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分析 一、本科教育:在观念与技艺中寻找平衡点 中国美术学院周武教授简要介绍了学院的陶艺教育沿革、教育理念以及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培养方式和创作实践情况中国美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陶艺专业的高校之一,几十年来以邓白、陈淞贤为代表的老一代陶艺家,以刘正、周武、戴雨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陶艺家为推动中国美术学院的陶艺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得中国美术学院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陶艺教育的重镇周武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毕业创作的一些做法上世纪80、90年代以前,和大多数高等院校一样,中国美术学院的陶艺专业缺少基础设备和设施,一些陶瓷材料和成型工艺课只能以画设计图纸为主,当然,毕业创作也自然被受到一些限制近年来,经多年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及和西方艺术院校的学术交流,使得师生们的学术视野逐渐开阔,因此课程也渐渐得以充实最终落实到毕业创作上,他们是这样思考并实践的:第一是目的与认识问题中国美术学院在陶艺专业的毕业创作中,要求学生能综合展现四年学习阶段的所学、所思,并通过创作实验与探索,寻找自己的表现语言,综合体现自身的艺术素养与创作能力需要学生在充分认识材料、工艺以及专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感受和自己关注的问题,自主拟定选题,制造一套或一个系列具有一定学术内涵的陶瓷艺术作品。
第二是独立与原创问题如何做到在毕业创作中能进行自主创作和坚持作品的原创性,中国美术学院注重让学生尝试通过把陶艺创作设计从纸面中解放出来,淡化固有的惰性思维,改变以往依据图纸进行陶艺造型立体化放大的单一模式,强化图纸与实验制作相融合的学院派陶瓷艺术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面对陶瓷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思考和创作,通过实践发现创作的乐趣,激活创作的语言第三是选题与观察问题周武教授强调:科学的选题应该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认识源于观察学生往往对专业创作选题缺乏认识,时常觉得迷茫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启发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经典作品等随着知识的积累、涵养的提高,就会体味到文脉、历史和经典的重要性当问题看不清楚时,你要从问题的根源处思考,其关键是如何学会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过凝练可以陶冶心灵升华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对于陶艺教学中的技艺与观念问题,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当今我国陶艺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南京艺术学院陆斌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技术教育虽然是陶艺专业的主要内容,但主要是技艺的传承,而在新的时代和艺术背景之下,技艺对于陶瓷艺术来说却有更多的意味而所谓的"观念"在当代则可谓是艺术的核心问题。
梳理技艺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探究陶瓷技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认识陶艺创作中当代艺术观念的地位与作用入手 南京艺术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本科陶艺专业的课程中安排有紫砂成型工艺的内容,即参照紫砂工厂学徒制的方式上课,将传统工艺引入大学课堂,试图跨跃狭隘的地域和师徒间传承的界限,无论在传承与发扬传统工艺文化或将传统工艺运用与实践于教学上都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大学陶艺课程教学而言由于传统的紫砂成型工艺过于复杂与严谨,在学习时间和课程目标上均有冲突,因此大学课程中的泥片成型课程并非单纯的紫砂成型工艺的教学,而是应该在借鉴紫砂成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陶艺教学的特点,合理简化操作程序,突出泥片成型的独特语言与陶艺追求个性化的要求,将泥片成型变为规范的成型基础课教学近几年来,南京艺术学院泥片成型技术课程的实践,一方面以规范的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泥片质感、肌理、装饰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例如学生作品"时间寓言",其体量达到两米高,是在泥片成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肌理处理,其方式和宜兴花货的工艺处理方式十分相似,但在化妆土的使用上又有作者的独特之处,从而使作品中朽木的质感特征表现得非常到位。
同样,关于陶艺教学中技艺传授问题,南京师范大学黄金谷老师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陶艺的技艺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技法演示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将技艺的传授融入到设计课题中,提出一些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尝试过的题材与对象技艺的目的旨在表现出艺术创作的趣味,学生将会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的手段得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和老师在共同探讨与交流中完成作品,避免老师因表现出对创作过程太熟悉而让学生失去思考的锻炼机会面对丰富的现代材料,陶艺家需要做的是利用材料的可塑性表达情感,他不一定要十分了解物质现象发生的原理,但一定要学会使技术转化为艺术语言的能力,让技术产生情感表现的价值相比较而言,我们的陶艺基础技术教学还很不到位,陶艺成型和装饰技术教学的状况相对较好学生对陶土原料、釉料配制及烧制技术的了解甚少,往往不知道原来陶土也要通过精心配制才能产生不同的表达价值至于釉的创造和烧成经验的积累,对于目前的陶艺教育更是薄弱的环节,无形中限制了陶艺创作的潜能与效果大家使用大致相同的陶土和釉料,在类似的烧制方法下,作品的个性风格自然就拉不开距离,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本科陶瓷专业院校,其陶艺教育和陶艺创作在国内外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金文伟教授从在加拿大和法国当访问学者的经历出发,介绍西方陶艺教育的体系和特点,并从技术美学和哲学切入,阐释西方陶艺教育在更宽泛层面上的意义如在技术教育中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去探究拉坯速度、力量与平衡的关系,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宗教意义的认识,如何寻找观念与技术的平衡点,对泥的哲学阐释包括泥与社会、文化、人性和自然的关系等等艺术观念产生的源泉、发展的过程、实现的途径和手段等等,看似罗列了一堆概念,实则是反映了我国陶艺家对泥与火、观念与技术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对社会、对生命的一种体验金文伟教授认为泥与火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媒介,拉坯、施釉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要更多地赋予它一种人文关怀金文伟还提出:我们的陶艺教育要尽快使学生适应国际化,他认为在未来陶瓷设计领域,引领潮流的不再是生产企业,而是在国际上不断推出新产品、新理念的营销公司,每个公司推出的理念都反映了国际设计大师对未来陶瓷市场的构想随着网上商店购物的开展,全球资源的便捷利用,各种新兴行业正步入市场陶瓷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在这一领域生产企业已风光不再,代之而起的是营销网络控制下的新企业模式,因此新的合作模式也应运而生而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团队的合作精神必须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提倡,核心就是让艺术家、设计师和陶艺工艺研究人员相互交流与沟通。
江南大学的徐诚一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宜兴传统紫砂艺术的发展他认为: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在传统陶艺现代转型的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演变中,发生重要影响作用的当推国内众多艺术院校宜兴紫砂壶艺近现代的历史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内众多艺术院校的作用与影响解放前,无锡美术专业学校曾对传统紫砂壶艺的现代启蒙与转型发展直接或间接的产生重要影响建国以后,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系都在宜兴陶瓷产区建立合作交流与创作实习基地,使学院陶艺学科建设得以支撑和发展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众多陶艺名家教授来宜兴创作交流,直接影响传统紫砂陶艺的现代转型在陶瓷艺术创作的技能、理念与精神上,力图把现代陶艺的观念与语言形式融会贯通,使学院与陶瓷产区发生良性互动地处紫砂陶发源地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系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陶艺工作室在现代陶艺教学定位上,基于学院与地域资源背景的考虑,提出现代紫砂陶塑这一创作理念,是这二所学院陶艺教学依托本土紫砂媒材,在现代紫砂陶塑创作探索中谋求转型与创新应该看到,原有的创作理念与工艺方式已难以适应紫砂陶艺的发展需求,亟需探索新的语言形式,开辟新的表现路径。
具有院校背景的现代紫砂陶塑创作群体无疑给依赖经验和功力的传统陶塑工艺带来新的转机,犹如紫砂壶艺发展中无数文人雅士与艺术家群体的参与融入并产生的积极影响一样,对于学院陶艺教学实践和传统紫砂陶塑工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无疑是一种双赢,这种转型使紫砂陶塑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与现代语言传统陶瓷产区与本地区艺术院校彼此相互作用影响,构成了学院陶艺平台资源与传统陶瓷产区产业融会贯通、共同发展的人文生态景观西安美术学院虽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但深厚的文脉、丰富的资源为西安美院的陶艺教育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李黎老师对西安美院现代陶艺教育坚持走地域化发展道路的情况介绍,令与会者颇感认同李黎老师的发言始终强调二点:第一是重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像水与树的关系一样,传统陶瓷是水,是养料,而现代陶艺则是大树,水土肥沃,大树必然长得茂盛由于坚持这样的理念,所以他们的陶艺教学在低年级时会经常让学生到陕西博物院、茂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场所去感受经典作品,滋养艺术灵性至高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耀州窑、富平陶艺村等作田野考察,体验民间陶艺的工艺、审美和市场氛围等第二,走特色发展之路,强调地域性特征,让西安的陶艺教育和创作有别于宜兴或景德镇的陶艺教育,因为其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工艺材料和艺术观念所致。
就像石鲁、何海霞之山水画绝不可与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之山水画相提并论一样 二、高职教育:在地域文化与课程建设之间形成合力 与本科陶艺教育有别的是,我国设陶艺专业的职业院校全部都是办在各陶瓷产区的如宜兴产区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德化产区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产区的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唐山产区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淄博产区的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都是因陶因瓷而生、因陶因瓷而兴,所以它们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思想、课程设置等无不深深带有浓重的地方文化特色,从材质到工艺、从技术到观念都与地方文化休戚共生、密切相连由于它们的办学定位原因,使职业院校的办学者会更多地关注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课程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教育技术"问题,而少了一些本科院校"观念"、"语境"、"实验性"等"纯学术"的意味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文跃教授认为:高职陶瓷艺术教育应突出技术、技能与应用性特点,并以就业为导向应有别于本科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1)构建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按高职院校陶艺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来统领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如解决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的问题,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技能性与应用性综合能力作为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的切入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结合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实现理论、实践、创意一体化 (2)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与模式是为重要传统的陶艺教育历来重视"双基"教育,即将专业学习人为地分割成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两个部分,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技术、技能的引导和培养,把学生的爱好与兴趣长期拒在陶瓷艺术创作的天地之外,这是高职陶艺专业学生缺乏创作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要从职业性、岗位性出发,注重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衔接与整合 (3)要以教学大纲为参考,以陶瓷行业的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为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并改变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展开教学,把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讨论、市场调研、案例教学、实训操作和企业考察实习全部有机地贯穿起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4)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陶瓷艺术创作课程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应用各种陶瓷艺术表现方法、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和装饰材料进行表现与创作,并用较短的时间学会用不同的方法驾驭工艺与材料,进行多样化、小型化的实用陶瓷艺术作品创作,在此基础上再求精、求深,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创意,学会欣赏各种陶瓷艺术作品,形成高职院校陶瓷艺术教育课程"一专多能"的特色。
(5)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设计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