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带布鞋美图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10KB
约10页
文档ID:235992532
一带布鞋美图_第1页
1/10

一带布鞋美图篇一:服饰民俗内蒙古服饰民俗地域和民族给了蒙古人智慧,创造出这绚丽多姿的袍饰就像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一样,蒙古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已成为了蒙古族的象征有蒙古袍出现的地方,就有蒙古人的豪爽和豁达,就有悠扬的长调和优美的舞姿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人穿戴传统服饰的时候也越来越少,即便在牧区,人们也是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交替穿戴,只有在逢年过节、举办婚事或召开那达慕大会时人们才穿戴华美的传统服饰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特点就是比较长,身长袖也长且比较宽大,两侧均不开岔,只留浅口,大襟右侧系扣男式长袍较肥大,穿时必须系腰带;领口高,冬天可以御寒,夏天防止蚊叮虫咬女士长袍紧而束身,显示出其苗条健美,男子为蓝棕色,女子红、粉、绿、蓝、绸质袍,年老的为蓝色、古铜色夏季所穿的单、夹蒙古袍颜色较淡察哈尔蒙古男女均穿开衩长袍长袍分为有马蹄袖或无马蹄袖两种马蹄袖又名“图如”,根据穿着对象和季节的不同,有大小之别:搞家务的妇女和老年人的马蹄袖小一些,年轻人和放牧人的马蹄袖则大些;夏季长袍的马蹄袖小,冬季长袍的马蹄袖则大一般来说,察哈尔人在夏季穿衬衣、长衫、夹袍和单、夹布裤;冬季穿白茬皮袍、吊面皮袍、山羊皮答忽、皮裤或棉裤;春秋两季则穿吊面羔皮袍、棉袍、粉皮裤(去毛皮裤)外加套裤阿拉善蒙古人的长袍不分男女均钉单道扣袢儿,共钉5道扣袢儿,无马蹄袖。

在长袍的领子、大襟、袖口均以库锦或绸缎为沿边儿男子穿有开衩的宽下摆长袍,靠下腰系腰带,背后打褶妇女则穿无开衩短下摆长袍,靠上腰系腰带,下摆与靴要齐阿拉善蒙古人的蒙古袍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称呼冬季穿白茬皮袍和吊面羔皮袍,名曰“乌齐得勒”;春秋季穿以布帛为面料的棉袍,名曰“厚层拉布希格”夏季穿以布帛为面料的夹袍,名曰“薄层拉布希格”土默特蒙古穿着的蒙古袍主要以无开衩的为主,男子冬季多穿无开衩蓝色吊面皮袍,腰系红、黄、蓝色绸带,上悬褡裢和火镰,餐刀,外套马褂,头戴毡帽,顶缀红缨,脚蹬香牛皮靴子或矮勒蓝布靴子,有时也穿棉袄或羊皮大襟短衣,脚穿单脸或双脸布鞋已婚妇女头盘两半头,戴两半头帽,身着无开衩棉长袍,不系腰带,脚穿布鞋或绣花绸缎鞋,有时也穿高底单脸鞋袜子不论男女均用白布自制,无赤脚穿鞋之俗巴尔虎蒙古人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靠下腰系腰带,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靠上腰系腰带,以袍子上部贴身为美陈巴尔虎人穿有开衩长袍,新巴尔虎人则穿无开衩长袍巴尔虎人所穿的长袍“特尔利克”均要镶宽沿边儿,袖口为大马蹄袖,妇女长袍的袖子则以膝齐长为美在所有蒙古族部落中,巴尔虎蒙古人的蒙古袍从整个款式风格上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特点和部落服饰的传统风格。

科尔沁蒙古的蒙古袍的主要特点是窄下摆有开衩的长袍以科尔沁巴林袍式为例:科尔沁巴林男子春秋季主要穿有开衩的棉袍、去毛皮袍和夹袍男子长袍有马蹄袖和无马蹄袖两种,妇女所穿长袍无马蹄袖,妇女也无系腰带的习俗此外科尔沁巴林人所穿的长袍在镶边装饰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和巴林一带在皮袍上镶青色宽沿边儿,而棉袍、夹袍、单衫不作镶边装饰,绸缎长袍则镶库锦沿边儿乌喇特蒙古男袍以深蓝、深棕、青色布帛为面料,冬季穿白茬皮袍或吊面皮袍,春秋季穿吊面剪茬皮袍或棉袍,夏季穿夹袍,无穿单长衫的习俗他们把皮袍称为“得勒”,把棉袍和夹袍称为“特尔力克”他们的腰带多为桔黄、浅绿、紫红色绸缎和茧绸,系法类似察哈尔蒙古,稍向上提袍乌珠穆沁人的长袍,以自己特有肥大的款式风格和绚丽多彩的组合镶边工艺,在蒙古人的服饰中独树一帜他们在冬季主要穿高领宽沿边儿、肥大而无开衩的熏皮长袍这种倭缎般柔软的烟黄色熏皮袍,由于其皮子用酸奶熟化,用特制的刮刀划鞣、用秋季马粪熏制而成,所以具有防水、防蛀、防污和久穿不变型、美观大方等优点此外,他们的长袍在面料色彩方面讲究鲜艳华贵,在镶边工艺方面讲究绚丽多彩特别是镶边工艺,非常的精美蒙古袍的穿着是一件正经、严肃的事情,整洁端正的穿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种尊重。

穿袍子时,一定要穿靴子,戴帽子尤其到祭祀的时候,必须是袍子、靴子、帽子配套,这样才显得整体协调,严肃庄重在端茶敬酒的时候,不能捋袖,不能袒胸露颈,袍子的下摆不能从锅碗瓢盆上扫过收拾存放袍子时,前襟要朝上,死人的衣服才朝下领子冲西北放置,不能冲门在缝制袍子时,忌讳留下线头篇二:访莲花净土领略自然鬼斧神工墨脱探访莲花净土领略自然鬼斧神工2011年12月26日09:08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墨脱简介流经墨脱的雅鲁藏布江(图片来源:资料图)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高原的东南部,镶嵌着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墨脱这里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进入墨脱县,在几小时内便可领略到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那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真是“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墨脱”一词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意为“隐秘的莲花”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脱比作“花”了的确,墨脱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景色秀丽,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到处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飞流急瀑,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墨脱又名白马岗,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西藏著名的宗教经典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无限的诱惑,墨脱的门巴人、珞巴人说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思是“隐藏着的像莲花那样的圣地”。

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流经墨脱的雅鲁藏布江(图片来源:资料图)墨脱的这种宗教神秘色彩,直接渗透到门巴人的心灵里他们认为:墨脱的地形像女神多吉帕姆仰天平卧的圣体:耸立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那座白云缭绕、难以一睹风采的南迦巴瓦雪峰,就是这位女神俊俏的容颜;东部一带密布的森林和地势平缓的沃土,是她柔软的腹部;修竹遍野、江水碧蓝的仰桑河流域是她的下身,总之,墨脱的山山水水,都是这位女神躯体的组成部份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有着许多可供信徒朝拜的圣地,其中著名的就有仰桑河、布达切波雪峰和宫堆颇章清澈味甜的仰桑河仰桑河位于墨脱南部,是一条从东流向西注入雅鲁藏布江的河流据墨脱人讲,由于那里是女神的下身,河水实是她的尿液,水色特别美丽,清澈发蓝,略带甜味,素有牛奶河之称在这婀娜的河流旁,有一块被称为“甲穷”的巨石,活像一只威武的雄鸡每当夜色降临,常发出喔喔的叫声,使人如临仙境;这巨石周围的绿林丛中,鸟儿的鸣唱格外悦耳动听;有时清脆婉转的鸟声像是在呼唤众神的名字,召请神明的降临,为远道来的朝拜者赐福正是这些美妙的传说,吸引着广大藏区的信徒到此朝拜这些虔诚的朝圣者认为,人若在有生之年到此地朝拜一次,可保此世幸福平安,死后灵魂升入天堂。

如果虔诚的信徒,在朝拜圣地途中遇有不测,在弥留之际,亦要面对仰桑河的方向默默祈祷,以了却平生之愿在墨脱经常可以看到瀑布(图片来源:资料图)墨脱的另一著名圣地布达切波坐落在该县西北方向的气势磅礴的雪峰之中雪峰周围有众多低矮石山,状如罗列的犬马牛羊,或跪或立,其头均朝向神山,恰似供奉的祭品布达切波雪山的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溶洞,内有暗流,淙淙作响暗流两岸是白色泥土,气味芬芳据说在这香味四溢的泥土上面,一些有幸的朝圣者能看到仙童留下的脚印,或听见他们嬉闹的笑语声,当然见不到仙童的影子这时人们就要向河里投食物、钱币和装饰物品作为献祭,并求神赐福凡来这里的朝圣者,均取此地之白泥土带回家乡,馈赠亲友,以避邪消灾宗教的神秘吸引着众多的善男信女,而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人们向往考察探险的宝地闻名于世的雅鲁藏布江蜿蜒千里,像温顺的少女,流至米林派村的时候,她却一反常态,变成一条奔突不羁的巨龙,冲破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两座大雪峰的层层堵截后,调头向南呼啸而去,形成了举世无双的马蹄形大拐弯奇景,纵贯墨脱全境,直抵印度阿萨姆平原由于雅鲁藏布江的万世劈山奔突之功,造就了南北走向的大峡谷,为强劲的印度洋季风穿越喜马拉雅山的巨大屏障墨脱,是中国境内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县,路途凶险,一年大半与世隔绝,因为地势隐蔽,墨脱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域”、“地球上的最后秘境”。

去墨脱,必须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双脚长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这天堂般美丽地方的道路如同炼狱,江两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汹涌,许多路段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天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但游墨脱的妙处,也就在这抵达的险途中派乡至墨脱徒步攻略满布经幡和风马的路(图片来源:资料图)D1:派乡(海拔3170)――松林口(海拔3730)――多雄拉山口(海拔4170)――拉格(海拔3250),全程38公里,徒步6-8小时路况:派乡至松林口为很多急转弯且起伏颠簸的山路,可在派乡搭卡车到松林口,10元/人,7:30开车,9:00到松林口松林口是徒步的起点,这里上多雄拉山口,这里海拨4100多米,终年积雪,夏季气温零度左右,只有在8-9月时雪会少些,要在上午12点前通过山口,下午天气会变的无常上山路多为乱石和石板路,较好走过多雄拉山口下山为急且陡的乱石路,雨季很多急流和瀑布走近拉格时,路变为缓上缓下的石坡路,快到拉格时都是缓上缓下的路,比较好走食宿:到拉格可直接到最近的一家四川客栈老板四川人,老板老婆是门巴乌姬,住宿每人10元(已有海棉床垫了),吃饭每人每餐10元,据说住比其他客栈要便宜拉格前后风景很美。

墨脱境内风光(图片来源:资料图)D2:拉格(海拔3250)--大岩洞(海拔2920)--汗密(海拔2240),全程28公里,徒步8小时左右路况:拉格到大岩洞这段约10公里,徒步2小时左右原始森林中的乱石路,夹杂稀泥和马粪缓上缓下,好走大岩洞以后蚂蝗会较多密林中部分地方有岔路,选择靠近多雄河的路即可对付蚂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香烟烫和烧酒熏(雨天时蚂蟥比较活跃,晴天就不必担心)大岩洞到汗密约20公里,徒步4小时大岩洞是一家较小的门巴客栈,在大岩洞可休息一下,加热水(免费),吃午餐食宿:汗密有一家兵站,可住兵站对面的四海旅社每人10元,兵站有卫星,每分钟1元,只能打座机墨脱境内风光(图片来源:资料图)D3:汗密(海拔2240)--阿尼桥(海拔1240)--二号桥--三号桥--解放大桥--背崩(海拔900),全程32公里,徒步需12小时左右路况:汗密至阿尼桥15公里,徒步4.5小时汗密以后为多个上山下山路,然后是老虎嘴路段蚂蝗多,岩石滑过老虎嘴即是阿尼桥,阿尼桥一带风景很美阿尼桥后是闷热的热带丛林路阿尼桥至门巴桥,徒步1小时二号桥--背崩23公里,徒步9小时二号桥可能有塌方,可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