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国防情怀——我爱人民子弟兵一直以来,我县不少志士男儿踊跃参军,成为军人,为保家卫国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县人民积极慰问军人、军属,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37多名男儿参加游击队 1934年6月,贺龙带领红三军进驻南腰界,并开辟了南腰界革命根据地 据酉阳党史记载,进驻南腰界后,贺龙亲自组织了几支工队,发动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组建了1多支游击队,共有1多名游击队员 后来,贺龙把酉阳、秀山和贵州松桃游击队合并成川黔边独立团,覃世安任团长,马吉山任政委 1934年9月,贺龙又将川黔边独立团与贵州沿河、印江、德江独立团以及收编的 神兵 ,组成红三军黔东独立师,由贺炳炎任师长,冉少波任副师长 此时的黔东苏区地方独立师有1个,独立团个,游击大队和游击中队1多个,其中南腰界乡共有4个游击大队37多人:南腰界游击大队,队长池宽成,副队长符功荣,有游击队员13多人;唐家溪游击大队,队长吴永发,副队长吴永启,有游击队员9多人;大坪盖游击大队,队长陈良玉,有游击队员7多人;龙池游击大队,队长周廷湘,有游击队员8多人 213年,记者在南腰界采访时,南界村92岁老人邹道光告诉记者,南腰界人曾经深受土匪团阀侵扰,他家就曾被土匪抢过,猪被土匪赶走了。
与此相反,红军在南腰界,纪律严明,打土豪,分田地,得到了南腰界贫苦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因此,南腰界有非常多的人参加游击队,并坚持与反动势力斗争 千针万线拥军情 每年,我县都要送一批志士男儿参军新兵走时,还要举行送兵仪式,并送给他们布鞋、鞋垫等 礼品 谈起拥军,兴隆镇82岁的老人冉玉容记忆犹新 19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战,拉开了的序幕 191年,为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兵源,我县招收了一批新兵那时,在县妇联的号召下,各村发起缝布鞋送新兵行动冉玉荣的母亲是泔溪镇泔溪村妇女主任,平时要上坡干活,又要干村里的工,时间紧,缝布鞋的任务就落在了冉玉容的肩上 冉玉容回忆,她先是将棕一层层粘起来做成布壳子,一周之后,又从街上买来白布和灯草呢布,在家里缝制布鞋1多天时间里,她不仅白天缝,晚上也常常缝到深夜,手指都磨起了血泡缝好之后,大家还要比一比,看谁缝的布鞋结实、精致、美观 送兵的时候,泔溪镇举行了送新兵大会,冉玉容与姐妹们跳起秧歌庆祝 她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看到自己缝制的布鞋穿在新兵的脚上,特别高兴 如今,我县送新兵,每个村都要送上鞋垫,其中不少农村妇女依然亲手缝制,表达千针万线拥军情。
李溪镇天台村妇女主任李淑荣,近1年来每年送给新兵们的鞋垫,都是手工缝制 她告诉记者,缝一双鞋垫不容易与做布鞋一样,先要用棕制布壳子,然后剪下鞋样将白布粘在鞋样上一双鞋垫需要粘6层粘好后,便用圆珠笔画上格子,还要绘制字和花朵图案都完成后,才一针针缝起来3双鞋垫需花近1个月时间 为什么要坚持手工缝制呢?李淑荣告诉记者,她非常崇拜军人军人保家卫国非常辛苦,她不过是将自己的感情和对军队的支持用鞋垫表现出来 默默支持的军属 军人的家属叫军属军人的妻子通常人们还亲切地称为军嫂城南阳光小学教师周莎莎曾经就是一名军嫂 27年,大学毕业的周莎莎被分配到毛坝中学任教29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在甘孜当兵的曾涛21年2月,他们结了婚曾涛在部队,周莎莎则在毛坝中学教书 周莎莎回忆,211年,她生了孩子满月后,丈夫就回到了部队平时,她既要上课,又要带孩子,一天忙得团团转有任何事,两人都只能通过联系 虽然当军嫂苦,但她从不抱怨她告诉记者,丈夫当兵也苦曾涛所在的营地海拔在3米以上,缺氧、干燥她去部队探亲时,经常流鼻血,感到胸闷由此,她感受到丈夫在甘敄当兵12年,把苦当成乐,十分不容易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