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二)

万家****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8KB
约13页
文档ID:343219896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二)一  内容解读1.开篇议论,奠定基调使用议论的句子,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暗示了这位牧羊人是一位品行出众的人,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第1段)2.初遇,山地荒芜作者首先写“我”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的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文呈现出来的绿意融融、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创造的奇迹作者叙事描写生动细致,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如“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润、富饶、丰美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此句从正面直接地刻画牧羊人的性格,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忍执着的人接着作者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也交代了牧羊人在这儿植树的原因第2~12段)3.再逢,绿树成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再次与牧羊人相逢,这次见面与第一次见面相比,山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荒芜的山地现在绿树成片,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

这是孤独的牧羊人的功劳孤独让他少言寡语,孤独让他对外面世界的战争全然不知,孤独也让他比所有人都更了解他种的这片森林他说,这片土地不是他的,但他仍然要种树也许隐隐之中,他只是为了改变些什么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表现了“我”对牧羊人的无比敬佩之情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虽然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牧羊人种树的艰难和他的坚持第13~18段)4.最后,荒地变绿洲最后一次与牧羊人见面时,他已经87岁了这次的见面让“我”目瞪口呆,原来的荒地变成了绿洲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光芒这些都正好印证了上文中“最了不起的奇迹”。

牧羊人这种坚持不懈的行为,让事物改变得这样深刻和有意义,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深刻的启迪第19~21段)二  技法总结1.第一人称,真实可信本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牧羊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牧羊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旅人,是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在文中,“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牧羊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由此,牧羊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文章开篇的一段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并且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中间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这个地区由荒原到绿洲的变化,叙事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句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往坑里放”“仔细盖上”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做了铺垫。

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如“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下文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再如“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结尾“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一句议论既照应开头,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三  主题概括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描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同时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1.作家作品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2.文体知识《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绘本”这个名字是外来语,实际上就是图画书,即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多是独立的绘画作者专门绘制,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以画面本身为主3.作品背景《植树的牧羊人》原名为《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第二年这篇文章在美国一本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这篇文章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    酬劳(chóu)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 刨根问底(páo)2.根据拼音写汉字慷kǎi(慨)   帐penɡ(篷)   呼xiào(啸)   滚tànɡ(烫)    张yánɡ(扬)溜da(达) 微bó(薄) 硬lǎnɡ(朗) 不máo(毛)之地 沉默ɡuǎ(寡)言3.解释下面的词语1)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2)干涸:干枯,没有水3)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4)溜达:散步,闲走5)刨根问底:追究底细6)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这里用作动词,长庄稼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词句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一个人,一双手,一颗颗种子埋下,一棵棵小树扎根;几十年,几经世事变迁,几许沉默守候,荒漠变绿洲这并不是一个神话,创造这一奇迹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什么力量让他改变了这片荒漠?是他对信念的坚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共同探寻“坚守”的意义二  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2.写作背景三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2.解释重难点词语的意思四  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数十年如一日地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富裕的村庄的故事五  再读梳理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荒原上的变化默读相关段落,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荒原的环境初遇牧羊人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乡景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流水;各种草木开始复现最后一次相见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自己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景观完全改善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象六  品读探究结合示例,以“牧羊人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边读边批注,圈点勾画,小组合作探究汇报)示例: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伟大的心灵和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七  悟读深思圈点、批注并赏析课文最后四段的精妙之处,用“第________段很精妙,妙在________ ”的格式发言明确】第18段很精妙,妙在用词准确,“几乎每年”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了老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第19段很精妙,妙在恰当地运用对比,“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与第2段中的“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老人植树的巨大作用。

第20段很精妙,妙在景物描写和对比,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荒原“如今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安适、幸福、优美的感觉,与上文此地的荒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这位默默无闻的牧羊人几十年的坚持的价值,突出其无私奉献的精神第21段很精妙,妙在议论,这一段通过精要的议论,揭示了主题,表达了“我”对牧羊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八  语言赏析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可以从用词、修辞、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示例:修辞①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运用比喻,把“呼啸的狂风”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②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羊人给“我”的美好初印象及其起到的巨大作用,预示着牧羊人将给此处带来生机和活力,为下文埋下伏笔环境描写①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②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用词①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