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参观国家博物馆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42.74KB
约50页
文档ID:50747493
参观国家博物馆_第1页
1/50

国家博物馆立体图国家博物馆立体图参观国家博物馆国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一)家博物馆的历史(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将于今年上半 年开工现在国博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整理馆 藏文物,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崭新的姿 态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刚成立不久,位 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它的主体建筑建成于1959 年,是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建的,也是当时的 十大建筑之一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历史 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以中央大厅为 分界线,南半部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半部是 中国革命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二)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二)+中国历史博物馆:从国子监走向天安门 国子监起步,大 前门建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北 京历史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国立博物馆1912年7月 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倡导下,鲁迅先 生亲自勘选了安定门内成贤街原清朝国子监旧址作为历 史博物馆筹备处馆址 1917年,教育部以国子监“地 处偏僻,屋舍狭隘”为由,将馆址改设在端门至午门一 带的建筑内,并于次年7月迁入新址新馆开辟午门城 楼及两翼亭楼为陈列室 1926年10月10日北平博物馆 正式开展,在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开设十个专题陈 列。

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甚至当时的瑞典王储、 泰国教育总长达尼亲王等人也参观了展览陈列 1933 年4月,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历史博物馆将部分重要文 物南运到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毛主席两次看展 览,周总理喜欢黄巢像,郭沫若题写馆名 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三)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三)+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北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4年,历史博物馆 与考古所在午门城楼上联合举办了“全国基本建设中出土文物展览”,吸引 了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毛泽东同志曾经两次亲临展览根据当时的同志回忆 ,毛主席当时穿了一件灰色的中山装,脚上穿着很普通的布鞋,箭步如飞地 登上城楼,在每件文物前都要驻足细细观看,并且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完成,新馆迁入现址,改名中国历史博物 馆,馆名由郭沫若题写(原挂于历史博物馆正门南侧)1959年9月21日,周 总理也来到馆里审查“中国通史陈列”,他神采奕奕、谈笑风生,不时地与 陪同参观的人员和专家进行交谈,并且特别对龙德辉创作的农民起义领袖黄 巢塑像和王济美创作的“清代纺织工厂图”给予赞赏。

“文革”期间与“革 命博物馆”合并过 1961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中 国通史陈列”陈列内容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至1840年鸦片战争 前夕,陈列按照社会发展阶段和朝代顺序,系统地展示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概貌 1968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 史博物馆”1983年4月恢复两馆建制,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列重新撤回中 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从北海团城走向天安门 团城建起筹备处, 会议拍板建馆 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四)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四)+1949年3月,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 化接管委员会委托,北平历史博物馆在《人民日报》和 《大众日报》上刊登启事,征集中国革命斗争的文献和 实物,准备筹建革命博物馆 1950年3月成立“国立革 命博物馆筹备处”,办公地点在北海团城文物局机关内 ,这是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 1958年在由毛泽东同 志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出了在北京 新建8个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决定,中国革命博物馆是其 中之一,馆址选定在天安门前,并要求在1959年“十一 ”前布置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时期的基本陈列,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新馆当 年10月动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主持,清华大学等单 位集体设计,工程历时293天,1959年8月31日竣工 邓 小平题名,董必武赋诗博物馆成为新中国的窗口 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五)国家博物馆的历史(五)+1960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迁入新 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革命史陈列”由邓小平同志亲 自审定拍板,于1961年7月1日党成立4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 放邓小平亲自题写了馆名(原挂于正门北侧),中华人民共 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参观了展览并为革命博物馆开幕赋诗一首 新馆建成后,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多次 陪同外国首脑来馆里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成为了对外交流、 宣传新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化大革命”中陈列展览曾一 度停止,直到1979年10月才重新推出“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革命博物馆占地4.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经过多次修改,合并前的基本陈列 为“近代中国陈列” 中国革命博物馆曾是收藏国内近现代文 物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收藏中国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近现代历史文物、资料、照片拥有文物15余 万件,举办过数百个陈列展览,每年都接待观众100万人次以 上。

国家博物馆:18亿元重塑建筑新形象 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六)国家博物馆的历史(六)+2003年2月28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的中国国家 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江泽民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同时,中国国 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已经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4年2月19日至2月25日,中 国国家博物馆在媒体上公开发布公告招标经过综合比较后,最终确定11家 设计单位参加方案设计的投标2004年9月根据专家团的评选,4号方案中 标 4号方案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设计方案完整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4壁外观,同时又引进了先进的工 艺和技术,将屋顶设计为通透的玻璃屋顶,并在玻璃屋顶下面设计了活动百 叶,可随时调整自然光线强度,保持环境的舒适此外,新建筑顶层还设有 观景台,站在上面可尽览长安街美景,同时屋顶装配太阳能设备可以提供馆 内部分用电及生活热水 国家博物馆新建规划预计总投资18亿元,改建后将 最大限度地增加展厅面积,将现有南、北庭院封闭后作为观众休息厅和绿化 带届时,新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保留原西门为主入口的同时将增开北门 为另一主入口,便于观众进出。

新国博建成后,将东临规划中的博物馆东路 ,南临规划中的博物馆南路,西临天安门广场,北临长安街 中国国家博物 馆改扩建工程将于2005年上半年开工现在国博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整理 馆藏文物改建工程预计2007年完工2008年中国博物馆将以崭新的姿态对 外开放,成为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历史性、文化 性、艺术性兼备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照片集参观国家博物馆照片集以上就是我参观国家 博物馆时所照的照片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一)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一)+ 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 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 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过参观首 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 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 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 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 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 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 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 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 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 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 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 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二)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二)+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 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 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 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 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 ,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 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 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 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 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 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 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 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 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 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 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 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 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 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 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 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 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10 10设计本设计本5 5陈佳骏陈佳骏谢谢观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