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818923 上传时间:2017-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周备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级索中心小学课时教学案主备人:李鑫 使用人: 孔文秀 课 题 2、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学会用生字组词,理解文中的词语“心绪不宁” 、 “形影不离” 、 “西沉” 、 “悲欢离合” 、 “婵娟”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2、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读通文章。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 案 设计意图(一)引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者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

2、,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2)读顺句子,读通全文(3)朗读过程中划出自己不懂的地方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出示词语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苏辙(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充分体现了“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应抓住基础。(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每小组读一段,第一段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读回答问题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思念他的弟弟苏

3、辙,写下了一首新词。2、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心绪不宁?为什么会埋怨?为什么会宽慰?划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四)学习二、三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重点抓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又有 ”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 “手足情深 ”呢?(小时候 .)B、你从 “形影不离 ”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主要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吗?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

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 “心绪不宁 ”,是因为 (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 (手足情深) ,小时候 长大以后 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轼会这样 (思念弟弟呢!)5、出示水调歌头全篇,跟老师读一读,体会作者感情。6、播放水调歌头动画(五)作业布置1、抄写重点词语并描红。2、复述课文。在抓住苏轼感情变化的同时,要让学生在情感的接纳和碰撞中发展语言水平,提升人格品质。这篇课文是作者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 ,流动着作者的“情” ,而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就必须创设和再现当时的“境” ,从而获得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的获得与朗读不可分离,级索中心小学课时教学案主备人:李鑫

5、 使用人: 孔文秀 课 题 2、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于兄弟的手足之情,体会苏轼的广阔胸襟。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并能活学活用这句诗词。教学重难点1、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2、增进学生的人文修养,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课件第_2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 案 设计意图(一)复习旧课 巩固深化1、课文中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是哪些?并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师过渡:是啊,苏轼的母亲、妻子和父亲都相继去世了,可以说弟弟苏辙是他唯一的亲人,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他怎能不牵挂着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读第 3 自然段

6、。(二)继续感悟手足情深1、过渡:牵肠挂肚却又无法相见,他只好借酒消愁,但 “酒入愁肠愁更愁 ”。月亮渐渐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这时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4、出示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 这么亮呢? ”(配图)探究 “眼睁睁 ”“,体会苏轼的无奈。5、师:苏轼怎么 “埋怨 ”的?(点一点板书的 “埋怨 ”)生: “无情的月亮啊 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老师找出了一轮 “月 ”一个 “人 ”(边板书) ,请你帮老师完成这个词语填空。板书:月圆人缺6、要是在现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这么深,在中秋佳节之际,你会怎么做?7、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 ”,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断苏轼对弟弟的思

7、念,感情越深就越发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着。在苏轼的眼里,此时的月亮是那么的 “无情 ”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兄弟情深。拓展延伸,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苏轼的思念之情 。指导朗读( “偏偏 ”含有责怪、埋怨的意思) 。过渡:他一直这样不停地埋怨月亮吗?你从下文中哪个词看出来的?(转念)苏轼并没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宽慰。我们来看看他 “转念 ”又是怎么想的。(三 )、体会 “美好感情 ”1、出示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 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2、边读边仔细体会,从中你读出了什么?3、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相机点拨。4、师:因为他知道阴晴圆缺、花开

8、花落是自然规律,知道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须的经历,所以胸怀 “美好的感情 ”,把祝福送给天下所有人。 (着重圈点 “情 ”字)5、除了手足之情,还有哪些美好的感情会常留在人们心间?师相机点拨。6、让我们带着这份 “美好的感情 ”来朗读这段话吧!学生读完,师接着朗诵 水调歌头 全词。7、其中的千古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流传至今,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板书:长久、婵娟 (着重解读 “婵娟 ”)8、师:只要是真挚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读到这两句词,你头脑里一定会浮现出感动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这句祝福送给谁?学生交流。 (课后继续送出你真挚美好

9、的祝福)四、小结全文1、教师结合板书小结。2、布置作业:中秋节快要到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明月 ”和 “思念 ”这两大主题的诗篇,请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思念 手足情深埋怨 月圆人缺宽慰 长久 婵娟引出古诗,理解意境,更好的体会一个字 “情 ”。级索中心小学课时教学案主备人:李鑫 使用人: 孔文秀 课 题 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 生字新词 ,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逐字逐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2、理

10、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插图、课件第_1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 案 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这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二、精读会意1、自

11、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 tn、螺 lu、磨 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 光 / 秋 月

12、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13、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 范写“潭、螺” ,指出书写要点。3、 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 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级索中心小学课时教学案主备人:李鑫 使用人: 孔文秀 课

14、 题 3、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 峨眉山月歌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前准备 插图、投影片第_2_课时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 案 设计意图一、 引入谈话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 峨眉山月歌 。读题。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

15、,记记。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 /山月 /半轮秋,影入 /平羌 /江水流。夜发 /清溪 /向三峡,思君 /不见 /下渝洲。 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 “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 峨眉山月歌 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三)理解诗句1、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3、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四)品味诗境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