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解读

g****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24MB
约11页
文档ID:43079165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解读_第1页
1/1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中每一项内容的发排, 目的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每个 习作单元都安排了“精读课文 ” “交流平台 ” “初试身手 ” “习作例文 ” “习作 ” 五个内容 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是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 交流平台 ” 是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 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表 达练习; 习作例文提供范例, 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 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 方法进行实践 ​【 阅读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 , 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 文, 分别是梁容若的《夏天里的成长》、铁凝的《盼》,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 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 ​《夏天里 的成长》是一篇散文, 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 这一中心, 描写夏天里有生命的 植物、 动物, 甚至无生命的河流、铁轨、柏油路的“生长 ” , 最后写到人的成长, 观察细腻, 中心突出 《盼》 是一篇记叙文, 叙述“我 ” 得到新雨衣, 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 雨衣、 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 通过语言、 动作、 心理的描写, 详细、 具体地展示了小孩子 “盼” 的心理。

 两篇文章从不同文体、 不同题材帮助学生体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与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侧重点不同,在于服务学生表达能力的提 升 所以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 是服务于本单元的 习作训练要素 “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表达中心意思 ” 的 这是一个 “ 输入 - 输出 ” 的过程 学习如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 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细化来说就 是要学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即“从不同方面 ” 或“选取不同事例 ” 来写中心, 再深究 就是要掌握 “ 把握文章(事例)主要内容 ” 和“了解文章每一部分的大意 ” 这两个语文要素, 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 与“把握主要内容 ” 和“了解大意 ” 相关的语文要素, 教材根据学生 的认知发展规律, 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 ——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如何“把握主要内容 ” , 教材相关单元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低年级形象思维较强,把握主要内容主要依靠图片、提取简单信息,即运用图像化或简单的阅读策略到了中年级, 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始转向逻辑思维,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开始 借助一些“支架 ” , 如故事的起因、经过、 结果, 主要人物和事件等。

 而高年级则更关注于 知识碎片的综合运用, 如“把握主要观点 ” “体会如何围绕中心表达 ” 等, 总体上是循序渐 进的 “了解大意 ” 即了解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在结构上是由“段 ” 成“篇 ” 的 从上表 中我们可以看出, “了解大意 ” 这一语文要素, 是从三年级由“段 ” 开始 —— 了解课文是怎 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然后再谋“篇” —— 体会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想要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就一定要做到能围绕一个意思写段落,再将每一部分进 行主旨综合的“拼接”即可, 这是一个梯度任务 想要做到“体会文章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表达 ” 就要先分解任务,学会“如何把握文 章(事例)主要观点 ” 和“了解文章每一部分大意 ” , 这是目标任务的子任务,也是脚手架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 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更多的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运用 ​故此, 我们将本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1. 阅读写人、 记事、 写景等不同类型的课文, 体会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 2. 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领悟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的方法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 22 个字, 会写 24 个词语。

 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六年级在写字上强调硬笔书写楷书, 行款整齐, 布局合理, 力求美观;书写要正确, 不出现 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写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它是与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紧密关联的,是对阅读训练要素的实践运用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作为习作 单元, 本单元提供了两篇习作例文: 《爸爸的计划》和《小站》  《爸爸的计划》 围绕“爱 定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取了多个事例, 并选择其中一个重点事例详细描写; 《小站》 从 建筑、 喷水池、 四周的山等不同方面描写小站的“小 ” , 并在最后升华主题: 小站虽小, 但 却让人倍感温暖 两篇例文从不同文体为学生提供了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方法 “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表达中心意思 ” 一是要求所选材料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二是还能够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具体,做到详略得当从“表达中心意思 ” “写清楚写详细 ” 这两个写作训练要素来看,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 理如下:​就“表达中心意思 ” 这一要素, 纵观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三年级首次提出“习作时, 围 绕一个意思写”。

 中段习作由段开始, 进而成篇 统编教材是螺旋上升式安排的就“写清 楚写详细 ” 这一要素纵观表格我们可以看出, 低段要求“写话 ” , 将口头表达转述文字 中 段开始“成篇 ” , “情景化主题”指导明显, 例如: 看图作文、 写观察到的东西、 写自己的 奇思妙想、 推荐地方, 这就使得学生乐于写作, 有东西可写, 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除此 之外, 中段还注重写人、 记事、 写景等多种文体及多种写作方法的训练, 如: 写一件事, 记 一次活动, 按一定顺序等, 为学生初步介绍了一些写作方法;并且值得关注的是, 中段对写 作表达的要求为 “ 写清楚 ” , 这一点我们稍后论述高段的关注点由 “ 篇 ” 再次转入 “ 段 ” , 在学生习作能够完整成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 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将重点段落写详细, 抓住重点写出特色等, 相比中段, 高段“情景化主题 ” 减少, 学生习作 创作更自由, 范围更广, 在写作表达上, 习作要求由“写清楚 ” 变为“写具体写详细 ” , 写 清楚是写具体的先决条件, 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先做到“写清楚”才能“更具体”​由此, 我们可以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习目标: 1. 选择一个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 , 由此可联想到生活中发生过或者体验过的事情 , 有 将自己的故事表达出来的愿望。

 2. 借助写作提纲 , 围绕一个意思 , 列举不同的事例或不同方面的写作素材 , 并依据所选素 材是否对表达主题有帮助进行筛选;习作时, 围绕一个意思, 选取两个或以上事例(方面), 进行表达, 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 写具体 可以借鉴模仿《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 作例文, 把选定的材料围绕着中心写 3. 与同学交换习作分享、交流过程中,注重语意是不是围绕中心来进行表达,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 倾听反馈后修改及完善自己的习作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 会写 22 个生字, 会写 24 个词语 做到规范书写,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 学习课文, 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3. 能联系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4. 结合课文, 交流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5. 能围绕中心意思, 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作为材料 6. 能了解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清楚的 ​7. 选择一个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 , 由此可联想到生活中发生过或者体验过的事情 , 有 将自己的故事表达出来的愿望 8. 借助写作提纲 , 围绕一个意思 , 列举不同的事例或不同方面的写作素材 , 并依据所选素 材是否对表达主题有帮助进行筛选;习作时, 围绕一个意思, 选取两个或以上事例(方面), 进行表达, 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 写具体。

 9. 与同学交换习作分享、交流过程中,注重语意是不是围绕中心来进行表达,针对是否 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 倾听反馈后修改及完善自己的习作 ​【学生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 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中心意思合理选材对于六 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是,怎样在众多事例中挑选出重要部分并且具体,其他事例怎样 写, 则是习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例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帮 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难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