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补子纹样探析 中国的冠服制度在古代一直以来被重视,尤其是对官员的官服等级制度的规定更具代表性也更为严格在官吏服饰中可以直观的看到人和动植物的友好关系,由此可见,官吏服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当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乃至是重要的角色通过刺绣等方法将自然界的动植物更加形象化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服饰制度每个朝代都是如此,当然作为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的清代也不例外清代最典型的特点是主要以官服的补子图案来区分职位的高低清代官员的等级高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补子在官服上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在封建礼教制度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引言 对于清代,在文武百官的服饰中补服算是最有特色的服饰之一,清代补服无论从样式和图案上都是对清代官服的直接继承和延续在中国的礼仪服饰制度中占着主要的角色,是清代服装形象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官服的典型代表它是以一种固定的样式、图案和意义装饰于固定位置的前胸及后背通过图案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等级的高低由此可见,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给予了带有特定图案的补子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及吉祥寓意 1.清代官服补子的时代背景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在清王朝统治的200余年中,清朝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变,如此多变的社会环境给服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清代的服饰较以往的服饰变革更大,服饰的形制也更为繁琐、复杂。
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的女真族,他们打败明朝统治者之后就想用他们满洲人的服饰来同化汉人所以入关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为了清代服饰所特有的服装基调首先,强令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但,这一举动引起了汉族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采取了明朝的“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员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清朝就吸收了明朝的冠服制度中的某些成分,纳入清朝的服制,因此,以后清朝官服制度也应运而生 2.别具特色的清代文化的体现 满族在入关后强行推行清代官服的补子作为游牧民族的服饰同样官服制度也反应了清代社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二年就曾谕告诸王、贝勒:“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息乎?射猎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国之经嗣后凡出师、田猎,许服便服,其余悉令遵照国初定制,仍服朝衣并欲使后世子孙勿轻便弃祖制《清史稿.舆服制》)作为载入史册的清代的官服定制由此可见,清朝的官服最具特色可分为朝服、衮服、常服等补服也属于其中之一,是清代官员中主要礼服的一种在前胸和后背各缀一块不同纹样的补子,补子有圆形和方形的两种。
贝子以上用圆形补,国公以下用方形补所谓的圆,象征着“天”、方,象征着“地”,及君和臣之别清代的官服补子在沿用明朝的官服的基础之上求同存异在善变、创新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此外,人们可以通过官员补子的图案、色彩、数量等方面来区分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补子具有易于识别的功能,体现了补子的外在实用、观赏价值在强调高低贵贱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中补子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诠释,同时也体现了满汉文化的有意无意的相互渗透、融合 3.清代官服补子的吉祥寓意 以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形式出现的“神兽”、“瑞兽”、“仁兽”等这些图案在以禽、兽之类的动物为图案来区别官品等级的制度中处于至尊无上的等级,同时,“象德”、“比德”是它们外化的审美形象众所周知,龙在所有神兽当中处于至尊无上的地位这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身长,形如巨蟒,有鳞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周易》记载:“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飞龙在田,利见大人如图一:) 所谓龙,当然是君的所属君臣有别,当然百官也有自己独有的补纹百官可分为:文官和武官各品级文武官员补纹分别为:文官一品用仙鹤;二品用锦鸡;三品用孔雀;四品用雁;五品用白鹇;六品用鹭鸶;七品用 ; 八品用鹌鹑;九品用练雀。
武官一品用麒麟;二品用狮子;三品用豹;四品用虎;五品用熊;六品用彪;七品和八品用犀牛;九品用海马 (1)文官的补纹 :文官谦逊、娴雅,官服的补子纹样为禽鸟图案,象其文采也,以此彰显其贤德以四品云雁为例:云雁又称雁雁行,飞雁的行列,并行或走在前头雁字,雁飞行时所排成的行列雁群飞行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故云大雁还有一种吉祥的意义大雁飞行的规律性引申为礼节的次序《埤雅・释鸟》记载:“凫雁丑其足蹼,其踵企……《易》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然则《礼》有以鸿为仪者,取其行列不乱而已《礼》曰:‘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飞鸿则有行列故也,载谓合剥皮毛,举之竿首……周冠以禽作六执,大夫执雁,以知保身,又欲有去就之意,而不失其序,古执雁也如《仪礼・士昏礼》规定:“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仪礼・士相见礼》规定:“下大夫相见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所以,大雁用于官员补子的象征意义在于:飞行有序,春去秋来,佐天子四时之序如图二: ) 武官的补纹 : 武官勇武剽悍,威风凛凛,官服的补子纹样为猛兽图案,象其猛鸷也,以此彰显其威仪 以三品豹为例:《说文》的解释:“豹,似虎圆文 《山海经・南山经》记述:“南山兽多猛豹。
《诗经・郑风》言:“孔武有力”武官补子排序,豹在狻猊之下,在虎之上,可见古代豹的神兽地位高于老虎而低于狻猊,亦是取其勇猛如图三:) 4.清代补子纹样的传承 今天,现代艺术深受清朝官服补子的影响,虽然清朝官服补子因其失去了实用性而不复存在,但是它的某些设计元素,还在影响着今天的服饰发展,如现在甚是流行的一些潮牌服饰,补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装饰性存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将补子的形式变异或内容简化,通过别样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在对中国历史的传承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感在国人甚至在国际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民族的便是四阶的其艺术魅力与设计风格必将流传到永远 小结 清朝官服补子的制定无论是在中国封建的政治体制还是在文化的传承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补子作为一种官服形制是有生命力的, 总之,从神兽中所选出来的动物作为补子图案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符号意义,与此同时,也渗透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补子的装饰纹样本身没有等级,是人将自己的等级观念加在装饰纹样上,并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芬香补子显示了中国服饰装饰纹样的作用和特点,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独到之处。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指导老师:李欣华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