前年枝的叶腋,雄球花具,9~14,雄蕊,雌球花具一胚珠,胚珠卵形、淡红色,直生种子卵形,成熟时紫褐色,有光泽,长约,6,毫米,直径,5,毫米外覆上部开口的假种皮,成熟时倒卵圆形,成杯状,浓红色,肉质,富浆汁上一年形成花苞,第二年花期,5~6,月,种子,9~10,月成熟[,药用价值,],以茎、枝、叶、根入药主要成分含紫杉醇、紫杉碱、双萜类化合物有抗癌功能,并有抑制糖尿病及治疗心脏病的效用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在提炼紫杉醇方面具有一定的含量,尤其以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含量最高,含量可达万分之三(据报道)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体内物质的沉积。
如果把东北红豆杉适当南迁可增加生长期、改善生长环境、有利于体内有效成分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质1.,东北红豆杉不仅是珍稀的药用植物也是园林、庭院绿化、美化的佳品,是目前最珍贵稀有的高档绿化树种具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是东北红豆杉的又一大特色,应用矮化技术处理的东北红豆杉盆景造型古朴典雅,枝叶紧凑而不密集,舒展而不松散,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光滑的红茎代表坦荡与高贵,常绿的针叶表达坚毅与永恒,酷似“相思豆”的红豆彰现了爱心与思念整株造型含而不露,超凡脱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东北红豆杉因其资源稀少,被列为我国一级珍稀树种加以保护2,、云南红豆杉()主要分布在滇西与地洲的,16,个县,总面积约九万平方公理其特点是分布广、生长分散、无纯木林,多为林中散生木3,、西藏红豆杉(,T.WALL ICHIANA IUCC,)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4,、中国红豆杉(,.CHINENSIS,(,PILGER,),ROHD,),,,5,、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AR MAIREI,(,LEMEE ET L‘EVL,))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南、滇东纯林,其它多为林中散生木。
6,、曼地亚红豆杉、是二十世纪末引种我国的杂交品种其母本是东北红豆杉(),.,父本是欧洲红豆杉(),.,在美国和加拿大不过,80,年的历史曼地亚红豆杉多为灌木型,由于其只能长成灌木,不能长成乔木,所以是绿化的好品种从全球范围看,虽然红豆杉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印度、缅甸及中国都有分布,但亚洲的红豆杉储量最多其中中国的红豆杉储量是全球储量的一半以上,在全球的,11,个品种中中国就有,5,种物种价值,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高纯度紫杉醇价格昂贵,每公斤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红豆杉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人工种植,10,亩仅能提炼,1,公斤,1%,纯度的紫杉醇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国率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从此人类在抗癌领域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所以到目前为止以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同癌症做抗争的的最有利的武器之一,就是紫杉醇温馨提示,不要随意进食红豆杉有些群众遇到感冒发热时,会撷取些许红豆杉枝叶煲水饮用,试图治病专家提醒,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目前红豆杉的医疗用途主要体现于从树皮、根部、枝叶中提取紫杉醇制作抗癌类药物,直接服食红豆杉并没有明显医疗效果2002,年,卫生部就禁止将红豆杉作为保健食品和食品原料使用人一旦误食红豆杉,则有可能出现头昏、瞳孔放大、恶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红豆杉功效: 利尿消肿、治疗肾脏病、糖尿病、肾炎浮肿、小便不利、淋病等 温肾通经、治疗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到有效的功效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对传统医药的治病方法和治疗原理逐渐接受(传统医药是指在现代医药出现以前,保护和恢复健康的医疗方法)中国在传统医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中药麻醉、针灸、中草药等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在提练紫杉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含量以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的含量较高,由其以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含量为最高(含量可达万分之二)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体内干物质的沉积如把东北红豆杉适当南迁可增加生长期、改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效成份的合成,提高含量和品质。
当前,人类获得紫杉醇的方法有:,1.,天然提取,. 2.,人工合成,. 3.,半人工合成,. 4.,生物发酵,.,后三种方法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6.,三尖杉科(粗榧科),,,【,植物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交互对生或近对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种子核果状,子叶,2,枚染色体:,X=12,分布,】,1,属,,9,种,主要分布于东亚我国,7,种,,3,变种,分布于黄河以南及西南各省区已知药用,9,种化学成分,】,含,20,多种生物碱,还含有多种双黄酮类化合物种子中含脂肪油,树皮含鞣质等药用植物,】,,三尖杉,,三尖杉,,(Sanjianshall),,Cephalotaxus fortune Hook.f.,三尖杉,三尖杉,【,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或褐色,片状脱落叶片螺旋状着生,排成,2,行,披针状条形,常弯曲,上面中脉隆起,下面中脉两侧有,2,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8,一,10,枚聚生成头状,雌球花生于小枝基部种子长卵形,核果状,假种皮熟时紫色分布,】,三尖杉在贵州分布较为普遍,威宁、盘县、绥阳、遵义、贵阳、瓮安、施秉、雷山、印江、松桃、镇远、黎平、榕江、德江、锦屏、黄平、石阡、从江、独山、桐梓等县均有分布。
其垂直分布幅度较大,在海拔,800,—,2000,米的丘陵山地均有分布国内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区也有分布功用,】,三尖杉可提取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能抑制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使多聚核糖体解聚,是干扰蛋白质合成功能的抗癌药物三尖杉,,三尖杉是我国亚热带特有植物由于其叶、枝,种子及根等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可治疗癌症,(,主要用于提炼高三尖杉酯碱用于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因而被过度利用,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处于渐危状态若不加以保护有可能进一步陷入濒危境地三尖杉科,三尖杉属,现状:渐危种形态,常绿乔木,树皮红褐色或褐色,片状开裂叶螺旋状着生 ,基部扭转排成二列状,近水平展开,披针状条形,常略弯曲,长约,5—8,厘米,宽,3—4,毫米,约由中部向上渐狭,先端有渐尖的长尖头,基部楔形,上面亮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白色气孔带,中脉明显雄球花,8,一,10,枚聚生成头状,花梗长,4,一,7,毫米,雌球花生于小枝基部,总梗长,1—2,厘米种子椭圆状卵形,长,2—3,厘米,未熟时绿色,外被白粉,熟后变成紫色或紫红色三尖杉在贵州分布较为普遍,国内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区也有分布。
来源,】,粗榧科粗榧属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以种子和枝、叶入药种子秋季采摘;枝、叶四季可采中药化学成分,】,三尖杉种子含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粗榧碱(,harringtonine,),高粗榧碱(,homoharringtonine,),,11-,羟基三尖杉杉碱(,11-hydroxycephalotaxine,),桥氧三尖碱(,drupacine,) 等性味归经,】,,种子:甘、涩,平枝、叶:苦、涩,寒功能主治,】,,种子:驱虫,消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食积枝、叶:抗癌用于恶性肿瘤三尖杉总生物碱对淋巴肉瘤、肺癌等有较好的疗效用法用量,】,,种子:,5,~,6,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或炒熟食枝、叶:总碱用量成人每天毫克,/,公斤体重,分两次肌注备注,】,粗榧属植物具有抗癌作用的尚有如下几种:,,海南粗榧(红壳松、薄叶三尖杉、石榴松),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 et Wils,),Li,;,,篦子三尖杉(梳叶圆头杉、花、枝杉、阿里杉),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药性,],甘、苦、平归肝、肺、脾、大肠经[,药效,],败毒抗癌、驱虫消积[,药用,],(,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淋巴肉瘤 三尖杉注射剂 按每天毫克,/,公斤体重,分,2,次肌肉注射1,疗程,15~20,天,间隔,1,周若白细胞政党可再用第,2,疗程亦治肺癌、胃癌白血病 三尖杉酯碱毫克,/,公斤体重,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00~500,毫升中,缓缓静脉滴注,每日,1,次2~10,天为,1,疗程,间歇,7~14,天,一般,1~3,个疗程(以后仍需间歇给予维护剂量)总剂量可用至,100~300,毫克缓解率,86.2%,急慢性白血病均有效2,)驱虫消积,用于肠虫疳积:蛔虫疳泻 三尖杉种仁,15,克,使君子仁、大蒜各,30,克 水煎,食前空腹服,至大便中虫留言簿肖失为止铁虫疳积 三类杉种仁 炒熟 日嚼服,30,克亦治蛲虫、绦虫[,药量,],煎剂:,15~30,克(驱虫用种仁煎服,也可嚼服)注射剂:三尖杉酯碱按毫克,/,公斤本重计算三尖杉溶液:肌注按每日毫在,/,公手稿计算;溶于葡萄糖注射液可作静脉滴注,.,,经研究发现,三尖杉的根、茎、皮、叶内含多种生物碱,对治疗血癌(白血病)和淋巴肉瘤有特殊的疗效,故近年来,在医学界备受关注。
其作用主要是由于三尖杉体内可提取出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有效单体,对白血病的缓解率高达,82,%,而且安全有效据报道,,100,公斤至,150,公斤三尖杉干枝叶可提取,1,克“双酯碱”在目前对癌症尚无更多特殊疗效的情况下,三尖杉更显珍贵,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的售价已经达到,24,万美元为进一步开发三尖杉产业,现已有外商开始在中国投资因此,此树种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附方,],,1,,炒香榧:榧子,15~60g,,炒熟按病性需要酌量嚼服单用榧子即有杀虫消积、润燥滑肠的作用,但用量不等若治疗肠延寄生虫病和小儿疳积,可于每日早上空腹嚼食本品,30~60g,;用于通大便,每日可嚼食,15g,2,,香榧使君汤:榧子、使君子、大蒜各,30g,切碎,水煮去滓分,3,次,饭前空腹时服源于,《,现代实用中药,》,使君子能杀蛔虫、蛲虫,大蒜前人亦用于杀虫,与榧子配伍,可增强其杀虫的强度和扩大其杀虫的范围用于十二指肠虫、蛔虫、蛲虫病五、买麻藤纲(倪藤纲),,买麻藤纲植物为灌木或木质藤本球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有类似花被的盖被(称假花被),胚珠,1,枚,成熟雌球花球状或浆果状,种子包被于由盖被发育成的假种皮中,胚乳丰富。
子叶,2,枚7.,麻黄科,,【,形态特征,】,小灌木或亚灌木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卵形或椭圆形,由,2~8,对交互对生或轮生的苞片组成雌球花由,2~8,对交互对生或轮生的苞片组成种子浆果状,胚乳丰富,子叶,2,枚染色体,X=7,【,分布,】,仅,1,属,约,40,种,分布于亚洲、美洲及欧洲东部及非洲北部等干旱地区,我国有,16,种,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已知药用,15,种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主要含麻黄碱,其次含伪麻黄碱、挥发油等药用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生于沙质干燥地带,常见于山坡、河床和干旱草原,有固沙作用功效,】,其草质茎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亦作提取麻黄碱原料根能止汗草麻黄,草麻黄,草麻黄,草麻黄,草麻黄,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麻黄科仅有,1,属,即麻黄属,(EphedraL,.,),,约,35,种, 分布于南北温带地区我国有,9,,种,产于西南、西北至东北部其中草麻黄、木贼麻黄等少数种有小毒,大剂量可引起人、畜中毒,[1,A-17],。
麻黄是闻名于世界的中药,为我国特产,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已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发汗、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汗发热、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肾炎等疾病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草麻黄全草及种子有毒,服大量中毒后初表现为中枢兴奋、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烦躁、心悸、心动过速、头痛、眩晕、震颤、出汗及发热,有的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瞳孔散大,或有排便困唯、心前区疼痛,重度中毒者则视物不清、呼吸困难、惊厥、最后因呼吸衰竭、心室纤颤而死亡植物形态特征,矮小灌木,高,20—40cm,;无明显木质茎,由木质根茎上生出枝条,小枝绿色,对生或轮生,节间长,3—5cm,叶膜质鞘状,顶端常,2,裂雄球花有多数雄花,淡黄色,每花有雄蕊,7—8,;雌球花单生于枝顶,绿色,有苞片,4,对,雌花,2,雌球花成熟时苞片肉质,红色,长卵圆形或近球形;种子,2,粒花期,5,月,果期,7,月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总称麻黄生物碱,含量达,1,.,3%,以上主要生物碱有,l—,麻黄碱,(l—ephe-drine)(33—1),,约占总生物碱的,80—85%,;其次有,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33—4),、,l—N—,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33—2),、,d-N-,甲基伪麻黄碱,(d—N—me-thylpseudoephedrine)(33-5),、,l—,去甲麻黄碱,(l—norephedrine)(33—3),、,d—,去甲伪麻黄碱,(d—norpseudoephedrine)(33—6),;还百未定结构的麻黄定碱,(cPhedine,,,C8H18O3N2),。
此外,尚含有挥发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儿茶酚以及少量的挥发油药品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炙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识别特征,】,1,.川麻黄为矮小灌木,高,6-10,公分茎直立或匍匐叶膜质,长公分,上部呈三角形,先端尖花雌雄异株,雌花穗有一朵花,花梗长公分;雄花穗常着生在短枝端,有长公分的花穗梗;种子长圆形2,.中麻黄为矮小灌木,高,30-90,公分枝茎直立或倾斜,节间长,3-6,公分托叶,2,片,退化成膜质花雌雄异株,有时同株,花腋生雄花序球形或倒卵形,有花,3-4,对;雌花序单生,有花,2-3,朵。
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与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如阳和汤用量用法,】 2—9g,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注意事项,】,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口畜,),鼻或研末敷 生用发汗力强,发汗,利水用之;炙用发汗力弱,密炙兼能润肺,止咳平喘多用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发汗散寒,,,2.,宣肺平喘,,,3.,行水消肿,,,4.,散阴疽,消症结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 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