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务员行测指导: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部分,一向都是考生较为头疼的问题,而对f于那些“文科”出身的考生,更可谓谈“资料分析”而色变很多人也为此就放弃了高达20分的分值老师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资料分析”并不可怕,其题目大部分属于中等层次的问题,通常只需要用到小、初中知识即可解答只要你掌握了解答资料分析的技巧和方法,做足备考功,还是可以拿到一部分分值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备考资料分析 一、研析大纲 山西省国家行政机关 2009年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告明确指出:“有关内容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即 【2009年国家公务员大纲原文之资料分析部分】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应试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某市2006年下半年投资情况图 单位:亿元某市2006年下半年投资情况图 1该市2006年下半年中,哪一个月的外资实际出资额在当月外资拟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解答:B)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2006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06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06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 B.Ⅲ C.Ⅱ、Ⅲ D.Ⅰ、Ⅲ(解答: D)【专家解读】 资料分析在2009年的考试要求为“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再次提出了需要测查综合理解能力这一变化改变了资料分析以往重运算、轻分析的命题倾向,从《大纲》所举例题上看,要求考生在作答时首重理解,找出有效数据,次重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再重运算,找出试题答案考生一定注意培养自己的准确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基础知识备考 资料分析部分尤其是文字资料经常会涉及到很多统计术语,诸如:百分数、百分比、翻倍、翻番、同比、环比、基期、增长率、增长率、GDP、GNP、顺差、逆差、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成数、折数等,广大考生在备考资料分析时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的统计术语,这样考场上,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 三、真题分析 一、请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111-115题:(2008年山西省资料分析真题)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到762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2005年的7.3%。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l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7%2005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60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2122亿美元,2005年比2001年增长了2.9倍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11.2005年全球贸易出口总额是( )亿美元 A.104383.56 B.55626 C.1043.84 D.177209.3 【解析】A 由文中第一句话“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到762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4.3%提高到2005年的7.3%”可知,2005年全球贸易出口总额是7620÷7.3%即7600÷0.073观察四个选项中的数据,差别较大,可以采用估算法,7600÷0.073约等于76÷73×10000,76÷73比1稍大一点,则选项A最接近 112.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是:( ) A逆差 B顺差 C平衡 D不知道 【解析】B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逆差(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顺差(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的含义。
由文字资料可知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7620亿美元,则进口总额为14221-7620<7620,故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为顺差 113.2005年我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较2001年增长的百分比是:( ) A.128.57 B.228.57 C.28.57 D.70.31 【解析】B 增长百分比为(603-469)÷469≈(600-470)÷470=13÷47<13÷39=0.33,观察选项,只有选项C符合注意这里用到了放缩法 114.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额大约是:( ) A.6千亿美元左右 B不到3千亿美元 C.8千亿美元左右 D.10千亿美元以上 【解析】C 由“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2122亿美元,2005年比2001年增长了2.9倍”可知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为2122+2122×2.9即2122×3.9≈2000×4=8000选项C最接近 1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占全世界的比重较2001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B.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为6601亿美元 C.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较2001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D.200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 【解析】C 选项A可以直接从文中第一句找到答案,选项B由14221-7620=6601可得。
选项C与选项A相比,多了一个“进”,且题中无法判断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比重C选项错误D选项无需观察二、根据所给图表、文字资料回答121—125题:(200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在2008年8月8日至24日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不仅天天达标,而且有10天达到一级全面兑现了对奥运会空气质量的承诺下图是2008年1—8月北京市大气质量检测情况图中一、二、三、四级是空气质量等级,一级空气质量最好,一级和二级都是质量达标天气2008年北京市的空气质量控制目标是全年达标天数累计达到256天 2008年1-8月北京市天气质量检测情况 121.1—8月空气合格天数超过20天的月份有多少个?( ) A. 4 B. 5 C. 6 D. 7 【解析】B 侧重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要求超过20天的月份,可以在纵坐标20处划一条水平线,空气合格填出超过20的有5个月 122.1—8月间,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约为多少天?( ) A. 22 B. 24 C. 26 D. 28 【解析】A 侧重考察观察能力,在纵坐标24出划一条横线,会发现空气合格天数超过24天的相对较少,小于24的相对较多,则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要小于24,只有选项A符合。
123若将空气质量达标任务平均分配到各月,截至8月末,全年256天空气质量达标的计划完成情况是( ) A. 完成进度较慢 B. 完成进度正常 C. 完成进度提前 D. 无法判断 【解析】C 由122题可知,1—8月间,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约为22天,而按年达标计划中月平均空气质量合格天数约为256÷12≈21<22,则计划完成进度提前 124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空气达标天数的比重是( ) A. 上升了3.3% B. 下降了3.3% C. 上升了12% D. 下降了12% 【解析】D 粗略观察图形,第二季度达标天数明显低于第一季度达标天数,则比重下降排除A、C3月份与4月份空气达标天数不同,则忽略不记,则第一季度空气达标天数为与第二季度空气达标天数的差为15+7+23+3-13-24=11天两个季度天数都是91天,则第二季度的空气达标天数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幅度为11÷91≈1/9与选项D最接近注意,大家应该基础最基本的1/n(n<20=的小数形式,考场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125下列关于2008年1—8月间北京空气质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3—5月的空气质量较差 fB. 各月份空气质量相差不大 C. 8月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 D. 有一个月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少于15天 【解析】B 3—5月空气达标天数不到20天,故A正确。
8月份只有一天不达标,显然是空气质量最好的一个月,故C正确在1—8月间,只有5月的空气达标天数是13天,小于15天,故D正确选项B错误比较明显 在做完这两道真题之后,相信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题目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绝对不是难以解答事实上,只要准确理解了文字资料、图形、表格资料所蕴含的内容以及一些常用的运算技巧,资料分析中的很多题目都是可以轻松得到答案的 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多注意训练自己的速算能力,“速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场上解答资料分析问题的不二法宝”如果最基本的速算功底都没有,在考场上,是很难快速得出答案的要想提高速算能力,主要是要学会正确的速算方法和技巧,比如:排除法、口算法、放缩法、尾数法、凑整法、插值法等等在掌握这些速算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训练,遇到一个计算题,不要急于动笔或借助于计算器,而是要先练习速算做答案俗话说,熟能生巧,练习的多了,速算能力自然就上去了而良好的速算能力在考场上能为你节省很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