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0374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物化学-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KEY POINTS,Structure and physiology function of the kidney Biochemistrical laboratory tests in kidney damage,includes tests of the glomerulus and tubule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Renal disease,Major Objectives,了解肾脏的基本结构 熟悉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功能、肾功能调节。 掌握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肾小球功能检测

2、;肾小管功能检测。常见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检查 重点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肾小球功能检测;肾小管功能检测。常见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Brief Contents,第一节肾功能概述 第二节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三节常见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第一节 概述,一、肾脏的基本结构 (一)肾脏解剖学结构,(二)肾脏组织学结构,肾脏,肾实质,肾盂: 由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 ,肾盂出肾 门后,皮质:由肾小球和近曲小管所构成,髓质:主要包含髓袢、集合管和乳头管,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肾单位 近端小管 近直小管 肾小管 髓袢 远直小管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肾单

3、位,肾小球旁器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入球及出球动脉与远曲小管毗邻的三角区,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丰富,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由三种细胞组成,二、肾脏生理功能,基本概念,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过程,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一)、泌尿功能,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血流量,(二)、肾脏的调节功能,1分泌或排泄的概念,2肾小管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

4、皮细胞将细胞产生的或血液中已存在的某些物质转运到管腔,这一过程称为分泌或排泄,通过分泌H+、重吸收NaHCO3。通过增加或减少体液中的NaHCO3的浓度以调节H+的浓度。,(三)、内分泌功能,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2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3促红细胞生成素,41,25-二羟维生素D3,三、肾功能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调节,自身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球-管平衡,管-球反馈,神经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神经和体液因素,血管紧张素对尿生成的调节,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第二节 肾功能损伤的生物化学检验,一、肾小球功能检测 (一)肾清除试验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三)屏

5、障功能检查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 (一)近端小管功能实验室检查 (二)远端肾小管(集合管)功能实验室检查,三、肾血管和肾单位功能实验室检查,四、肾功能实验方法的选择,(一)肾清除试验,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浆中的某些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或经肾小管处理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肾脏对血浆中物质的清除率或廓清。,校正后的清除值 C=UV/P1.73A U尿中测定物质的浓度(mmol/L),V每分钟尿量(ml/min),P血浆中测定物质的浓度(mmol/L)。C清除率(ml/min),(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菊粉清除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蛋白负荷实验,(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公式Ccr

6、=UcrV/Pcr1.73A,Ucr尿液肌酐的浓度(mmol/L),V每分钟的尿量(ml/min),Pcr血肌酐的浓度(mol/L),1.73-标准体表面积(m2)A-实际体表面积(m2),参考值范围 80120mlmin-1. 1.73 m2,(2)蛋白负荷实验 Bosch认为用肌酐清除率测定休息状态的或基础的GFR(Restingor baseline GFR),对肾功能的评价仍缺乏灵敏度和特异性。 正常人清晨顿服大量(0.8/gkg体重)鸡清蛋白后,可使 GRF升高20%-30%,该实验有助于肾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2. 血尿素浓度测定,二乙酰一肟法(直接法),脲酶法(直接法),尿素可与

7、二乙酰作用,在强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粉红色的二嗪化合物(Fearom反应),在540nm比色,其颜色深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二乙酰不稳定,用二乙酰一肟代替,后者遇酸水解成二乙酰,脲酶法利用脲酶催化尿素水解生成铵盐,铵盐可用纳氏试剂、酚-次氯酸盐或酶偶联反应显色,酚-次氯酸盐显色法: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酚及次氯酸盐,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形成对-醌氯亚胺,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此反应,纳氏试剂显色法:尿素经脲酶作用后生成氨,氨可与纳氏试剂(HgI2.2KI的强碱溶液)作用,生成棕黄色的碘化双汞铵,酶偶联速率法:用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氧化为NAD+时,通过340nm吸光度的降

8、低值可计算出尿素含量,电导法:将标本与脲酶试剂一起加入导电池中,非离子型尿素被分解生成铵离子,其电导的增加与氨离子浓度有关,参考值范围,临床意义,血清尿素1.86.8 mmol/L。新生儿比成人低。大于60岁老年人比年青人要高。男性比女性高,高蛋白饮食可造成血、尿尿素增高,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储备能力,因此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浆或血清中尿素浓度才会升高,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指标。,3.肌酐检测,肌酐是肌酸和磷酸肌酸代谢的终产物,由肾小球滤过并从尿中排出体外。 肌肉中每天大约有1%-2%的肌酸转化成肌酐。因为内源性肌酐产生量和肌肉质量成正比,所以肌酐生成量和年龄、性别

9、相关,测定方法,Jaffe反应法,酶偶连速率法,在碱性条件下苦味酸和肌酐发生反应,生成黄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在510nm比色分析,肌酐在肌酐水合酶的催化下生成肌酸,后者在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偶连作用下,使NADH氧化成NAD+,在340nm处比色,可以测定肌酐的含量,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Jaffe反应法为测定肌酐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血、尿标本的检测。但Jaffe反应在检测血肌酐特异性不高,受假肌酐的干扰,肌酐浓度和血尿素浓度一样只有在肾脏病变较为严重时才会升高。肌酐摄入、生成量恒定,其浓度波动范围不大,血尿素浓度除受肾功能影响外,还受到蛋白质分解代谢引起的变化 。故测定血肌酐浓

10、度较血尿素浓度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的功能,4. 血清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食物中的核酸分解产生的嘌呤直接转化成尿酸。血浆内的尿酸由肾小球完全滤过,在近端肾小管大约98-100%的尿酸被重吸收,近端肾小管的远端分泌尿酸,远端肾小管进一步重吸收。尿液的净尿酸排泄量大约为滤过量的6-12%。因此,血尿酸浓度受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测定方法,磷钨酸还原法,尿酸酶法,紫外分光法,酶联比色法,酶联-紫外分光法,HPLC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尿酸在碱性溶液中使磷钨酸还原生成蓝色的钨蓝,可在650至700nm波长处比色,尿酸在尿酸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尿囊素、CO2和H2O2。

11、测定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参考值范围,血尿酸:男性 148.7-416.4mol/L, 女性 89.2-356.9mol/L,临床意义,血清尿酸浓度升高见于,肾功能减低:血清尿酸比血清肌酐和尿素更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但血清尿酸测定易受肾外因素的影响,故临床上比血清肌酐和尿素少用,体内尿酸生成增多,常见于遗传性酶缺乏导致的原发性痛风,核酸代谢增加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药物后由于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引起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长期禁食、酒精中毒、肿瘤放化疗和妊娠中毒症等,血清尿酸浓度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这种重吸收障碍可以是先天性的,如Fanconis综

12、合症(胱氨酸贮积病),或继发性的,肝功能严重损伤伴有嘌呤合成减少或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低,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磺舒等药物后,5 .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生化与生理学特点,测定方法 :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浊度法,参考值范围 :血浆cysC1.0mg/L(0.6-2.5mg/L),人体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均可表达和分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分为A、B、C等几种。其中C又称胱抑素,非糖基化碱性蛋白,由122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3kD,因为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有核细胞的管家基因,所以机体内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能产生,且产率恒定,分子量小,等电点为9.0 ,可完全被肾小球滤过并

13、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和分解,而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分泌。因此尿中浓度很低,仅0.03-0.3mg/L,临床意义,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都被认为是一种简单、准确和快速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内源性标志物。其浓度与GR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显著优于血肌酐。有部分研究还支持GRF轻微变化时,其敏感性优于血肌酐。,6.氨甲酰血红蛋白测定,生化与生理特点,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临床意义,血液中的尿素进入红细胞内而被分解成氰酸盐,氨甲酰血红蛋白(carbamylated haemoglobin, CarHb)是指被异氰酸甲酰化的血红蛋白缬氨酸,其含量常以氨甲酰缬氨酸(

14、carbamyl valine, CV)表示,血液CarHb浓度虽与血清尿素浓度有关,但它反应的不是即刻的尿素浓度,而是患者近4周左右期间尿素的平均水平。在鉴别急、慢性肾衰和肾透析疗效的评价上,较单次血尿素、肌酐测定更有价值,(二)屏障功能检查,一)、尿蛋白的检查,尿蛋白的定性检查,尿蛋白的定量测定,3 尿液蛋白质电泳,临床意义,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因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导致的轻度的、一过性蛋白尿,当诱发因素消失后蛋白尿也会迅速消失。一般情况下尿蛋白定性试验不超过(+),定量测定不超过500mg/24h,体位性蛋白尿:由于直立体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蛋白尿,而

15、处于卧床状态时尿蛋白为阴性,可能与直立时脊柱压迫肾静脉、肾下移,导致肾脏淤血、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阻有关,又称直立性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肾前性蛋白尿: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所导致本周蛋白尿、溶血性疾病所致的血红蛋白尿、大面积肌肉创伤或炎症所致的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又称为溢出性蛋白尿,肾后性蛋白尿:由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症、结石、肿瘤等引起的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二)肾小球性蛋白尿检查,1尿蛋白选择性检测,(1)选择性指数测定,方法 用免疫学方法分别测定尿液和血液中IgG(分子量15

16、0000)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分子量77000)或白蛋白(albumin,Alb,分子量66458)的含量,再计算SPI值。 SPI= 尿IgG/血清IgG 或 尿IgG/血清IgG 尿TRF/血清TRF 尿Alb/血清Alb 参考值:SPI0.1,临床意义 蛋白尿选择性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某种程度上与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有一定关系。可预测治疗和估计预后,选择性高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好差。 SPI0.2 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见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膜增生性肾炎等。 SPI介于0.10.2之间为中度选择性蛋白尿,(2)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测定,2 尿微量清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测定方法有 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