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472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四,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本课知识概览,追求真理,实践观,认 识,真理观,含 义,特 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含义,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考点展示,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讲解点1 实践,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性质,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注: (1)实践的能动性是实践的特征,但不能夸大这一特点,否

2、则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2)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更要求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态度认识和评价事物,不能以今天的进步而苛求前人,不能以刻板不化的态度认识当前的工作。,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新教材新增),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判断: 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所以说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在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上都各自携带了四台仪器,主要为了完成三大科学任务。一是对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探测和研究,二是对月球的物质成份以及一些有用资源的勘察与研究,三是利用着陆器的平台开展月基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和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探测。概括起来说,整个嫦娥三号任务就是观天、看地和测月。,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人类活动是实践基本形式 以外的人类实践活动。,讲解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

4、识的两条途径,都来源于实践。,新问题、新要求,推动新的探索和研究;新工具和新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根本的,不是唯一的),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5、。,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深化拓展,2、意识、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主动的,也包括被动的。具有双重性。 (2)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也具有双重性。 (3)理论:是人们把从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也具有双重性。 (4)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5)科学理论: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

6、确方案。因而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1、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人类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2)一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经验),一个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主要是书本上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二者最终都源于实践。,P45新增名言 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和,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毛泽东”,实践和认识的辩证

7、关系,【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哲理总结,记一记背一背,【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考警示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2012年广东高考题:“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1)弄清认识、理论、真理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理解其性质与作用的区别

8、。 (2)分清认识的基础与认识的来源的不同、认识的获得途径与认识的来源的不同,做到准确到位。,练习:导学教程P224 典例推敲(2012北京),考点二 真理和认识的过程,复习要求,理解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有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判断: (1)真理是理性认识。 (2)真理是科学理论,真理是规律。 (3)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4)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真理具有阶级性。 (5)真理具有客观性,因此是物质范畴,一切从真理出发。 (6) “终极真理”是存在的。 (7)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理。 (8)真理和

9、谬误两者往往是相伴而行。 (9)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限的。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真理不具有客观性。,讲解点1 真理,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无限,没有中心,人类对宇宙世界的认识,举 例,(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

10、际.,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转化为谬误。,(2012课标全国)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B. C. D.,科学发现中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

11、 正确。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不能认为真理能超越历史条件, 观点错误。,【典例推敲】 导学教程P224,讲解点2 认识的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显隐),(2)认识具有无限性,从主体来看,会受到主观(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与客观(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

12、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哲理总结,【高考警示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重大

13、方针政策,是中学教学的核心,也是高考的主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是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1)真理与谬误辩证统一、相互转化,不能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尤其应明确没有对谬误的理性分析、正确应对,就无法走向真理。 (2)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质变与量变的统一,要避免形而上学的错误。,(2012课标全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 B. C. D.,“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正确;人不会不犯错误,错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告诉我们要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正确;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错误。,【典例3】,求索真理的历程,三个特点,一个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课堂小结,共同回忆一下吧?,三个原理,两个概念,实践、真理,三个方法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