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树立爱国之志 表达家国情怀--四年级语文上册跨学科任务群设计

g****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7.97KB
约13页
文档ID:595146841
树立爱国之志 表达家国情怀--四年级语文上册跨学科任务群设计_第1页
1/13

树立爱国之志 表达家国情怀--四年级语文上册跨学科任务群设计【设计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第二学段要求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初步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志向我校临近香山,红色教育基地包含双清别墅、来青轩等八处革命旧址此外,李大钊纪念馆也坐落在香山脚下这些带有区域特色的学习资源是我校开展跨学科学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优质载体革命文化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内容载体之一,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感悟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激发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意愿和行动,培养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依托香山独特的教育资源在跨学科学习中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我校选择“树立爱国之志 表达家国情怀”作为班队会活动的学习主题,期待在真实的活动进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学科和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引导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欣赏跨媒介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尝试运用跨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传播革命文化。

设计思路】“树立爱国之志 表达家国情怀”,是我们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制定的学习主题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题为基础,延展、整合和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包含表达戍边战士保家卫国情怀的三首古诗:《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表达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远志向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梅兰芳为大义罢演的民族气节的《梅兰芳蓄须》;歌颂对我国革命建设意义深远的延安精神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和习作“写信”作为单元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这些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爱国志士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能够引领学生从既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出发,对照先贤志士,反思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树立爱国之志 表达家国情怀——香山红色教育基地主题班队会活动”为核心任务,设计了四个主任务,每个主任务下再设计不同的子任务,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关注重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整套学习方案充分体现跨学科的特点,打破学科界限,打通校内、校外联系,多学科融合,完成本单元的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主题班队会的实施准备了内容,由语文老师联合信息组、音乐组、美术组以及德育处老师共同完成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德育办老师向全校师生发出本次主题班会的启事,启事的撰写由四年级的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单元课文的研读后,对革命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气概、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有了新的感悟,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认识与感悟信息组、音乐组和美术组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制作课件作为诗词朗读、讲故事、唱诗的背景,选择背景作为串场内容,配乐增加艺术效果音乐老师选择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引领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革命情怀,理解革命精神对自身精神成长的重要性美术组老师提议学生开展明信片征集活动,增加了学生理解革命情怀的视角活动过程中既要运用语文学科习得的知识方法,也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要和美术、音乐学科融合,从诗词大会中“感悟爱国之情”,从故事会中“体会爱国之径”,从唱诗会中“歌唱爱国之心”,从明信片中“传递爱国之志”,带领学生感受民族先辈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逐步使学生树立起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刻苦学习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付诸实践在文本、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从而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历,对于爱国人物、爱国故事有所积累,能够结合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单元课文预习,对课文中所讲述人物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产生初步认识,并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为了更好地完成核心任务,调整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顺序任务一:诗词大会策划准备,引导学生掌握诗歌学习方法,先读再悟,以理解情感迁移运用,自主学习更多同一题材的古诗词,透过诗歌感受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分组进行准备,学生设计活动流程、制定规则、搜集同题材的古诗词、制作背景和诗词的介绍等,走进任务情境这一任务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和“日积月累”中的《别董大》的学习打通,以悟情带动学习,让学生在情感上与爱国人物形成共鸣,起到突破单元学习难点的作用任务二:故事会带领学生学习并练习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课下运用方法,学习“阅读链接”,查找更多资料,或者采访身边人物,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传统人物的事迹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感,树立爱国志向准备故事会,以讲故事或课本剧的形式参与,深化对爱国人物的认识,学习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传承爱国精神这一任务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阅读链接、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打通,落实单元语文阅读要素,体现了“学—练—用”全过程,夯实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核心素养任务三:唱诗会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先读再悟,理解情感通过资料,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自主学习更多现代诗歌,透过诗歌感受曾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延安精神。

搜集表现延安精神的诗歌,准备唱诗会,抒发读诗所得这一任务中学习略读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以悟情带动学习,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形成共鸣,歌颂延安精神和爱国之心任务四:写一封家书学写信,并给家人或者跨越时空给自己崇敬的革命人物写一封信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事和在本单元学习中了解的故事或者事迹表达对于家人或革命人物的感情,抒发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感受,诉说自己的爱国之志这一任务既是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写信”,也是对单元整体学习的总结,起着“回忆所学,交流所得”的作用,带领学生参观香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表达中落实对于语文要素的应用能力,在表达中加深对于单元人文主题的认识和理解案例呈现】学习目标:1. 自主识记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收集的诗歌2. 能够有目的地收集、查找、整理资料,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怀3. 在学习过程中,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4. 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朗读、讲述、书写表达对革命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的爱国之志学习任务及要求: 情境任务:香山红色基地主题班队会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活动有机结合。

学习本单元的文本、阅读相关的诗词、文章,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学习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到香山红色基地开展诗词大会、故事会、唱诗会,书写、邮寄明信片等活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学习进程:任务一:诗词大会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1. 全班同学讨论本单元学习计划,划分小组,布置任务2. 资料收集小组收集相关背景资料,美术小组负责绘制宣传海报,规则小组制定活动流程和活动规则3. 预习本单元,布置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二:学习古诗词1. 复习学习古诗词的方法2. 学习四首古诗,积累背诵,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爱国之情3. 资源小组收集相关的古诗,并分类整理学习活动三:诗词大会1. 信息小组,收集、整理背景资料,制作诗词大会串场课件2. 配乐小组,收集相关音乐,为古诗词配乐3. 诗词大会,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可以是本单元学习的,也可以是收集的古诗词,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学习策略:在诗词大会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小组,根据分工完成任务1. 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确立小组,选择任务,准备活动的各种事宜2. 在实践活动中各小组分工合作,对负责的任务进行记录、摘抄,积累古诗词3. 学生在记录的时候,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端正。

4. 诗词大会上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古诗词进行诵读、传唱,使他们在语言建构中进行情感体验,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设计反思:本任务的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活动的流程、规则,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进行了语言的积累,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通过对古诗词的积累、吟诵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同时借助诗词诵读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任务二:故事会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1. 准备故事会召开的相关事宜,如海报宣传2. 故事的选择要求和评价标准3. 收集革命人物的事迹,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学习活动二:革命故事我来学1. 收集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2. 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借助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能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3. 学习阅读链接、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拓展阅读,梳理方法;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学习活动三:革命故事我来讲1. 收集拓展革命故事,练习讲故事2. 讲述革命故事,体会人物品质,传承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3. 评出故事大王学习策略:1. 收集整合信息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收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革命人物的事迹,在了解和讲述的过程中,体会革命人物精神品质的高尚2. 兴趣生成策略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活动,在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解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3. 语言建构中的表达在准备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反思:本单元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可以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故事会是学生喜爱的形式,讲述的故事都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是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依托,在故事主题思想方面,不做多元解读讲故事的过程也是对人物理解加深的过程,是革命文化内化的过程,让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任务三:唱诗会学习活动一:任务准备1. 活动准备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 收集革命和建设时期相关的现代诗歌和革命歌曲,进行朗诵练习和传唱练习学习活动二:革命现代诗我学习1. 复习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 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学习活动三:革命现代诗我来唱1. 信息课上观看与延安精神相关的影视作品2. 学唱革命歌曲和朗诵革命现代诗歌,为唱诗会做好准备3. 参观李大钊烈士陵园,并献上革命诗歌,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之心4. 将革命歌曲的传唱和朗诵录制成短视频学习策略:1. 情境创设的策略教师结合学习任务带学生到位于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来到李大钊墓前,真实的情境,学习工具的准备,能使学生自然进入情境,积极参与其中,流露真情实感不论是学生个人展示还是小组互动,及时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树立学生表达的信心2. 立足生活的实际应用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学习表达,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触发和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和欲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