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每日一典】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22KB
约1页
文档ID:241830207
【每日一典】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_第1页
1/1

每日一典】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原典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释义这段话出自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殷,即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开国君主为成汤公元前1620年,成汤征讨不祭祀的诸侯葛伯他对伊尹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不:同“否”意思是,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镜子论”成汤的“镜子论”表明,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已将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此后,“以人为镜”的观念被历代开明统治者所接受《诗经·大雅》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大戴礼记·保傅》曰: “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唐太宗李世民将“镜子论”进一步发扬光大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直言敢谏的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感叹: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解读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

对于执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正因此,十八大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拾党的优良传统,重申党群血肉联系这样一次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旨的党内教育活动,不可能把群众关在门外,习近平同志也一再要求“坚持开门搞活动”,一再告诫“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他引用的这句话,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摘自《习近平用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