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日本》读后感2021字 李晓锐 开来而继往,明道不计功 传承开明精神,树开明风,做开明人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它的暴虐凶残一刻不敢忘记,小时候的记忆中有聪明的一休可爱、也有”南京大屠杀”恐惧与仇恨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本的产品越来越多走进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很多便利,但是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无耻抵赖、教科书的篡改、钓鱼岛的侵占等等让我对这个国家感到一刻都不应该放松警惕,也更加想能够深入全面了解它 《静观日本》的作者是徐静波,曾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中国大陆著作代理人、亚洲通讯社社长创办日文报纸《中国经济新闻》和中文网站”日本新闻网”.从1997年开始,连续19年采访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党代会,曾采访过中日两国多位领导人是日本电视台、东京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深圳卫视等的时政评论员,一位中日问题专家著有日文著作《株式会社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的中国》等,译有《一胜九败》《不死鸟》等这本书由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做序,号称看清日本的”十万个为什么”.作者努力从一个新闻人的独特视角与感觉”冷静”的介绍日本,书中分别从”中日关系”、”日本文化”、”日本经济”、”日本政治”四个角度通过多个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介绍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日本。
第一章 让我们好好做邻居——静观中日关系 对于日本的侵略我始终认为是满清的闭关锁国、昏聩无能造成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努力发展经济,我们国力日益强大之下,日本不过就像它的地图形状一样是我们”雄鸡”嘴下的一条”虫子”.但是作者介绍在日本防卫省中国的地图是倒挂的,这样倒挂的地图看起来日本不是再是一条小虫,而是横在我们家门前的一条铁链而且在日本防卫省出版的”日本防卫”年度报告中中国地图也是倒着放的忘战必危,我们还是应该保持足够的警醒,努紧紧跟随党的领导,保持国家的繁荣、稳定,努力发展,才能让狼子的野心不敢轻举妄动 日本的产品、服务一直都是我们深受我们的喜爱,以至于我十几亿的泱泱大国民疯狂的跑去小小岛国疯抢日本的产品,结果悲哀的是疯抢回来的马桶盖是我们国内的生产的、买回来自以为时髦、精美的服装也是国内生产的更有无耻奸商有假冒的商品包装成日本的产品,结果在国内招摇过市大卖特卖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产品甚至假冒伪劣商品贴上了日本制造就能让国人痴迷呢我们是日本的老师、我们是日本祖先,我们为什么引以为傲的盛唐文化在小小岛国不断传承、延续、一丝不苟的遵守,我们反倒丢失呢。
第二章 坚硬的樱花——静观日本文化 作者在书中介绍有可能的成为未来女皇的爱子公主,作为日本天皇的孙女、皇太子的唯一女儿,上学也要在离学校200米以外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下车步行到学校,而且4名贴身保镖在学校范围内也不能出现影响公主的学习、暴露自己保镖的身份而且这个公主真的被同学欺负而挨打了,皇太子没有像我们国内的一些熊孩子的家长去刁难老师、学校、打人者,天皇也只是和小公主一起吃个饭安慰一下而已而公主的妈妈皇太子妃居然每天亲手给女儿准备午餐饭盒,值得我们所有的父母检讨、学习 第三章 神坛下的”不死鸟”——静观日本经济 日本的产品征服了全球无数的人更让我们的国人说为之疯狂也不为过,真正对日本产品最疯狂、最忠实的还是日本人自己索尼一个享誉世界的电视机品牌仅仅因为为了降低成本,与韩国三星合作、使用三星的液晶屏就使自己品牌的形象在日本国人心目中变成了低档货而销量惨淡日本人对于国货的自信,显然来自国民对于日本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和对日本企业的充分信任而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这个社会比较小是一个讲道德、讲信誉、有诚信、有法制的社会日本社会不是完美的,但是国民对于国货的高度信任至少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它能给人一份生活的安心”.想想我们的添加剂的滥用、疫苗的问题,现在国家对征信体系的建立是多么的必要。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接手拯救日本航空时用了很多方法,他的一个经营理念才是拯救日本航空和创建、经营京瓷公司的关键他认为:”企业是为了全体员工幸福而存在的,企业如果仅仅为了追求利益而不顾员工的幸福,那么员工的心就会离去因此把员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大家团结一心,经营者与员工的心灵产生共鸣,企业才能走出困境,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一切都离不开人,人的因素才是关键,只有大家目标一致、团结一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四章 拿来与继承——静观日本政治 作者长期居住日本以至于已经入乡随俗的适应了地震的频繁发生,在熟睡中对于地震震感带来的摇晃都当做摇篮从容对待看到他介绍”在日本遇到地震,第一时间去哪里避难日本人答案一定是—学校学校是发生灾害时的第一避难所,这个理念是日本常识,也是日本防震灾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日本在血的教训中领悟的—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的未来对比下国内对学校基本教学的设施的要求,要求有电脑、有音响、有投影可是教室内降温只能依靠风扇,运动场上的跑道还各种有毒物质超标 日本旅游大部分自然、人文景点都没有没有高昂的门票费用,原因是”很多自然景观是天然的,政府没有投入很多维护资金,因此政府也没有卖门票收钱的理由。
在很多著名风景名胜区政府为了旅游业发展,在景点建设、基础设施上大力投入而他们认为政府建设风景区不是为了政府赚门票钱,而是兴旺当地的经济,因为政府不是企业,而是市民的服务机构和城市的统筹管理机构因此设卡收门票不是政府该做的事情,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了才是政府必须的工作这个观念我很认同,而且在杭州,市政府能打开封闭的西湖,叫响并践行”西湖是杭州、西湖是中国、西湖也是世界”的口号,让在这之后全世界到过、没到过的人都爱上了西湖、爱上了杭州、爱上中国,为杭州、为浙江省、为中国创造了多少就业机会、增加了多少税收,真的希望全国那么多的景区、管理者都能认真学习、认真思考下、并推动执行开来,大自然的风光、祖先遗泽不该被封闭起来成为少数人的聚宝盆,而是被所有人欣赏、学习、享受 第二篇:静观体验报告静观开启我处理身心问题的新方法 李军辉 遇到静观以前,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除了读书时看过的一些零散的哲学、心理灵修的书籍外,没有任何宗教和修行方面的经验,应该是孙老师书中所言,那种后天思维特别发达而又没有任何修行训练的人,虽然也曾有过几次宗教的机缘,但都因为无法深入而擦肩而过 与静观结缘 遇到静观缘于顾峰,我和顾峰是硕士同学。
去年春天,我已经毕业2年的女学生,哭着给我打,说他男友突发急性白血病,希望我能发动媒体同学和朋友,帮她扩散消息并给予社会募捐我随即给所有能联系到在媒体工作的同学和朋友打,找到顾峰时,我们聊了很长时间,他给了我一些关于白血病的信息和可能的治疗方案,临挂时,他问我要了地址,说要寄给我一本书没想到一周后,收到的就是这本《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经历 5月份拿到书,简单浏览封面和目录,直觉感受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看了2章后,就因为忙于其它事情暂时搁置了,再拿起,就到了8月份,当时我报名参加了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在培训期间,有感于听课的内容,忽地又想起了《静观》,于是又开始读,对照传统心理学基础,尤其觉得书中所言深入浅出,惊叹老师用这么朴实的语言讲出了如此前沿深刻的道理惭愧的是,此后忙于准备2级考试,并没有真正坚持每天静观(主要是那段时间心境一直比较平稳,也没有大的情绪问题),所以,起初实证效果并不明显我的理解,当时只是在心智层面,被静观打动,并一下子接受了静观这种技术背后的原理阐释真正把静观坚持起来,是在孙老师拉我进群后说实话,刚开始听大家讨论时,我是有压力和负担的,群友们所经历的感受,我很少有,这让我一度迷惑我是不是根本就没有学会静观,后来开始有意识地坚持每天静观,慢慢地感觉有了变化,有了一些细微的感受。
短短 2、3个月的实践,即使有体会也很粗浅,现分享如下,请老师指正: 1、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我是个天性就较为敏感内敛的人,比较善于独处,不喜热闹,尤其不擅长插科打诨,这反而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内心世界,通过声音、表情和细微动作去观察、分析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当然,也因为如此,我从事了与新闻有关的行业,我很好奇,所处的是怎样的世界,为什么每天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新闻当事人的背后又在经历什么,又是什么让他们作出新闻中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因缘际会 我一度很喜欢我的专业,但工作几年后,我发现,这种思维模式,让我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关注外部世界,我觉察他人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觉察自己的时间,觉察别人,多用大脑,而觉察自己,需要用心我已经开始慢慢忽略了我的内心感受,被日复一日的工作所蒙蔽,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放空自己,这种状态从前年就有,经常萌发一种想要辞职的念头,觉得心总是慌慌的,无法安定下来,前年冬天遇到全国高校评估,有半月工作特别忙,每天回家基本都在10点以后,加上学校的事情也特别多,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中的小孩那学期期末时,身体感觉不是很好,总是感觉很累,整个寒假都没有调整过来,后来不得不暂时休息了一段时间。
遇到静观的时候,我已经调整了工作重心,慢慢地把心从关注外部世界抽离回来,开始觉察自身,发现了一些以前曾经忽视的问题比如,我和老公是大学相识,同级非同校,我文他工,感情一直很好,有了孩子后,因为彼此都忙于工作,不免都忽略对方老公这两年工作调动,经常出差,家中只有我一人照顾孩子,常常觉得很辛苦,时而会向他抱怨,甚至发火,自己内心也知道不是他的错,但压力太大时,就会控制不住情绪,把怨气洒在他的身上,但发泄完就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控,又会自责愧疚好半天,时间久了,两个人都会积累一些怨气坚持静观以后,每当情绪要起来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捕捉到,觉察自己大脑中的念头,感受心脏,这样,很快就能平静下来,情绪的强度也跟着慢慢降低,这时,继续感受大脑,会发现一些相关的愿望冒出来,比如“我希望他像上学时那样关心我”“我希望他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和孩子”,然后静静看着这些愿望,直到它们慢慢瓦解或溶解掉 同样的经历,还反映在我和儿子的关系上在跟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我的情绪状态是稳定而平静的时候,我和孩子之间的相处就会很愉快,做任何事都会呈现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当我的心境或情绪被外界所干扰,出现焦虑不安时,家庭氛围就随之紧张。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相对开明自由,较少受约束,所以也想给儿子这样的成长氛围,但在实际相处中,发现恰恰是这样的想法和念头,让我做了一些违背初衷的事情,在我看来,是有意为儿子创造的环境和安排,实际已经在控制和约束他,让他没有办法去亲自经历和创造与此同时,一些以前被隐藏的观念开始逐个显现出来比如,我从小是个自立自强的孩子,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去赢得别人的肯定,也正因为此,我(自认为)较少受到外界影响,对他人的评价通常一笑了之,不予回应但这事发生在儿子身上,我却很在意,有段时间,因为儿子淘气,我很焦虑,甚至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静观以后,我才意识到,其实在内心深处,我还是有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和赞美的愿望的(我希望儿子像外界评价我一样评价他),只是一直以来,我的表现大多符合大众评价标准,我努力地扮演好每个社会角色,做父母的好女儿,家里的好姊妹,婆婆的好媳妇,老公的好妻子,儿子的好妈妈,学生的好老师,领导的好员工,好同事等等,而这种努力的背后,是一种追逐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也承受着这些角色背后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所以,当儿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评价时,我就会觉得难以接受通过静观,及时地察觉自己潜意识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观念和愿望,及时地清除或减轻它们对生活的控制和影响,及时地调整和放下,让各种“关系”随之顺畅起来,心也随之慢慢安定下来。
2、身体疗愈 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