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 张巧宏 王汉卫 张金桥[关键词] 华二代;语言使用;中文学习;认同[摘 要] 本文以245名意大利华二代为调查对象,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访谈法,从语言使用、中文学习途径和认同三个角度考察了意大利华二代的祖语保持现状调查发现,意大利华侨华人家庭中文环境整体较好,祖父母在华二代的语言保持和发展上起重要作用,而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华二代早期语言选择,同伴促进华二代的语言转用;保留中文家庭语境是祖语传承高效途径;华二代对中国语言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整体理想,其中族群认同最高,文化认同最低基于此现状,提出两条针对性建议:一是开展家长课堂,改变家长观念;二是教师教材评估方式一体两翼,提高教学质量1. 引言祖语研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的专门研究领域”(曹贤文,2017)然而,国内对祖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译介(高虹,2010; 郭熙,2017)以及东南亚、北美和澳洲等华人移民历史悠久地区的国别研究(王爱平,2006;郑军,2013;刘玉红,2013;康晓娟,2015;沈玲,2015;章石芳、卢飞斌,2009;李春风,2020;魏岩军等,2013;刘劲荣、张琪,2018;沈椿萱、姜文英,2017;李国芳、孙茁,2017;邵明明,2018),缺乏对意大利等新移民社会的调查。
当前,学术界对意大利华裔的祖语保持进行了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比如,李宝贵、姜晓真(2017)以米兰ZAPPA高中的高一至高五年级选修汉语课程的73名华人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代清萌(2017)以Livorno中文学校20名华裔为调查对象,考察了语言使用、身份认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特点陈美芬、汪雪娟(2018)调查了194名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和浙江温州市某外国语学校就读的华裔新移民,发现华裔新移民对中华文化认同尚属理想,在中国接受教育的华裔新移民对中华文化认同高于在意大利接受教育的华裔新移民然而上述研究只以某一区域某一所中文学校华裔为研究对象,样本缺乏代表性;而且调查对象没有区分华裔的代际,有研究表明,祖语保持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Fishman,1964;魏岩军、王建勤,2013;刘劲荣等,2018)因此,上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华二代是祖语传承的起点和关键,“我们应该重视对华二代祖语学习的研究,或许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华语教学和传播途径之一”(郭熙、李春风,2016)但是,目前对华二代这一群体的关注不够李其荣、姚照丰(2012)从思辨的角度概括了美国华人新移民二代的特征和整体身份认同;王琳璐(2016)归纳了影响加拿大二代移民祖语习得的因素。
实证研究上,肖雍玉(2017)以35名美国昆斯查德高中的第二代华裔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华二代的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方式鉴于此,我们根据意大利华侨华人地域分布密度,聚焦于华二代,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区五所中文学校的24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法为辅,参考康晓娟(2015)的做法,从语言使用、中文学习途径及认同等三个方面系统考察意大利华二代的祖语保持情况2. 问卷的数据收集及分析2.1 问卷编制及调查实施首先,确定问卷的内容笔者以“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课题组(王汉卫等,2016)设计的学生卷和家长卷为蓝本,根据意大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然后经过2位专家评定,确定为正式问卷学生问卷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及上小学前居住时间最长的国家;二是语言使用情况,包括个人最流利的语言以及与家人(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姐妹)和朋友交流使用的语言;三是已采取以及认为有效的中文学习途径;四是认同情况,包括语言认同、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其中认同部分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的形式家长问卷作为学生问卷的参照,与学生问卷内容基本一致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根据意大利华侨华人的地域分布密度,从南至北选择了中意国际学校、普拉托联谊会中文学校、罗马中华语言学校、咏恩中文学校和中意学校这五所中文学校共245名华二代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接着,正式实施调查调查于2019年1月至3月展开,委托中文学校校长组织华二代学生进行问卷的填写其中低龄段的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因此教师会口述题目,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卷内容最后,初步处理数据学生卷和家长卷的有效问卷分别为245和132由表1 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女比例分别为52.2%和48.8%,年龄主要集中在11-15岁此外,33.1%的学生小学前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中国,这是意大利华二代的特别之处而最流利的语言为中文(30.2%)的也是这部分孩子由后来的访谈中得知,这部分孩子“留守”在国内的原因有二:一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子女;二是父母认为国内中小学教育更严格,子女在国内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我们对认同部分作了信度分析Cronbach alpha系数是反映问卷内在一致性的指标,可接受的信度系数不应低于0.70(秦晓晴,2003)学生卷中,语言认同(6项)的α系数为0.90,文化认同(5项)的α系数为0.76,族群认同(6项)的α系数为0.84这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非常理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2 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从祖语使用、学习途径以及认同三个角度系统考察了意大利华二代祖语保持情况。
3.2.1 意大利华二代的祖语使用就最流利的語言而言,67.8%的华二代认为自己最流利的语言是中文,30.2%的华二代选择了意大利语,此外,最流利语言为英语的占到2.0%为了具体考察中文的使用情况,我们设置了与不同对象交流使用的语言的题目1)与祖父母交流使用的语言学生卷中小学前和现在均与祖父(母)同住的有27人,家长卷中两个阶段均同住的有56人为了和长期居住在一起但不会说意大利语的祖父母交流,二代与祖父母交流只有“只说中文”和“主要说中文”两种情况,其“只说中文”在小学前的比例高达90%以上,随着华二代年龄的增长,“只说中文”略有下降,相应地,“主要说中文”的比例有缓慢增加,并且学生卷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如图1所示学生卷和家长卷的数据相互印证,高度一致,证明了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不会说意大利语的祖父母对二代的中文保持起着促进作用2)与父母交流使用的语言学生卷中小学前和现在均与父母同住的有174人,家長卷中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的有124人无论是小学前还是现在,与母亲交流使用“只说中文”的比例均低于父亲,与母亲“只说中文”到“主要说中文”的变化率快于父亲因此,我们认为华二代早期语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尤其是母亲,这与父母角色分工有关,即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是事业型角色,而母亲承担着照顾孩子的角色。
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华二代小学前和现在与父亲交流使用的语言不存在显著关联(c2=3.354,df=3,p=0.34>0.05)(表2),即华二代不同阶段与父亲交流使用的语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小学前和现在与母亲交流使用的语言不存在显著关联(c2=4.639,df=2,p=0.098>0.05)(表3)即华二代不同阶段与母亲交流使用的语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3)与兄弟姐妹交流使用的语言我们从学生卷和家长卷中剔除独生子女家庭,从而分别得到145份和111份样本从图3可看出,无论是小学前还是现在,华二代与兄弟姐妹“主要说中文”的比例最高但从小学前到现在,“只说中文”的比例快速下降,而“主要说中文”的比例快速上升,同时,“主要说意大利语”的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华二代小学前和现在与兄弟姐妹交流使用的语言存在显著关联(c2=14.582,df=3,p=0.002<0.05)(表4)具体来说,从小学前到现在,华二代与兄弟姐妹“只说中文”的比例降低,“主要说中文”的比例提高由此可见,兄弟姐妹加快了华二代的语言转用4)与会讲中文的朋友交流使用的语言为了比较小学前和现在华二代与会讲中文的朋友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剔除4份小学前没有朋友的问卷。
小学前与朋友“只说中文”的比例高达47.7%,而现在与朋友“只说中文”的比例(23.2%)迅速下降,且现在一半以上的华二代在与会讲中文的朋友交流时出现了语码混用的情况,如图4所示: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华二代小学前和现在与会讲中文的朋友交流用语存在显著关联(c2=32.324,df=3,p=0.000<0.05)(表5)具体来说,从小学前到现在,华二代与会讲中文的朋友只说中文的比例降低,主要说中文的比例提高因此,会讲中文的朋友加快了华二代的语言转用综上所述,祖父母在华二代的语言保持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而父母尤其是母亲直接影响了家庭语言选择和使用,同伴(兄弟姐妹和会讲中文的朋友)促进了华二代的语言转用这些发现与Luo(2000)对美国华裔的研究和邵明明(2018)对日本华裔的研究结果一致3.2.2 意大利华二代的中文学习途径关于中文学习方式,无论是学生卷还是家长卷,选择项前三个依次都是“上中文学校/补习班”、“在家坚持说中文”和“看中文影视/听中文歌曲”其中“上中文学校/补习班”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两项,这说明中文学校在华二代学习中文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家长忽略了家庭语言规划的重要性,比如说家庭中文语境这一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认为有效的学习中文方式依然是“上中文学校/补习班”(80.4%)、“在家坚持说中文”(67.3%)和“看中文影视/听中文歌曲”(56.3%),而家长则认为“上中文学校/补习班”(90.2%)“在家坚持说中文”(82.6%)和“看中文书籍/APP”(43.9%)有效通过比较学生卷和家长卷中对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他们均认为“在家坚持说中文”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某一受访家长表示“我觉得孩子学中文最关键的时间让我错过了那个期间我是给老外带的所以他的母语不好,后面再捡起来中文就难了,这是我特别后悔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至少会讲中文了再学中文,其实不是很难的一个事情此外,家长和学生对“看中文书籍”、“看中文影视/听中文歌曲”、“与亲友保持联系”、“父母亲自”和“去参加需要中文的场合”这五种学习方式的认识偏差较大学生认为“看中文书籍”的有效性不高,而“看中文影视/听中文歌曲”、“与亲友联系”、“去中文场合”是学习中文的有效方式,家长则持相反的态度这反映了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即只有上课和看书才是学习;但是华二代认为兴趣和需求驱动的学习方式是高效的关于华二代认为兴趣和需求驱动的学习方式才是高效的,这一点在后来的访谈中也得到了细致体现,一位受访家长提到“女儿通过综艺喜欢上了中国某歌星,并且认为综艺节目对自己的中文影响最大。
一名受访学生谈到自己非常喜欢中文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很多汉字帝国时代,我爸那个年代的游戏,所以我就跟他玩想了解这个技能具体的效果,就要懂,不懂的话,就会有动力去查,以后就会记住这个词什么意思”以上两位受访者的中文学习经历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文综艺节目或游戏的喜欢使得他们产生学习中文的需求可以发现,当前吸引意大利华二代的影视资源最重要的特征是娱乐性,同时具备流行性和互动性的基本特征,且主要传播媒介是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不能拘泥于传统学习方式,需要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为孩子营造中文学习的语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3.2.3 意大利华二代的认同情况“语言传承教育是为了实现认同的目标”(郭熙、李春风,2016),我们在了解意大利华二代的祖语使用、中文学习途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