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个体人生价值尺度的解析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尺度,人生价值,解析,个体本文简介:摘要: 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宏大的社会理论阐释,而且有入微的个体发展指导它在现实的科学批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科学阐释了人的本质内涵,从真理、实践哲学、社会批判三个层面指明了个体人生实现的三个价值尺度,为人类最终实现本质的回归提本文内容:摘要:作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宏大的社会理论阐释,而且有入微的个体发展指导它在现实的科学批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科学阐释了人的本质内涵,从真理、实践哲学、社会批判三个层面指明了个体人生实现的三个价值尺度,为人类最终实现本质的回归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也为个体人生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价值指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个体发展;人生价值;Abstract:Asascientifictheorytorealizehumanliberation,Marxismnotonlyhasgreatsocialtheoryinterpretation,butalsosubtleindividualdevelopmentguidance.Itformsasystematicworldviewandvaluesbasedonthescientificcriticismofreality.Marxismhasarichphilosophyoflife,scientificallyexplainstheessenceofhumanbeings,andpointsoutthethreescalesfortherealizationofindividuallifefromthreevaluablelevels:truth,practicalphilosophy,andsocialcriticism.Itprovidesaprofoundtheoreticalinspirationfortheultimatereturnofhumannature,andalsoprovidesaprofoundvalueguideforthedevelopmentofindividuallife.Keyword:Marxism;individualdevelopment;lifevalue;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打开了正确认识世界和社会变化规律的大门,同时也唤醒了人类解放自我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不仅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更深层次的体现在对民众的唤醒之上,尤其是对个体人生追求的唤醒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直接展示出来的是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理论内容,但在深层次的人体关怀上,马克思主义始终蕴含着丰富的指导个体人生发展的内容一、对个体存在的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1]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不断追问激发了人对自身本质的不断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应该如何理解自我?这是一个求索千年的问题,也是人类发展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虽然人类在自然科学、宗教、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对自身的理解,但仍没有定义人的终极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在“终极意义”上为人的本质作出定义,但它系统揭示了对人进行本质性理解的几个方面,为个体确立科学的人生发展理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个体存在的的客观性存在并不仅仅是哲学意义上讨论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存在是个体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确认自身与外在的关系,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个体对所处世界的认知首先是人类自身进化的客观性,人类从无到有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包括人类早期的劳动、双手的解放,都是本能推动下的自然进行在意识没有产生之前,人的产生是一个纯粹自然性的过程。
也正因为如此,生命诞生之初的这样一种自然性伴随着每个人生命的始终,赋予了我们生命的限度,赋予了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思想和行为的内在规定性这种内在的规定性是我们确证自身存在的重要依据,生命不是像唯心论或宗教宣称的短暂飘渺的“有”,或永恒存在的“无”生命不是抽象的存在,人被自然所规定了的本身是一种现实的感性的存在马克主义反对我们在头脑观念中或天堂等虚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依据,确证“我是我”的理由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精髓在于,它不用任何绝对观念的形式说教来引导人们逃避人现实的存在它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它从人的自然产生回到人的自然性本身,揭示了人的一切思想行为的内在依据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告诫我们,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本身是对我们自身生命内在规定性的破坏,一定意义上是对我们自身存在的否定个体存在的客观性与世界存在的客观性是内在相通的,热爱生命、遵循规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我们生命与物质世界在本质上相统一的表现二)个体存在的意识性人从自然中诞生,但人的本能性活动并不是人的全部,人是一种超越本能的存在,这种超越性来源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意识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但在客观规律之上思想和行为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从纯粹自然之中脱离出来,人在与自然本质统一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我的主体性,意识使得人能反观自身所处的客观存在,在对象性的把握中实现自身主体性的存在人本身的存在方式不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的既定性内容,人的意识有遵循规律的必然性要求,但规律的必然性并不是意识的全部特性,意识有超越具体规律内容与形式的独立性,没有意识相对于规律的独立性,意识就无法能动的把握规律,意识就会溶于本能之中,主体性就会被客观性所同化,人也丧失了人作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辨证法、认识论等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大确证在于,在世界物质性统一的本质特征中,科学的揭示了人的意识特性,人的意识性存在,同时也科学的解答了人的认识和思维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人的意识性存在体现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也是确证人类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何以成为“认识”,成为我们意识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在于客观与主观实践过程中的统一人类的认识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外化表现,然而这种认识又依赖于人的具体思维形式马克思主义辨证法的三个规律五大范畴对我们完善自我的认识,正确的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指导二、对个体人生价值尺度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了人的本质内涵,从真理、实践哲学、社会批判三个层面指明了个体人生实现的三个尺度,为人类最终实现本质的回归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启示,也为个体人生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价值指引。
一)真理的价值尺度真理不仅是标志客观事物规律性存在和发展的范畴,而且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一种具有意识能动性的存在,人生的实现也是一个意识指导的过程但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真理性的把握为前提,离开了对客观世界真理性和规律性的把握,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将举步维艰因此,个体人生的发展首先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是一个主观意识认识把握真理的过程真理的第一个价值尺度是启示个体实现对自身意识主观能动性的理性回归意识”是标志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实践创造活动的重要支撑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是我们进行有序活动的前提,没有意识就没有人生但意识并不是人类的唯一特性,世界在本质上是统一于物质的,意识相对于物质是第二性的因此,作为人本身要认识到意识与行为有其规律性的范畴,人类自身能动性的力量并不能随意的、无限的实现人类的追求真理的第二个价值尺度是启示个体的人生实现要坚持主观意识与客观真理的辩证统一人类在实践性的改造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追求、观念和理想,作为对物质存在的反映,作为人类需求与欲望的体现,人类对意识的内容应该进行真理性的衡量因为缺乏真理性内容支撑的意识能动会使自身陷入错乱盲动的境遇,意识的能动性只有与规律性的存在相契合才会真正发生作用。
总的来说,人的一生都必须自觉审视自身的意识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的内容,从而在个体人生道路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人也要懂得用意识的理性审视现实的不合理,不能盲目的陷入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之中二)实践的价值尺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开创了新的哲学视域,同时也指出了人生价值的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更是本体论层面上的实践实践本身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实践的概念内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感性对象性活动”[2],实践是把人的观念性存在变为现实性存在的唯一途径,在实践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意识与规律实现了统一,人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着自我真正的存在实践的第一个价值尺度是个体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与自身实践性存在的统一实践本身就是一个衡量个体是否真正的“活过”的标准,因为世界在人面前并不完全是既定的,人的个体本身、人的生活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完全规定好的,人的实践可以开创很多种可能个体人生的发展如果只是在本能性驱使或仅仅停留在自发性的阶段,这样的活动与人自身的存在并不能完成统一,这样的一生也不是“人”的一生实践的第二个价值尺度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多大程度上改造了客体。
实践是观念的外化过程,这种过程是现实性对客体产生了影响客体没有好坏之别,但作为主体的人有利好之分因此,对这种现实性影响的考察即主体实践的衡量标准就有效果的大小和影响的好坏两个维度实践的本质和实践的两个评价维度表明,实践的改造不是纯粹目的性的活动,也不是纯粹的利己性活动个体的实践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个体的实践要具有积极的社会性价值因此,实践的真正内涵蕴含着和谐共享的价值指向,启示个体人生的发展应建立“美美与共”的实践目的,在改造人生的客体、满足自我需要、创造自我生活的过程中与实践的内涵相契合,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人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我、发展着自我因此,从实践的本体论层面来理解个体人生的发展,把握实践的两个价值尺度,就是在人生的发展中始终懂得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努力践行实践与创造的价值,实现人的本质性存在同时,在实践与创造的过程之中,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自我的同时能够服务他人造福社会三)社会的价值尺度马克思主义在其对以往社会革命性的批判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唯物主义史观的视野之下,它洞察了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所遭受的“异化”,在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带来的人的“物化”。
他提出的“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4]为我们客观看待社会存在,梳理人的价值选择,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但现实性的社会并不必然带来人对自我的回归,相反我们常常沉浸于资本和私有制所形成的“物化”的海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5]私有制使我们沉浸在对象性的占有中,这种占有被具体化为货币,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货币是人的劳动和人的存在本质”,[6]金钱开始成为衡量人固有价值的外在标志金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独立的价值,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固有的价值[7]在人历史性的社会演化之中,“金钱是劳动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异化的本质;这种异己的本质却统治了人,而人则向它顶礼膜拜”因此,在金钱的王国里,人创造了奴役自己的“主人”人不应该被自身的实践对象所奴役,人的存在也不应该被外物所“围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是对个体社会存在方式的批判。
现实社会的价值尺度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