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1.2砥砺军人血性心得体会篇一: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强调指出:威武之师还是要威武,革命军人必须要有血性在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凶险交织、暗流涌动的敏感之际,重提“血性”,这一充满刀光剑影、彰显豪气干云的名词,寓意深刻,指向明确,对于我们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重塑中国军人的牺牲献身精神,时刻保持“三个高度警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具有无比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唯有源头活水来――在历史追思中把握我军血性的本质内涵血性,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历来被兵家所推崇孙武提出“夺气”、“攻心”为上,左宗棠认为“打仗以胆气为贵”,刘伯承元帅强调“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都是军人崇尚血性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充盈了血性的军人,剑气逼人令敌胆寒,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而丧失了血性的军人,如同卷刃之剑,挥之易折斩而不断回顾我军86年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正是靠着军人的血性支撑着我军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一是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我军是党一手缔造和领导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血性本质。
战争年代,无论是直面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还是抵御重兵围剿的狂轰乱炸,无论是深入敌后卓绝抗战,还是千里跃进绝地反击,无论是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越,还是捍卫尊严边境御苏修,我军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相信党、紧跟党、依靠党,党之所指、我之所向,闻令则行、听禁即止,时刻做到“我听党的话、枪听我的话”正因为如此,在革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官兵才能固守信仰、坚守立场,张国焘投奔国民党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能带走;企图叛逃国外的林彪,连一兵一卒也未能调动;“四人帮”和动乱“精英”们在失败的时候,都哀叹没有抓住军队建军86年来,没有任何一个野心家、阴谋家能够利用军队达到个人目的,更没有成建制的部队被策反、被拉走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军铁心跟党走的忠贞信念二是牺牲奉献的赤诚情怀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我们这支军队植根沃士、汲取营养的立军之本、血性之源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与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当年攻克上海,不住民房不扰民,席地而卧,天当房、地当床,展示了我军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的文明之师形象……英国蒙哥马利元帅看到解放军露宿街头的照片后,不无感慨地说:“我这才明白了,有这种睡水泥路面精神的军队为什么能够打败经美国武装起来的蒋介石数百万大军。
老山战斗打响时,举国上下四化建设正热火朝天,后方人民“安居乐业,人心思富”,然而我们许多战士却在前线“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连死都不怕?这种被美军称之为“迷一样的东方精神”,就是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无私奉献的血性豪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是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将士有血性,战场有胜算面对强敌,我军官兵始终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斗志,Z生死于度外,塑造了让敌军胆寒的血性!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中越自卫反击战,面对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经历20年和平的解放军,仍然凭着军人的血性和牺牲精神,占老街、克凉山,在越南的领土纵横驰骋,赢得世界“第一陆军”的美誉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是凭着这股狭路亮剑、有我无敌的血性胆气,中国军人才战胜了在武器装备和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四是气吞山河的豪迈霸气不为任何敌人所征服而要征服一切敌人,不为任何困难压倒而要压倒一切困难,是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血性体现长征途中,红军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人献出生命,可就在这样一条路上,红军官兵吃着野菜、嚼着草根,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最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湘赣边界的罗宵山脉转移到陕北的黄土高原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场面,在优势装备敌军面前,为了掌握战争主动权,与敌抢占制高点,我军官兵不断跋涉跨越,昼夜兼程,一日行军200余里,创下了脚板子赛过敌人车轮子的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二、不为浮云遮望眼――在现实拷问中厘清我军血性的挑战质疑打开时下的网络,点击周边热点话题,我们会发现,总有极个别网民打着“爱国”的旗号,枉顾事实、说三道四,借题发挥、发泄不满,甚至将矛头直指军队,炒作涉军信息,调侃军事训练,贬低军人形象,指责军人懒散娇惯有余、严信忠勇不足,进而对官兵“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血性品质心存疑惑现实情况到底如何呢?让我们在拷问中探究一二。
拷问之一:身受“三多”思想文化的渲染渗透,官兵坚守信仰的血性灵魂是否动摇缺失?近些年,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文化相互交织、激烈碰撞受“三多”思想文化的影响渗透,官兵思想出现了一些倾向性问题,比如:有的热衷于对个别消极负面社会现象评头论足,而对社会上宣扬的正能量视而不见;有的对领导苦口婆心的正面引导不以为然,而对一些歪歪理、愤青话却深信不疑;有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而对网络冲浪聊天乐此不疲,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对我们年轻官兵思想影响无疑具有极大的侵蚀性但是透过“三多”带来的喧嚣杂音、躁动思潮,我们更应欣慰地看到官兵始终不渝的政治定力面对国内“三股势力”的干扰破坏,官兵旗[鲜明地予以坚决抵制;面对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肆意挑衅,官兵虽然义愤填膺,但始终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与之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面对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渗透侵蚀,官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让其分化西化图谋在中国军人面前彻底失效;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号令,一声令下,紧急驰援,毫不含糊我认为,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官兵表现出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纪律才是其思想的本质和主流。
因此,从根本上看,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斗争,官兵的信念之基不是在软化、崩塌,而是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篇二:坚守革命军人的血性本色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于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有血性是这新“四有”军人的一个重要品质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那么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共同讨论“什么是军人的血性,如何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一、什么是“军人的血性”,“军人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要理解“军人的血性”,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血性”血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我想这个解释对于我们军人来说未免过于笼统了,无法很好地诠释出我们革命军人特有的精神我认为,如果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剑刃上的那股杀气,剑未出鞘,却已杀气逼人!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大兵,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但一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不要命地向前冲,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迷一样的东方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血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敢于担当的骨气。
我军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两万五千里长征,再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千难万险、无数战斗,靠的就是有一股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抗在肩上的铮铮骨气,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敌人,创造了一个个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与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打响,担任突击队队长的5连副连长张大权,带领突击队英勇战斗战斗中,他的小腹部被横飞的弹片削破一个洞,肠子和着鲜血从伤口处喷射而出,但他没有退却,将肠子塞回去后,带领突击队勇猛冲锋,最终攻下了老山主峰,但是他却永远的倒下了敢于担当,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平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和见义勇为上1998年抗洪,数十万官兵用血肉之躯,在滚滚洪水前筑成钢铁防线,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汶川抗震,空降兵十五勇士从5000米高空上演惊天一跳,将灾区情况第一时间传回来正是由于我们有一代代舍身忘我、敢于担当的革命军人,我军才能在劣势装备条件下,在敌人的围剿下没有灭亡,并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建立了人民政权二是不怕牺牲的勇气勇气是血性之基兵法上讲:“站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军人,是勇敢的化身。
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官兵在环境极度恶劣、条件极度健康、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硬是把敌人赶过了“三八线”在战役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将整个山头削低了2米,最后还是以损兵2.7万、飞机270架的失败而告终毛主席形象地说:“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气”,就是志愿军的勇气面对强敌勇往直前,面对战争敢打必胜,面对死亡义无反顾,这就是我们军人的责任,军人的担当,军人应有的血性就是因为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血性勇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是敢于亮剑的霸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让我记忆深刻,“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面对强敌,血性就是一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敢于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骑兵连连长孙得胜带领骑兵连与数量众多的敌人血战,一次次的冲锋下,骑兵连最后只剩连长一人,他也英勇的向敌人发起冲击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二、为什么要培养军人血性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势必会在战争中吃败仗有血性的战士充满魅力,有血性的军人让人畏惧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军人就必须要有血性一)血性催生忧患军队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准备战争时期。
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不禁想问,如果明天战争打响,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用了3万人,就轻松攻下了有几十万人防守的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淫掠,掠夺中国文物无数,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致使我国割地赔款,给我国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历史不可改写,悲剧可能重演,我们要时刻树立忧患意识,时刻备战,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公然对我进行打压,并经常开展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并将钓鱼岛划入《美日安保条约》;南海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