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江南逢李龟年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73KB
约5页
文档ID:358241103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江南逢李龟年_第1页
1/5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江南逢李龟年教材简析: 本诗是人教2022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诵读诗歌,是“诗圣”杜甫的名作,也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首诗歌语极平淡,而含义深远,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包蕴着丰富的时代特征学情介绍: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七言绝句有了基本的认识,且这首诗歌字句简单,学生理解诗歌表层含义应该不太困难但同时诗歌意蕴丰富,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有限,如何感受诗歌言外之意,通过“落花”这一特定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都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体味之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能够背诵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的悲哀与感慨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理解整首诗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教学准备:查找资料、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书课题古人认为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诗人杜甫就曾有过“他乡遇故知”的经历,他将这一经历写记录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逢李龟年》(出示教学目标,全班齐读。

二、初读诗歌,品节奏1、 结合注释自由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节奏2、 请同学进行朗读展示3、 全班齐读诗歌4、 师:读这首诗时大家用的是怎样的语气?为什么?三、知人论事,晓背景1、我们学习一篇作品,往往要结合诗人的性格、经历、情感,这样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诗歌,这在文学理论上,叫做“知人论世”杜甫,是我们非常熟悉诗人,下面大家看着ppt,试着补全对杜甫的简介全班齐声回答)2、杜甫的人生经历,让我不禁想起了宋朝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出示助读资料:助读资料:杜甫生平(1) 杜甫是晋朝名将杜预之后,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他的青年时期,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生活——读书和壮游时期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他有巨大抱负,自谓能立登要路,致君尧舜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望岳》出示《望岳》,女生读思考:体现了诗人这一时期怎样的胸襟和抱负?)(2)但这幻想在天宝五载,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之后,便彻底破灭了——困居长安的十年,使杜甫历尽人生兴衰,看到了民生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3)从天宝十五载开始,安史之乱使得诗人生活发生激烈动荡。

——战乱流离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春望》出示《春望》,男生读思考: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开始,诗人暂时寓居成都晚年漂泊洞庭一带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漂泊西南时期代表作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逢李龟年》出示《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的人生经历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少怀壮志四方游,中年入世多苦愁遭逢动乱飘零久,晚年逢友对花忧那在读杜甫晚年所写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时,应该怎样来读呢?(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朗读这首诗的理解,并试着读一读四:赏读诗歌,明诗意1、自由朗读诗歌,在诗歌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的词语时间:落花时节;地点:江南;人物:诗人和李龟年;事件:重逢概括诗歌所写事件:诗人在落花时节的江南与旧友李龟年重逢——题目提示全诗主要事件2、 品析诗句三步走:(1)解说注释,(2)描述诗句,(3)品析诗歌教师以首句做示范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析第二句诗4、教师出示品析诗句的ppt,进行朗读指导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意5、齐读诗歌,读出读出深沉的悲哀与感慨五、再读诗歌,悟诗情1、反衬让学生填写表格,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今昔对比2、融情于景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强烈的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

将自己的主观情感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寄托感情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怎样的景物中?落花意象在本诗中有哪些含义?出示含有落花意象的诗句,体会落花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常见的内涵3、学生分析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4、全班有感情的背诵诗歌五、 内化拓展,入诗境印象中的大唐,是巍峨辉煌的大明宫,是宽阔笔直的朱雀街,是熙熙攘攘的东西市,是游人如织的曲江池……而今啊,流落江南的诗人,再次见到长安故人李龟年,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景色中,风烛残年的诗人与李龟年执手相看泪眼,如果你是杜甫,这时的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呢?试着动笔写一写六、 板书设计,展理解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人生如梦叹今朝落魄难言忆往昔风光无限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