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纸张技术探索的绘画艺术研究摘要:蔡伦不是纸张的发明者,而是将制造纸张的手法和工艺传递给后代;顾恺之不是绘画的发明者,但是他却为后代在绘画上的创作提供诸多启发从某种角度说,没有蔡伦在一次次试纸失败之后的成功,就不会为纸张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可能性,那么顾恺之再好的绘画技艺也难以流传至今;同时,没有艺术家的立体呈现,再好的纸张也缺乏足够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关键词:纸张绘画一、纸张发展的总体概述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两汉时期的造纸业成为新兴独立的手工业;公元3至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个造纸技术体系基本定型,具有一定的体系理论;在6至10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造纸技术体系在定型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深度、水平方向都有所发展,更重要的是走向了世界;在10至14世纪,宋元时期的造纸技术已趋于成熟;14至20世纪,明清时期的造纸术发展进入大成阶段时至今日,纸张在多方面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领域的大量精美艺术作品二、秦汉时期的纸张与绘画如今能够被检验的所有西汉古纸原料均为麻纤维在西北地区出土的麻纸产自西汉时期的比较多,东汉时期的比较少随着封建统治制度的巩固、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开始逐渐繁荣,推动纸张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时的人们更加注重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启蒙作用这个时期的绘画结合了战国时期不同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时代风格秦汉时期,画面呈现出简洁、直截了当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美术是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也是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由于这个时代的纸张技术刚刚起步,目前缺乏清晰的出土绘画作品,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时代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如,画像砖可以让人们研究当时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刻画升仙神异题材的、具有神秘性的画像砖,还是刻画社会生活、具有现实性的画像砖,其图腾都体现汉代美术的时代特色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纸张与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纸在社会上开始普及,多种新原料被人们开发出来同时,纸的用途不断扩大,表现形式多样,既被用于绘画、书写等艺术,又用被用于制作纸伞、风筝、剪纸等在此期间,人们开始生产桑树纸、牛皮纸和藤条纸;一些相对专业的制纸技术如施胶技术、帘床抄纸器等开始发展;一些地区开始采用淀粉糊的施胶技术;从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表面涂布和染纸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交融的政治、经济、文化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处于规无定则的状态之中魏晋南北朝的审美自觉直接体现在艺术的自觉上,艺术理论的独立性是主流艺术意识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艺术形而上学的重要影响,这是中国艺术史上的联合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洛神赋》描绘了曹植路过洛水时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情节浪漫而细腻在绘画理论中,顾恺之清楚地指出,人物的远近关系以位置的高度为标志以往的艺术史理论家指出顾恺之对“传神”的理论贡献,顾恺之对绘画和笔的深刻理解以及“略”的转变具体来说,顾恺之在绘画中基本上建立了对风格和魅力的追求,找到了它们与造型之间的联系规律并创造了一种揭示这一规律的方法,并树立了中国画中“笔”的基本地位对于现代人而言,需要品味的是顾恺之绘画的形式,而不是教化的内容四、隋唐时期的纸张与绘画隋唐时期,全国根据各自地理区位的优势,采用了不同的原材料制作纸张,皮纸、藤纸快速发展,竹纸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同时,纸张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展,被应用于许多方面,如窗纸、纸屏、纸伞、纸风筝等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被发明并被普通运用,印刷品随之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简洁此外,造纸、施胶技术进一步革新,匹纸、硬黄纸也在这个时期被制造出来唐代是中国画史上的繁荣时代不同地区的绘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新风格,“丰肥浓丽”的现实女性形象进入画面,吴道子和张萱所代表的人物仕女画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丰腴的女性形象。
花鸟画的发展虽不像人物画和山水画那样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却名家辈出,如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