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聊城东阿行知学校2020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

caoka****i1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2.50KB
约7页
文档ID:129832681
山东聊城东阿行知学校2020高二生物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1/7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行知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每个1.5分)1.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3.下列属于人在寒冷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液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⑦骨骼肌颤栗 ⑧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⑧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有相对稳定的变动范围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的稳态范围处于经常变化之中5、人体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气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 )A.2 B.3 C.4 D.66.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C. ① →② → ④或① → ③ → ⑤ D. ② → ① → ④或② → ① → ③ → ⑤7.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0、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11.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可被胆碱脂酶分解,而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

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12.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1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14. 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吞噬病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B.T细胞吞噬病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15.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16.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1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18.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快,持续时间较长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1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2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 a和b处 B. a、b和c处 C.b、c、d和e处 D. a、b、c、d和e处21、如图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2、3都有调节作用22.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B.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C.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短D.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23、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24.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2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26.将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肤不属于抗原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27.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28、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29、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30、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二.填空题(共三题,共55分)31.(12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________,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缓冲物质4)胰腺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32 、(13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