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梦令诗词鉴赏

33****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80KB
约10页
文档ID:320633080
如梦令诗词鉴赏_第1页
1/10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如梦令诗词鉴赏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版本一)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版本二) 译文翻译 黄叶和青苔铺满了回去的路,原来我们相约幽会的地方如今在哪里?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高高的树木萧萧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回去的路,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你离去后音讯杳无,平添了今夜的无限相思之苦窗外秋雨,一半已经被风吹去 解释解释 屧粉衣香:这里代指所怀念之情人及与之幽会的地方屧(xie),本意为鞋子的木底,此处与“衣”字皆以衣物代指情人 “秋月句”:清朱彝尊《转应曲》诗句:“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木叶:树叶 “残月”句:空中的残月破晓的微风让自己六神无主,竟不知在什么地方 诗文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之情,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想到曾经与所思一道偕行,散步在这条充满回忆的道路上,然而如今却只有无尽的怀念,胸中充满惆怅。

暮雨潇潇,秋风乍起,“秋风秋雨愁煞人”,吹得去这般情思,这首词写得细致清新,委婉自然委婉自然外,还有另一特点,纳兰的词最常用到的字是“愁”,最常表现的情感也是“愁”,这首词的写法,是要写愁而不直接写愁,而通过其他意象的状态来体现这种情感 这首词化用了前人的许多意象以及名句,使这首词给人一种熟悉而又清新的感觉如“木叶”这一经典意象最早出于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意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秋的孤寂悲凉,十分适合抒发悲秋的情绪晓风残月何处”则显然化用了柳屯田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半西风吹去”又和辛弃疾的《满江红》中“被西风吹去,了无痕迹”同 这首词和纳兰的其他词比起来,风格相同,仍然是婉约细致这首词几乎每句都有不同版本,如“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晓风残月何处”一作“展粉衣香何处”,“消息半浮沉”又作“消息竟沉沉”且不谈哪一句是纳兰的原句,这考据,现下还难以确定出结果来,但这恰好给读者增加艺术对比的空间比较各个版本,就“木叶纷纷归路”一作.“黄叶青苔归路”两句来看,“黄叶”和“木叶”二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都是常见的,然就两句整体来看“木叶纷纷”与“黄叶青苔”,在感知秋的氛围上看,显然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后者增加了一个意象“青苔”,反而导致悲秋情氛的减弱。

晓风残月何处”与“展粉衣香何处”则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化用了柳永的词句,在营造意境上比后者更有亲和力,词中也有悲哀的情感迹象;“展粉衣香何处”则可以在对比下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也能增强词的情感程度 如梦令诗词鉴赏2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然而词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摹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粘”,则失于穿凿矣!故《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可谓一语中的其实,很多词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弇州山人词评》评曰“险丽《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 “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秦观此词中,“瘦”字的运用就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当以审慎公允态度待之,不隐其得,不讳其失,对文学艺术的研究都是有益的陈桥生) 如梦令诗词鉴赏3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1、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 2、明徐伯龄《向精隽》:当时赵明诚妻李氏,号易安居士,诗词尤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其“绿肥红瘦”之句暨“人与黄花俱瘦”之语传播古今 3、清陈廷焯《云韶集》(署名陈世?)卷十:“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白雨斋词话》卷六:“词人好作精艳语,如左与言之‘滴粉搓酥’,姜白石之‘柳怯云松’,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类,造句虽工,然非大雅。

4、吴熊和: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甚精,在修辞上有所新创 5、吴小如《诗词札丛》:此词乃以清新淡雅之笔写?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人头两句固是写实,却隐兼比兴金圣叹批《水浒》,每提醒读者切不可被著书人瞒过;吾意读者读易安居士此词,亦切勿被她瞒过才好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作”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

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失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丫鬟对话,那真未免大煞风景,索然寡味了 如梦令诗词鉴赏4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5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2分) 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2.“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前一首:愉悦、欢快、。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