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60792 上传时间:2017-05-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六、七章复习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一、电压(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是连通的。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V 家庭电压 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电压表要

2、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注意: 选择量程:实 验 室 用 电 压 表 有 两 个 量 程 , 0 3V 和 0 15V。 测 量 时 , 先 选 大 量 程 , 用开 关 试 触 , 若 被 测 电 压 在 3V 15V 可 测 量 , 若 被 测 电 压 小 于 3V 则 换 用 小 的 量 程 , 若 被 测 电 压 大 于15V 则 换 用 更 大 量 程 的 电 压 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 电压表符号连接 串联 并联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量 程 06A 3A 3V 15V每大格 0

3、2A 1A 1V 5V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异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 很大相当于开路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 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损坏;电压表接触不良;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 压 表 有 示 数 ”表 明 电 路 中 有 电 流 通 过 , “电 流 表 无 示数 ”说 明 没 有 或 几 乎 没 有 电 流 流 过 电

4、流 表 , 则 故 障 原 因 可 能 是 : 电 流 表 短 路 ; 和 电 压 表 并 联 的用 电 器 开 路 , 此 时 电 流 表 所 在 电 路 中 串 联 了 大 电 阻 ( 电 压 表 内 阻 ) 使 电 流 太 小 , 电 流 表 无 明 显 示 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二、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符号:R。(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 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1。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

5、换算:1M=1000K 1K=1000(三)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4结论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结论可总结成公式 R=L/S,其中 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 银 铜 铝 , 锰铜 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

6、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5. 导体:各种金属、大地、人体、酸、碱、盐溶液等6.绝缘体:陶瓷、橡胶、玻璃、油、干木、干布、干纸、蒸馏水等7.半导体:硅、锗等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可制作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8.超导现象:银的导电性能好,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降为零,可应用超导材料实现无电能损耗及散热问题解决。(四)分类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

7、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15A”字样,50 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50 或变阻范围为 050。15A 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5A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注意: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一、欧姆定律1探究电

8、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分析论证:( 分 析 实 验 数 据 寻 找 数 据 间 的 关 系 , 从 中 找 出 物 理 量 间 的 关 系 , 这 是 探 究 物 理 规律 的 常 用 方 法 。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欧姆定律的内容

9、: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数学表达式 I=U/R。4说明: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I、U、R 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 A、V、;同一导体(即 R 不变),则 I 与 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 U 不变),则 I 与 R 成反比。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 U/I 给出,即 R 与 U、I 的比值有关,但 R 与外加电压 U 和通过电流 I

10、等因素无关。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二、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 电 压 表 和 电 流 表 分 别 测 出 电 路 中 某 一 导 体 两 端 的 电 压 和 通 过 的 电 流 就 可 以 根 据 欧姆 定 律 算 出 这 个 导 体 的 电 阻 ,这 种 用 电 压 表 电 流 表 测 电 阻 的 方 法 叫 伏 安 法 。 2原理:I=U/R。3电路图:(如图)4步骤: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

11、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算出三次 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整理器材。5讨论: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 Rx 电流。根据 Rx=U/I 电阻偏小。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 R1R 2三、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 1=I2=I3=In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 1+U2+U3+Un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 1+R2+R3+Rn理解:把

12、n 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特例:n 个相同的电阻 R0串联,则总电阻 R=nR0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字母:U 1/U2=R1/R2 U1:U 2:U 3:=R 1:R 2:R 3:四、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 1+I2+I3+In2电压: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 1=U2=U3=Un3电阻:并 联 电 路 总 电 阻 的 倒 数 等 于 各 支 路 电 阻 倒 数 之 和。 字母:1/R=1/R1+1/R2+1/R3+1/Rn理解:把 n 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特例:n 个相同的电阻 R0并联,则总电阻 R=R0/n。求两个并联电阻 R1 R2的总电阻 R=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字母:I 1/I2=R2/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