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桐花声里燕子飞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
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的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1)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2)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4)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2)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我”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3)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4)写出了燕子迁徙归来后在梧桐树上兴奋和鸣的情景表达作者对这些活泼燕子的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文章第4段“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
燕子每年迁徙一次,家里的梧桐是它们的栖息地;我长大后一直漂泊他乡,偶尔回来一次,故乡的家是“我”的歇脚地3)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要点明其修辞手法,说明其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梧桐开花比较迟4)本题考查概括画面和体会思想感情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想象,因为昨夜下了一场春雨,作者就在他乡想象院子里梧桐树上的燕子们是否安好表达了对燕子的关切,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故答案为:(1)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2)燕子每年都要迁徙一次,“我”家的梧桐树成了它们归来的家;“我”长年奔波在外,故乡的家是“我”能够停歇的地方3)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梧桐树花期之迟,令人难以察觉4)写出了燕子迁徙归来后在梧桐树上兴奋和鸣的情景表达作者对这些活泼燕子的喜爱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3)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4)本题考查概括画面和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时间的猛兽黄昱宁 ①我记得,念小学五,六年级那会儿,在无线电厂当科技翻译的母亲并没有给我开过多少英文小灶。
除命我反复聽《新概念英语》的磁带校正发音外,她还送给我一本《新英汉词典》 ②“中学毕业前用这本就够了,”母亲说,“读大学如果上专业课,那得换我这部她指的是她常用的上下卷《英汉大词典》,厚厚两大本一摊开,我们家的书桌就被占满了我看到,两部词典的主编是同一个人:陆谷孙 ③显然,这个人是母亲的骄傲作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六四级本科生,母亲大二那年正好赶上毕业留校任教的陆先生开启他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 ④谁不愿意当陆谷孙的学生呢?母亲说起陆老师当年如何以英语零基础开始(陆先生念的中学里只教俄语),在短短一年之后成绩就甩开别的同学一大截,自己任教后课又是讲得如何生动精彩,还多才多艺,能在舞台上演出《雷雨》——她用的简直是讲传奇故事的口气,于是我也瞪大眼睛,像听评书那样默默地替这些故事添油加醋以至于多年后,每每遥想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陆先生,儿时擅自叠加的岳飞、秦琼、杨六郎的形影,依然隐约可见 ⑤近几日思虑深重,在记忆里上穷碧落,也想不出第一次见到陆先生是在什么场合只记得时间是二〇〇〇年前后,在别人攒的饭局里叨陪末座——老实说,我记不清楚了但我记得我语无伦次地告诉他,家母是他的学生。
他问了母亲的名字和年纪,想了没多久就反应过来:“你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陆先生果然记忆力过人,但一想到母亲的书法基因没有一丁点传到我身上,我一时尴尬得接不上话陆先生当然也看出来了,于是把话题岔开:“虽然我比你父母年长不了几岁,不过,按师门规矩,你得排到徒孙辈啦说完朗声大笑,那股子胸襟坦荡的侠气,完美地契合了我儿时想象中的一代宗师 ⑥从此 , “徒孙”和“师祖”成了我和陆先生闲聊时最常提的“典故”我曾张罗请陆先生到我任职的出版社给青年编辑做业务培训,本来也是随口一提,没想到曾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的陆先生爽快应允,还手书三页纸的提纲,嘱咐我打印好事先发给来听讲座的同人讲座名为“向外文编辑们进数言”,勉励我们务必以“知书习业、查己识人、深谙语言、比较文化”为己任,穿插其间的是十几个双语案例昨天找出来,提纲上的黑色水笔字迹清晰如昨再细看,有些短语旁边还有淡淡的铅笔字:“请打作斜体 ⑦陆先生人生的大半精力,都用在编撰辞书、高校教学和莎学研究上相比之下,尽管他一直对英译汉很有心得,留下的数量有限的几部译著却只能展示其才华的冰山一角前几年我与编辑冯涛“密谋”请陆先生出山翻译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传记《生活曾经这样》,打动他应约的是格林追忆童年往事时举重若轻的口吻,恰与他近年的情绪合拍。
不过,我们还来不及窃喜太久,就不安起来因为他的学生告诉我,陆先生每有稿约便急于“偿债”,译到兴起还会熬夜,不到两个月已经完成大半,间或还要与时时作祟的心脏讨价还价我说:“您悠着点啊,不是说过一年后交稿吗他摆摆手,说:“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不如早点了却心事 ⑧问题是,陆先生的心事了完一件还有一件,教书之余要翻译,译文之外有辞书,英汉完了有汉英,第一版之后有第二版,勤勉不辍,无穷匮也心无旁骛,一息尚存就要“榨取时间的剩余价值”,这大约是陆先生毕生的态度于健康而言,这有点与虎谋皮的意思,但换个角度——从像陆先生这样的老派文人的角度想,留下实实在在、泽被后世的成就,或许是征服时间这头猛兽的唯一办法 ⑨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站在陆先生的灵堂前,我想把时间往回拨两个月那时,我的翻译遇到难题,没敢惊动“师祖”,只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两分钟,小窗就亮起来,陆先生(他的昵称是“Old Ginger”——“老姜”)照例主动提出他的解决方案,照例加上一句“斗胆建议,不怕犯错,真是仅供参考的” ⑩时间再往回拨三个月,陆先生听说我在学着写小说,嘱我务必将已发表的文章寄过去让他过目我想他往日更爱看传记,很少看当代小说——何况是像我这样的“实习作者”。
我想他问我讨,不过是鼓励“徒孙”的客套没想到他不仅认真读了,还强烈建议我扩展小说里的一条人物线索:“希望看到你下一篇写一个出生在二线城市里的人物,我想看 ⑪如果能再往回拨一个月,时间就定格在二月份吧那天,我跟几个朋友去陆家,他一见到我就开玩笑,说我控制不住体重就像他戒不了烟——然而,减肥的事情以后再说吧,他家冰箱里的冰激凌是不能不吃的那天,陆先生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完,状态之好,兴致之高,是我近几年从未见过的那时,春节刚过,小小的客厅里洒满午后三点的阳光,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你简直能听见它轻微甜美的鼾声选自《读者》)(1)第①②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表达作用? (2)第⑥段中划线词语“此”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请结合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谈谈第⑧段中划线词语“陆先生毕生的态度”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4)请结合对上下文具体语境理解,分析第⑨段中划线词语“照例”一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5)请结合对划线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⑪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时,春节刚过,小小的客厅里洒满午后三点的阳光,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 , 你简直能听见它轻微甜美的鼾声6)请通读全文,有哪些有关于陆谷孙先生的事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流淌在了作者的本文中? 【答案】 (1)①—②段写了母亲送我英语学习用词典的主编为陆谷孙,引出文章要叙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