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海军机动式海上基地评介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50KB
约3页
文档ID:32887301
美海军机动式海上基地评介_第1页
1/3

美海军机动式海上基地评介美海军进行机动式海上基地(MOB,MobiIe Offshore Base,简称浮岛) 研究已有 3 年时间,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 25 家公司、16 个研究机构和美海军设施工程服务中心、海军研究局等 15 个政府单位组成研究集团开展了研究工作,目前已投入 3600 万美元进行总体可行性研究和模块铰接器、海洋工程材料、稳定平衡系统、建造维修技术、海上物资装卸技术等关键技术分项研究什么是机动式海上基地美海军构想的机动式海上基地是一种自航式、预置型的超大型海上浮动平台,可以将运输机、集装箱船中转的物资分配给各种水面舰艇和战机,或是通过多种水面舰艇、飞机向陆岸卸载物资美海军已基本将机动式海上基地的用途锁定为:作为为美军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前沿存在,直接支援军事单位和航母编队的后勤平台,部署在靠近冲突地区并且在海上保持易于防御的距离,为军事单位提供物质保障,反映出美国在全球向岸作战军事行动的需求其正式赋予机动式海上基地的战术技术指标是:主尺度:长 1500 米、宽 150 米,包括 C-17 型运输机在内的固定翼飞机以传统方式起降;多任务模式:可以以单个模块或多个模块联体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运输船在外海实施高速物资倒驳中转;大容量后勤保障能力:要求有 80 万平方米的干货储备和 4 万立方米的液货储备能力;可以容纳 3000 名军事人员生活以及装备设备修理等;高生存能力:可以在台风、飓风等多种恶劣条件下生存并保证人员生活;长寿命:要求寿命周期为 40 年;机动性:要求能够以 10 节以上速度自航,满足在不同地区迅速建立浮动基地的需要;部署地理位置:西经 20°、北纬 60°的北大西洋区域;面临中国东海的东经 131°、北纬 26°的西北太平洋区域;东经 65°、北纬 22°的阿拉伯海区域;面临朝鲜半岛及远东东经 131°、北纬 38°的日本海区域。

机动式海上基地模式目前美军研究发展的机动式海上基地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独立半潜式,可以同时为旋翼、短距起降式飞机和海上力量提供后勤支援第二种是模块组合式,可以为一般的固定翼飞机,包括波音 C-17 大型运输机提供长距离跑道其典型模块为双浮桥式甲板,当模块在作战区域运输时,排空压载舱的水,形成类似于双体船进行自航到达目标区域后,再对压载舱加水,使浮体沉至水面以下,以减少波浪引起的摆动,放置车辆和干货的舱体位于水面以上,所有平台可为工作人员提供住宿、装备修理、物资过驳中转理论上可以形成 2000米长的跑道供固定翼飞机起降,可以满足任何作战任务需求,各尺寸的模块也可以在现有造船设施中进行制造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四家公司的设计方案:一是麦克德默特公司的铰接式方案:由 5 个 305 米长的半潜基本模块进行组合,两个模块中间采用对插球铰连接,边缘部位采用弹性连接器,各模块间可以有适当的倾斜位移二是克瓦纳海上公司的弹性桥式方案:由 3 个 220 米长半潜式模块和 2 组430 米长带有减振器的弹性桥连接而成,弹性桥可以充当连接器三是独立模块方案:由 3 个 500 米长的半潜式模块依靠动力定位,使模块保持互相连接。

四是阿克海公司的混合式方案:由 4 个 380 米长半潜式模块、混凝土支撑柱、浮桥及橡胶减震连接装置组合而成该设计是唯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案,其基本原理综合了铰接式和弹性桥式的连接方式初步估计单个模块订购费用为 15 亿美元,一个长 2 千米的完整机动式海上基地约合 50~80 亿美元经过研究确认,经上 4 种设计方案均可以达到机动式海上基地的任务要求,在未来都是可行的,目前只是等待美国防部进一步明确任务需求的细节机动式海上基地技术发展目前美海军正借助机动式海上离岸基地研究计划展开一系列研究,如发展综合离岸技术,机动式海上基地寿命周期与费用评估,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其发展要点集中在:建立机动式海上基地平台结构的技术要求与设计标准,统一设计标准(如飞机跑道长度、部署速度、载货能力、常规结构等);构建设计安全的机动式海上基地的计算机数学模型技术和设计手册,研究了适合机动式海上基地模块设计的流体力学、水力弹性力学模型的计算机分析工具和设计程序;构建对外在威胁影响机动式海上基地生存能力的评估技术,主要研究的是机动式海上基地 2 千米范围内的海洋气象,包括一项全球海洋气象综合报告及23 年间全球 22 个样本点( 分布在美海军认为敏感的地区,如欧洲、波斯湾、日本海域等,也是美海军未来的机动式海上基地的预置地)每 6 小时间隔的海洋气象数据库,收集了风、波浪、水流、风暴面等资料。

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和航天飞机对飓风中的海浪表面进行了完整测量分析;构建机动式海上基地执行现场任务能力的评估技术,针对美军关注地域的环境条件,建立作战可用模型、生命周期费用综合模型、随船货物输转比率模型;构建机动式海上基地水下平台结构的建造技术;构建机动式海上基地的费用评估技术、建设方案和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数学模型下一步,美海军将要进行的研究是,机动式海上基地的全球反应能力评估;连接器等关键部位评估;通过大范围实验和现场测试验证关键部件,精确分析海洋波浪动力等等可供借鉴的经验从美海军进行的机动式海上基地研究情况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值得学习借鉴之处:紧扣作战需求由于美国在海外的基地已经收缩集中到几个主要的基地,美军感到使用航母编队进行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力量投送有些力不从心在综合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新开辟海外基地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后,美海军对机动式海上基地发展计划任务和技术指标已相当明确,即:为保持美海军全球前沿存在和干预地区性冲突战略服务高度创新,注重对设计方案的严谨评估美机动式海上基地研究计划人员突破常规标准、理论,提出的全新设计概念,在达到预期任务要求上提出了大量创新方案但是,研究团队对大量的设计方案仍然采用了谨慎评估的态度,花费 3 年时间进行总体研究,筛选出 4 个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反复、大量进行了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反映出美研究人员严谨务实的态度。

开展多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鉴于特大型浮体研究无经验可借鉴且规模庞大,美研究人员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目前已将机动式海上基地的研究分解成若干个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了相应设计标准,一般的技术要求和设计程序也基本拟定,针对美国造船业的建造能力,研究人员还制定了机动式海上基地建造方案特别是在全球海洋气象研究、流体力学、特大浮体结构设计、计算技术方面取得了数百项成果,这些成果也促进了美海军 21 世纪战舰和超级航母研制计划的发展,带动了美国舰船制造技术、新一代离岸设施研究发展的进步采用计算机数学模型仿真等先进技术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全面采用数学计算模型,从效能评估到波浪动态仿真均实现了计算机化,在飓风气象研究中,还动用了卫星等航天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采取了开放式互动体系结构进行科研管理美海军机动式海上基地的研究集团每半年召开会议公布各参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实行信息共享,避免了科研团体自成体系、重复工作和无效劳动,使整体技术研究效果得到极大提高作者:邓黎娜 马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