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媒管理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561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传媒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美国传媒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美国传媒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美国传媒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美国传媒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传媒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传媒管理制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传媒管理制度篇一:从“辛迪加”看美国电视节目创新的制度设计篇二:传播者、传播制度传播者 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xx、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传播过程:传播组织、传播技术、把关者自身、信息内容、受众的因素。认识这些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可以使传播者的把关更加有效,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媒介专业主义原则指的是媒介从业人员持有的一种职业意识形态,使命和社会责任,公认的媒介理念。媒体具有社会公器的职

2、能,必须服从于公共利益,不仅限于服务政治和经济利益集团。 新闻从业者是事实报道者,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或利益冲突的参与者。 新闻从业者受制于专业规范和专业自律,不接受此外任何权力和权威的控制。 新闻从业者是信息“把关人”,采纳主流社会价值观,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捍卫公众权利,对舆论负责。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新闻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大众媒介作为“守夜人”和“社会雷达”,肩负着监视社会、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的重要职责,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社会真实信息的正常流动,与大众的观点和行为乃至社会稳定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国传媒业职

3、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1、“有偿新闻”,权钱交易,“受贿无闻”,如对山西矿难的报道;2、虚假新闻,如“纸馅包子”事件;3、“媒介事件”频繁,遮蔽了人们了解真实世界的视野;4、“媒介审判”,即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等结论;5、传媒栏目或节目与企业合办,意味着该栏目或节目自动放弃了对该企业的监督权;6、侵犯当事人的著作权、公民隐私权,偷拍偷录成风,炒作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7、电视虚假广告道德缺失的原因体制转型:中国传媒长期以来是党政权力机关的一部分,从业人员“公权力”意识明显。在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权力寻租”现象;商业利益:传媒成为市场经济下的经

4、济利益单元,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淡化了职业操守; 内部组织:现行传媒体制内部xx部和经营部混岗;记者岗位聘任违规和人员流动率过高。 解决对策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自律,明确职业价值底线,防止商业主义对新闻业的侵蚀;改革传媒业内部体制,将采编和经营真正分开;社会各方齐用力,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底线,正确发挥新闻传播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闻从业人员在满足传播者需要的同时更要满足受众的需要;意识形态控制媒介控制 政治控制:国家和政府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而服务;资本控制: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垄断媒介集团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谋求经济利益;

5、 其他控制:受众的社会监督及媒介的自律,保证媒介的公益性质,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关系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制约、控制的部分,与社会制度是 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因此,一定的传播制度适应一定的社会制度需要而产生,为巩固和 发展社会制度服务。传播制度,影响着社会制度的稳定和发展,与其他社会派生制度协调互动,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传播制度不适应社会制度,乃至失控可能影响到社会其他制度乃至根本制度的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制度的崩溃和瓦解。报刊的四种理论由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出,是关于人类传播制度的理论,在传播控制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该书用

6、“报刊”指一切大众传播媒介,探讨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之间的关系。 基本内容:传播制度分为三类社会制度下的四种类型:封建时代的集权主义、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主义和社会责任论、苏维埃传播制度。 集权主义植根于专制主义社会,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传播媒介拥有绝对统治权;不允许报刊批判政府,统治者监督报刊的一切活动,包括审查内容。自由资本主义以早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为社会基础,主张传播自由,大众传播业自由竞争、自由营业,大众传播内容应呈现多样化,反映和代表多种不同的意见。社会责任论随着垄断竞争日益加剧,传播业商业化、集中化愈加严重,传播业滥用新闻出版自由,侵犯公民权利,引起社会不满,于是社会责任论

7、由此诞生。强调一定的民主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责任。没有不负责任的民主,也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 新闻事业享有新闻自由,同时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苏维埃理论大众传播媒介是国家和党的工具,几乎专用于宣传和鼓动,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被强 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自由和责任不可分。反思与评析:一方面,理论是根据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提出来的,是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作辩护的,对其他传播制度,尤其是对社会主义传播制度的认识有极大的片面性,带有“冷战”色彩; 另一方面,传播制度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的传播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该理论已经不能适

8、应现实的传播制度,需要修正和发展。传播制度与社会制度不是固定对应的关系,即使社会制度相同,由于历史脉络和社会情境的不同,传播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信息主权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 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信息主权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为主提出的概念,它的提出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对少数传播大国的文化侵略的担忧,他们主张对无节制的跨国传播进行控制和管理。我国的社会转型也对传媒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走向现

9、代化、逐渐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主,制定严格的传媒专业标准,抵御不良政治和经济势力的腐蚀。消灭新闻传播领域的法制盲区,赋予新闻自由、信息公开和新闻舆论监督以法定地位。 坚持媒体社会公器论,反对媒体公司论和集团工具论,构筑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 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使传媒与国家、社会、市场和公众形成良好互动,维系民主与法治。媒介霸权论(文化霸权)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大众传媒替统治阶级行使非强制性的“霸权”职能,掩盖阶级支配的实质: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描述为社会的“普遍利益”,从而形成“社会合意”, 使被统治阶级对现有权力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认同。把“霸权

10、”分为 “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最根本的文化霸权在大众传媒时代更加明显: 大众传媒一方面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宣传政策思想;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及社会的稳定,又使其他观念同时存在,使冲突与共识、统治与抗争在文化霸权的统治下并存。 理论特征把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看成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进行霸权争夺的过程, 用动态的权力斗争观点取代原先静止的单向文化观,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国内国际现实我国社会利益主体不断分化,不同社会阶层逐渐显现,因各阶层传播技能和所占据传播资源各异,使得媒介多被精英群体垄断,底层群众难以发出声音;西方几大主要通讯社掌握了全球信息的流通权

11、和阐释权,美国影视业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空间被挤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侵害,文化帝国主义正威胁着全球文化多样性。理论现实意义在国内,保障社会各阶层的信息权利,防止媒介接触、媒介参与以及信息流通的社会分化; 在全球范围,警惕大国对全球信息流通的垄断,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各国文化平等发展、繁荣。媒介(文化)帝国主义席勒最早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理论。按照依附理论,围绕“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世界传播不平等格局展开了论争,强调了跨国公司的作用,指出当前帝国主义的扩张以跨国公司为单位而进行。(1)全球性媒介促进了依赖关系,而非经济的增长;(2)大众媒介内容流动的不平衡,破坏了文化的自主性,抑

12、制了文化的发展;(3)新闻流动的不平等关系,增加了那些庞大的、富有的新闻生产国的全球势力,并阻碍了适当的国家认同和自我形象;(4)全球性的媒介流动造成了文化同质或一致化的状态,导致了一种支配性文化模式的出现,而这种文化模式和多数人民的真实经验并没有什么关系。社会顺从理论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在商业体制占主要地位的社会中,传媒产品的制作服从于商业利益和商业意识形态,失去了给予社会问题关键评价的基础。一旦有社会问题干扰了商业利益,媒介会抛弃它们,从而遗漏了敏感议题,顺从商业社会。这种顺从不仅表现在广告业,也表现在媒介的内容;不仅通过媒介的表述表达出来,而且通过媒介没说出来的东西表达。媒介顺从商业

13、界,进而导致受众也产生顺从,整个社会缺乏批判精神。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机器理论认为国家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二是强制性国家机器。维持国家存在的关键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因国家不能赤裸裸暴露强制性国家机器的功能。 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等人的观点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认真考察了当时的共产主义运动及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将意识形态纳入到社会总体框架中进行考察,并从宏观社会结构的大视角出发,直接构建了相关的意识形态理论。篇三: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 本章(节、单元)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14、(2)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3)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5)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2. 本章(节、单元)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可具体到知识点:(1)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2)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共4课时。3. 本章(节、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2)教学难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4本章(节、单元)的思考题和习题等。(1)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3)简析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4)

15、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5)简析“社会责任”理论(6)简析“民主参与”理论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传播制度的定义大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传播制度问题主要是大众传播工具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即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我们认为,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是传播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它的全部。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