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647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汇报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和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2/3以上,当前突出的三农问题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搞好农村的干群关系,而干群关系是否搞好对于国家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国农村很多地区近年来普遍出现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追求其成因,农村基层领导者缺乏领导艺术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索,甚至也是本质原因的一部分。大多数干群关系紧张的农村地区,基层干部(村级干部)还没有真正彻底转变封建的官民思想,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公仆的意识;通常以暴力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缺乏与村民的固定交流和沟通,这些都是村官缺少领导艺术的表现。农村基层领导者需不需要领导艺术,

2、这是毋庸置疑的,紧张的现状已经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答案,但是领导艺术在农村产生也有自己的困难,大多数村级干部自身也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素质普遍较底,因而对于当前情况没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于艺术的处理与农民、农村有关系的问题,对于领导艺术在基层领导中的重要性缺乏清楚的认识,对于目的的意识如此强烈以至于忽视了手段的合法性和被领导者(农民)的切真感受,导致本末倒置,造成干群之间的疏远,偏离了农村加快发展的道路。下面我们通过阐释农村基层领导者缺乏领导艺术的根源,论述领导艺术在农村的重要性和产生的条件以及具体的体现和根本的要求,为农村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干群紧张关系的缓解提供一些帮助。一、农村基层领导艺

3、术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和高层政府的领导者需要在其领导活动中注重领导艺术,已经得到了我们的共同认可,然而对于农村村级干部在其领导活动中是否需要领导艺术,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同意者认为紧张的干群关系的现状已经告诉我们以往忽视农村领导艺术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所以在农村领导活动中急切要求领导艺术。不同意者可能认为领导艺术应该是很高雅的,不可能为村级干部所理解,也不能以粗俗的农民为其实施对象。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对“领导艺术”概念的非正确理解上。领导艺术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最优的方法、手段和程序并且要尽量减少达到目的过程中的副作用,因而,只要有领导活动的地方,有一定有目标,有

4、目标就一定有追求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就有最优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就一定有领导艺术。问题只是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有没有掌握和应用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对农村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农村的干群关系紧张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领导者没有注意到领导艺术的运用,采取粗暴的方式,“搜刮”农民,“抢劫”农民,而不是服务农民,造成了农民和村级领导之间本来应该交融的关系变得疏远,本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异变成了“羊-狼”关系。本该是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却变成了农民惧怕和憎恶的对象。弱小的农民对村干部产生了本不该有的惧怕心理、敌对情绪,内心深处却对之有恨之入骨之情。而村级干部也觉得农民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配合自己的工

5、作,越来越刁钻。干群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尖锐的对立起来。而解决这种紧张局面,必须要在农村的领导活动中引入领导艺术,引入符合农民审美或体验要求的领导艺术。第二、民主之风已经逐渐刮入农村和农民的脑中,与市场的亲密接触使农民对自身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农民的知识层面也在不断的上升,因而,对农民的领导必须真正使得农民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领导活动中去,投入到目标的实现中去,因而必须要有领导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命令和强迫。二、农村基层领导缺乏领导艺术的原因(1)领导者个人素质不高农村村级干部普遍存在学历不高、理论功底薄弱等问题,对于问题的分析缺乏长远的眼光,抓问题很难抓住主要的矛盾。而对于领导艺术在领导活动的重

6、要地位认识不够,因而轻视或者不理解领导艺术,只注重上面交给的目标是否实现,而不管过程与方法,这样往往造成隐性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的积累必然会有一天由隐到显,酿成矛盾。(2)封建官本思想的残余依然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官民思想残余依然存在与外界接触不多的农村,虽然民主、法制的声音已经进入乡村,但是农民潜意识里的“父母官”思想尚未消除。村官始终意识到自己“官”的身份,农民意识到自己“民”的身份,无形中官民之间的距离被拉远了。“领导”农民,而不是服务农民,当人民的主人,而不是公仆,如此,领导艺术如何能够在领导者的领导活动中产生?(3)压力型的村级领导从中央到省、市、县、乡的关于农村发展的各项量化

7、指标,最终都压在村级干部头上。一个干部的政绩、荣辱与之挂钩,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能够圆满完成上级的各项任务才能让上级满意,为此,村官不得不为了目的,为了指标而不择手段。受到层层压力的村级干部,权力的张力不够,通常只是县乡相关政策和指标的传达者和执行者。面对关系到“生存”的各项指标,如何还能考虑到领导艺术?往往只能依靠暴力手段来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例如征税,真正家庭困难交不起税的农民可能就会成为施暴的对象,指标的牺牲品。三、农村基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艺术自身并没有雅俗之分,但是不同的境遇中的人的确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观,领导艺术也不例外,对于农民的领导艺术和对于工人的领导艺术、对

8、于知识分子的领导艺术有一定的区别或者不同。艺术应该是生活的写照,对农民实施的领导艺术就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知识结构和所关心的问题,实施农民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领导艺术。要让领导的对象-农民能够主动的、积极的投身于共同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领导艺术:(1)树立正确的权威观,正确处理好权利和权威的辨证关系。基层领导者必须具有一种使农民信赖和服从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领导权威。领导威信的获得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得到困难,失去容易,而且极其脆弱和易损。领导者的最大成就,是在他领导的群体中建立起一种权威性地位。权威是权力和威信的组合,它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权力性因素和非权力性因素。村干部要树立起

9、自己的权威,就必须兼顾这两个因素,正确处理好权威与权力的辩证关系。第一、要正视权力,正确运用权力。权力是权威的重要支柱,没有权力就没有权威,但拥有权力而不能正确运用,权威也很难树立起来。权威是相对而言的,它的对象是群众。脱离了群众,不仅树立不起权威,反而会导致“权危”。第二、加强干部自身整体素质的修养,树立非权力性权威。村干部除了依靠权力树立权威外,还可以靠个人的品德、人格、学识、才能、作风等方面的影响力,树立起令人崇敬的非权力性权威。对领导者树立权威来讲,非权力性权威有权力性权威不可比拟之处。这主要表现在:非权力性权威,是通过领导者的自身的优良素质感化周围的人,使群众从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

10、受,进而影响群众的行为,并在群众心中形成一个“权威”的形象。即使以后领导者的权力消失了,其“余威”也将长存。事实证明:非权力性权威,例如德高望重比权力更能够解决农村和农民实际问题。农村干部能否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建立非权力性权威,首先是取决于自身的德行修炼。自古以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无道者肯定不得民心、孤立无助。在这里,道者,德也,是领导者树立权威的核心。其次,要亲近群众,以情感人,因此,增强“人情味”便是领导者树立权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有人形象地说,威信主要是来自“两种距离”,即领导者应与群众在水平上拉开距离,在感情上缩短距离。我看是有道理的。在感情上缩短距离,说到底,是领导者要

11、以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群众,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群众回报于他的,也一定是拥护、忠诚和爱戴;相反,如果领导者对待群众冷漠、傲慢,不可一世,那么,群众给予他的也绝不是尊敬,而是回避、疏远、对抗或抵制。关心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尊重他们的人格、意见和职权。这样,领导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烦忧,大家就会主动出谋划策,与你患难与共。(2)领导者的沟通艺术沟通在基层领导活动中尤其显得重要,不少矛盾的产生都是由于干群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农民群众由于其思想的固执和狭隘性,对于政策和工作的理解方面常常会出现误差,小农思想又使得农民的目光不够远大,常常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对于长远利益

12、,对于政府政策的长远规划认识不够,理解不透,甚至因为危害了眼前的利益而产生不满和抵制的情绪。而不少农村干部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的以暴力手段来执行上级的政策,缺乏与农民交流、沟通,帮助农民理解政策和解除疑惑,从而造成了局面的紧张。村级干部要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需要经常和群众沟通思想,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不能脱离群众,“孤军奋战”,领导活动离不开被领导者,离不开群众。但是与农民群众的沟通、交流要考虑到群众的接收能力和理解水平,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现实。因而在交流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把群众所关心的问题讲得透彻。更多的时候,要用详尽的事例或者打比方的方法来阐述问题,而不要把上级的理论拿来

13、直接灌输给农民群众。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对于纯理论的说教很难理解,甚至觉得乏味而产生抵触理论的情绪。“说话要分对象”是沟通中的基本要求,这并不是说要见风使舵,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而是要针对对象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者理论或者举例或者两者兼之,把同一个问题阐述清楚。对于农民群众,要采取他们能够更好理解的方法,通过列举事例,打比方,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条理清楚化。第二、要缩短干群之间的距离,以亲和的、真诚的态度和农民交流。交流应该是双方的,而不是一方居高临下的说教,一方毫无回应的接受,不应是一问一答式的被动“调查”,交流双方应该没有任何距离。然而现实中,农民群众由于封建思想

14、残余的影响,对于“官”常常有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作为与农民群众直接沟通的基层领导不能不理解这一点,因而在交流中要尽量减少群众的距离感,要让农民群众觉得像与亲人和朋友交流一样,只有这样,农民群众才能放得开,也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而群众一旦认可了你,就会把你当亲人一样看待,把自己的心打开让你看。如何缩减距离?在思想沟通中,领导者要通过以心换心,用道理和情感打动对方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积极性。首先,要满腔热情,赤诚相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领导者必须捧出一颗火热的心,与之赤诚相见,去打动对方。其次,要双向交流,两心结合。沟通须由双方共同完成,要注重双向交流,达到两心结合,不

15、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更不能我讲你听,居高临下。要尽力启发群众讲心里想说的话,讲最关心的问题。听取群众谈话时,要平静安详,专注耐心,不可左右环顾,心不在焉,给人以不尊重的感觉。而轻易打断谈话,当场尖刻反驳,更为与群众沟通之大忌。第三、要真正把群众所反应的问题及时落实。这是沟通交流的目的,也是和群众长期持续交流的保证。了解了群众所思所想,但是却不给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只会让群众满腔热情被扑灭,只会让群众觉得是在搞形象工程,只会增加群众对干部的不信任感。长期以往,只会扑灭群众和干部交流的积极性,造成干群关系疏远。沟通应该是长期的,惯常的,通过沟通,了解农民群众的心态,了解群众对政策的反映情况,并

16、及时做好群众疑问的解释工作,解除群众顾虑,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放在心上,才能取得群众的支持,才能更有利于领导活动的进展和目标的实现。同时干部要创造条件,能够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自己的观点,要倾听群众的呼声,从群众的批评、责怪、甚至辱骂中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和缺点。(3)要正确的定好自己的角色,摆正和群众的关系村干部要认识到自己首先是村民的代言人,而不是上级命令的执行工具。村民通过他们来与代表国家的高级干部进行交流。在征税、计划生育过程中,既要教育村民按时缴纳税款,履行义务等,又要维护村民的利益,抵制税外收费。村干部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言人的角色,作为群众代言人,要真正的代表农民群众,而不是代表自己,处处想到农民的合法利益,以农民的利益为中心,在村民和国家之间做好纽带的工作,把上级的政策及时正确的传达下来,把下面群众的反应和意见及时上传上去。要认识到自己是农民群众的服务员,是农民群众的仆人,而不是群众的主人。要把工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服务群众,而不是作威作福;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