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针灸介于北京市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4KB
约5页
文档ID:210394676
城市针灸介于北京市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_第1页
1/5

“城市针灸”介于北京市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白春雪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无数高楼大厦在北京这座城市拔地而起然而在城市发展大潮中部分老旧社区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基础设施陈旧匮乏、公共空间功能衰退、绿化环境品质受损等现象逐渐取代建筑增量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城市针灸”的更新手法能够有效避免大拆大建带来的城市肌理和风貌被破坏问题这种小尺度、低成本、短周期的更新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策略适用于中国城市发展本文以北京市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为实际案例探究“城市针灸”理论在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应用,提出北京市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设计策略最终提出一种增添社区活力打造和谐社区的新思路关键词:城市针灸;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TU984 :A :1672-9129(2020)16-0144-021 引言中国城市经过40年的快速演进已经进入“由量到质”的发展阶段然而发展缓慢的社区公共空间出现设施陈旧、异质性增强、活力丧失、品质下降、无法满足现代化居住需求等问题社区作为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它不仅是城市居民生活最为贴近的部分,承载着居住者的记忆,而且还是历史文脉、人文精神和城市内涵的集中体现。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居家隔离暴露出了很多老旧小区在社区治理、设施、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让人们认识到社区更新的重要性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能对疫情防控起到积极作用202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如此将不断完善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让居民在社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也更美好据统计,北京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成的小区占小区总数量的13%左右樱花园社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处于轻微衰退期其公共空间情况可以代表北京大多数同时期社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由于北京城市区位的特殊,我们应当借用一种细致而微小的措施,较小尺度、低成本、短周期的模式进行社区微更新这样既能保证更新后的建筑与原有肌理密切结合,又能使得更新效果外溢,超出实际实施策略的区域范围[1]因此利用“城市针灸”的理念进行社区更新改造的方式是十分值得探究的2 “城市针灸”概念解析二十世纪 70 年代,為了解决巴塞罗那老旧城区的衰落问题,西班牙城市学家、建筑师莫拉勒斯结合巴塞罗那城市再生战略于1982年提出了“城市针灸”的概念将中医学中的“针灸”与城市设计相结合,首次提出“针灸疗法”微公共空间的实践模式。

它通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点式切入”的方式来进行小规模的改造,从而触发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最终起到激发城市活力,改变城市面貌,更新城市的目的[2]城市针灸”是通过小规模、小范围的改造或再生激活内在因子的更新模式,通过新建或改造小的空间节点触发环境感知,激发场地调节可以使社区居民通过自发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促进场地自我更新,使社区焕发新活力通过更新设计可以改善社区空间消极、缺少活力等问题激发居民参与,增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的对话,最终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城市针灸”介入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设计原则人体的穴位和经络组成了一个网络状的联络系统,经络是传感运输的通道,而穴位是通道上的敏感点[3]“城市针灸”就是将此原理引入社区更新在改造过程中考虑其间的关系,着眼全局找到关键穴位,对劣势部分进行调节最终得以改善利用城市廊道串联改造节点进而刺激整个区域,最终达到宜人舒适的效果通过研究“城市针灸”在公共空间更新的一些实际案例,得出实践运用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3.1需求导向原则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城市针灸”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设计作用价值为前提因此,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前需要充分调研。

了解社区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居民构成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年龄比例以及特殊群体的需求后续设计工作以调研结果为依据,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在需求导向原则的践行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社区个体差异,避免造成更新结果千篇一律力求社区公共空间在更新后满足多方面多角度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设计服务于居民,居民参与于改造,有效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3.2小尺度渐进原则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中应用“城市针灸”模式需要遵循小尺度渐进的基本原则,针对多个地块而非某一处进行小尺度的改造设计着眼于社区公共空间中的一些废弃空间、剩余空间或者是关键节点进行有效更新,避免大拆大建破坏城市肌理以社区整体性为基础,对原社区的空间布局和形态进行合理保护,减少改造过程对于社区空间的改变和干扰,以小尺度的介入使空间改造符合人们的需求和预期通过针灸点进行规模控制不需要伤筋动骨就可以最大限度延续城市风貌活化社区公共空间,建立和谐宜居的社区新环境通过小尺度的更新落脚于细节,用渐进的方式以求达到最优效益激发社区活力3.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大潮中,社区更新应顺应发展潮流遵循城市现代化发展趋势,对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以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使社区改造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因此,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理念,避免空间资源浪费通过资源重组,做好空间规划,塑造空间魅力,激发社区活力等一系列综合性手法加入创意思维,转变居民生活方式以期营造具有归属感、幸福感的和谐宜居社区4 “城市针灸”介入北京市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探究4.1社区基本情况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社区东起太阳宫桥,南临北三环东路,西至樱花西街,北靠建安东路,与元大都遗址公园一街相隔,四周被市政绿环环绕面积近1.2平方公里内有艺术气息浓厚,艺术展览和讲座等资源丰富的时尚聚集地北京服装学院以及人才济济学习氛围浓厚的尖端科学技术所需人才培养摇篮北京化工大学和一所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学生德艺双馨医学知识丰厚的北京中医药大学还有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中日友好医院以及樱花园实验学校,和100余家大小公司社区人口总数12430人,各年龄段人数:学龄前儿童(7岁以前)113人、青少年(7-18岁)532人、中年(18—60岁)6964人、60岁以上老人4432人、80岁以上老人389人社區主要居住区为一栋一院落式布局,社区外围呈围合式。

城市道路与社区道路相接,除了穿插街道的开口,有多个出入口供内外空间交互联系社区绿化较好,基础设施陈旧,利用率较低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进而出现私搭乱建现象,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存在一定的困难4.2社区问题分析1)基础设施错配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数的39.1%,但公共空间设施缺少适老化装置现有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对文化的客观需求,缺乏以未成年人为受众的科普区废旧自行车占满车棚形成垃圾死角且造成场地浪费,机动车停车难居住于社区内的居民和周边学府师生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缺乏互动机制,不利于社区和谐及可持续性发展2)配套服务不足2016年社区改造后绿化面积增加,但便民配套服务设施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社区中应急指示标识、广播系统、临时避难所、自助式服务设备及消防设施配备严重不足休息广场、楼前活动站、景观照明系统、智慧社区系统无法满足居民现代化居住需求4.3“城市针灸”介入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设计目标社区更新的目标是将居民的诉求和空间存在的问题结合,利用“城市针灸”的理念对空间进行小尺度干涉和改造在基础设施配置和活动场地整合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并有效激活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营造活力社区。

同时,通过多方联动机制促使社区公共空间获得更为理想的使用效益,使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另外,改造应符合社区现代化使用需求注重宜居氛围的营造,让家的感受外延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4.4“城市针灸”介入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设计策略城市针灸”介入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能够激发社区整体机能,充分发挥居民共建共治的作用,使居民在改造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可以作为一种引导策略,牵动和触发城市的健康发展1)增设适龄配置,塑造多元空间增添适老化装置是老旧社区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更新手法含有双层扶手的坡道等无障碍辅助装置,满足区域内公共空间使用者的需求,使老年人可以借助轮椅等辅助工具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互动中居民希望改善停车问题优化道路断面设计,设置立体车位一方面活化消极空间,另一方面增设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解决居民日常生活困扰,为他们享受社区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共享涂鸦墙可以整合并修饰界面繁杂的墙体,儿童参与涂鸦可以使空间焕发艺术生机,提升社区艺术水平,增添艺术气息通过以上三种改造方式增添适龄配置,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2)引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社区面对社区“建成久设施旧”的现状,预计引入多种科技手段和服务设施,高效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

首先,建立以艺术性、安全性、节能性、可行性等原则为一体的景观照明系统灯具放置合理,太阳能和声控相结合光源亮度满足正常视觉需求的同时避免对低层用户产生干扰地面灯带、座椅灯带、低位路灯、高位路灯四种不同高度的照明设施,保证在不产生眩光的情况下满足夜间活动需求,增加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时长其次,智慧社区系统可以智能监测老人和小孩在社区中的行动轨迹和生命体征状态,帮助家人达到看护目的同时集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网络通信、安防于一个系统,可以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人性化的休闲生活智慧座椅不仅给居民提供休闲乘坐的空间,而且还满足应急充电和WIFI服务使居民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就能够完成多项活动,拓展了室外休闲活动的边界,为户外休闲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居民能够真正享受在这个生活圈最后,英国Pavegen公司研发的环保发电踩踏地砖可以让“一起运动发电”成为引领社区凝聚力的时尚生活潮流,可以将老旧社区改造成为一个节能生态智慧社区3)寻找联系纽带,建立联动平台社区中学校和医院是年轻人聚集的场所,调研发现由于社区公共空间缺乏让年轻人走进的契机,致使年轻活力无法散播到主要居住区结合“城市针灸”的理念,可以将北京服装学院的艺术性,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的康养性,北京化工大学的科技性融于社区更新。

利用剩余空间改造成一个小型的光影展廊,用于征集摄影的老照片,或社区大事件相关的绘画作品举办展览通过对社区在地文化的挖掘营造社区独有的文化自信建立科普药材花池,种植一些诸如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的植物不仅能够普及中药材及养生知识也能让居民产生自给自足的快感还能够让年轻人在繁杂的城市“慢”下来,让悠闲的老人“忙”起来药材知识能够让儿童产生好学心理,让他们在吸收文化知识的同时“乐”起来社会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感知和体验的载体,个体与群体以分享经验和经历的形式汇聚为日常的生活[4]设置各个年龄层都可以参与的社区园艺活动,它一方面可以优化社区的绿化环境,同时最大程度地调动着社区居民“自治设计”的积极性,获得更多的社区归属感另一方面在过程中让年轻人更加尊重老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习惯,也让老年人融入年轻人的生活由此医院工作人员和周边学校的师生与社区居民一起赏艺术、习康养、融休闲、享科技,使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联系,互相认识,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最终打造和谐社区5 结语本文介绍了“城市针灸”概念并根据调研梳理了樱花园社区的基本现状,总结了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活力的基础研究了“城市针灸”在樱花园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设计策略。

城市针灸”作为一种“点式切入”持续更新方式,其立足于社区环境挖掘社区其他价值,激活了社区原有的文化内涵,活化了社群关系,为社区长期稳定向好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力,也为更新策略的定位与设计提供了基础对于老旧社区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