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卷老师透露:最反感的作文排行榜抄袭考场作文中,阅卷老师最反感的作文当属抄袭了,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人品有问题了碰到这样的文章,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屑甚至厌恶这种作文显然是投机取巧,万万不能纵容的,一旦发现,只能给个辛苦分,一般是5-10分套作阅卷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作文什么叫套作呢?顾名思义,套作就是平时构思好一篇作文或一类作文的写作模式,考场上直接套用格式,稍作内容上的修改比如有的同学准备了这样的文章内容:“李白散发弄扁舟……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王维明月来相照……”,然后根据具体的作文题或要求加个开头和结尾这类作文是这样演绎的——如果作文题是“我作主”,文章的大体内容是:李白散发弄扁舟,发出由衷的呼喊——我作主;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发出内心的感叹——我作主;王维明月来相照,发出耐人寻味的问语——难道不该我作主吗?人生苦旅,何不自己作主,寻找一片静谧天空?如果作文题是“寻”,文章的内容则是这样的:李白散发弄扁舟,寻找自己静谧的生活;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寻到片刻远离黑暗现实的宁静;王维明月来相照,寻觅属于自己向往的山水田园人生苦旅,何不脱离世俗的纷扰,去寻一片心灵的静谧天空。
如果作文题是“拒绝平庸”,文章的内容又变成这样:李白拒绝平庸,散发弄扁舟,寻找自己静谧的生活;陶渊明拒绝平庸,举杯邀明月,寻到片刻远离黑暗现实的宁静;王维拒绝平庸,明月来相照,寻觅属于自己向往的山水田园人生苦旅,要拒绝平庸,离世俗的纷扰,去寻一片心灵的静谧天空这类作文的选材是有关历史文化的,内容往往洋洋洒洒,不痛不痒,借古人身份,戴古人衣冠,发人生之宏论这类作文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情感也不真实阅卷时,这样的文章一般得分在15分左右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有一定思考和感悟的人和事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因此,上面这种套作类的作文是不受欢迎的,甚至令人厌烦失真初中生阅历浅,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再加上考场时间紧,心理压力大,看到作文题,两眼茫茫然思来想去,好像有件事能写,好像这件事与考题有关,就没有构思,匆匆下笔写出来的内容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细节不合情理,造成严重失误请看一段考场作文片段——她穿着一身黑色的呢绒大衣,一个人独自走着,想要过马路,无神的眼中透露出无助和恐惧她每走一步都要用手中的拐杖轻轻敲击路面,试探着前方……“滴滴——”她被这响亮的声音吓了一跳,车主摇下车窗,对她大吼道:“没长眼睛啊!”不经意间看见她手中的拐杖,气愤的脸色渐渐平缓,“快点走,别在这儿碍事!”她连忙对车主道歉,无助的脸上充满歉意。
车主一脸不屑,便摇上车窗扬长而去……在楼上,我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一颤……这篇作文选材还是不错的,立意也挺好,呼吁人们理解那些残疾人但本文最大的问题是细节失真,好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不符合生活常理比如,“我”是站在楼上看到的这个场景,怎么可能看到那个盲人所穿大衣的质地?怎么可能看到她的眼神?怎么可能听到车主说话的声音?怎么能看到她脸上充满歉意?所以这样的作文一般只能得切入分左右的分数,如果切入分为35分,那这篇作文只能得34分或33分跑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审准题,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但是,在近几年的作文阅卷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重视审题,或审题不到位,造成了作文跑题或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