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177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根据材料一,指出王韬的思想特点维新思想12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考点】早期维新思想【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观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和?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可

2、知,郑观应主张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故C项错误;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练兵将,制船炮?的军事主张是为了?安内攘外?,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2271901年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此教科书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下为此书部分内容:“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此教科书的出版()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

3、了近代教育的普及C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D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思潮【解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而材料中反映的时间是1901,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近代教育的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关于?电、雷?的解释体现了西方科学的传入,二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员公议,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只是体现西方民主和科学的传入,故D项错误。【答案】C3高三下学期期中33)33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4、)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化论?思想,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具备推动革新的动力,故B项错误;1879年,维新变法运动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题干中?严复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认同西方文化,故D项正确。【答案】D4321901年,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A以中

5、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B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D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解析】材料并无体现出中国中心史观,也没有体现出其反对欧洲中心史观,故A项错误;?中国之中国?即讲中国没有和其他国家交往的时期,?亚洲之中国?则是在讲述中国在亚洲中的交往时期,?世界之中国?则在讲述中国被纳入世界体系中的历史,所以其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的框架,故B项正确;仅凭此材料无法得出其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故D项错误。【答案】B530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

6、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考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析】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时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农民阶级对西方文明反映的政治主张,不是首先做出反应,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1921年中共的成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明确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首先做出反

7、应,故D项错误。【答案】A6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l870年回到香港后,王韬与友人集资购得印刷设备,组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创办了循环日报。晚年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创办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著述,刊行了经学辑要西学辑存等书,这些著作为国人载来从古希腊到19世纪帝国主义战争期间世界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法律、新闻、教育、民俗等各种新知,病逝前一直致力于改良主义和西方科技知识的宣传介绍。1897年王韬走完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1867年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送入英国海军大学深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8、。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中国近代风云人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根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考点】王韬严复【解析】据材料?印刷设备创办了循环日报刊行了经学辑要西学辑存等书载来各种新知,致力于改良主义和西方科技知识的宣传介绍?,结合教材所学,可以概括王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9、第一小问,据材料?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四次返乡参加乡试?、?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据材料?英国海军大学深造?、?四次落第?、?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等关键信息,可以从西方影响、科举无望、民族危机等角度概括,另外可以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等角度归纳。【答案】影响: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及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7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

10、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英夷船炮在中国视为绝技,在西洋各国视为寻常。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

11、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观点的异同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考点】魏源和郑观应的先进思想【解析】依据材料一?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和材料二?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可以总结二人的相同之处是学习西方,并可以富强达到御敌的目的。依据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知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材料二中?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

12、,教养得法。?郑观应的主张是既学习技术又学习制度。总结两则材料可以知道在学习西方上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答案】相同:二者都承认西方国家的富强中国的羸弱,同时也都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学习西方强盛起来。不同:魏源认为,中国强盛之法主要是学习西方养兵练兵之法,学习西方各种技术,发展武备,加强国防。郑观应认为,中国要强盛不仅要军事力量强大,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先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因此,郑观应提出应该在中国实行议会制度。变化: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84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二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据左玉河从四部

13、之学到七科之学依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译书活动【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所显示的地域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地域上,从中国所翻译外国书籍的百分比可知其特点为着重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从译书类别的百分比可知其特点为着重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甲午中24.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

14、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25南宋嘉定二年,朝廷谥“赐朱熹谥曰文”;淳祐元年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这些作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26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A“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式形成B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C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D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27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C中国传统手工纺织业走向衰败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A主张通过改良手段实现救亡图存B鼓动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造C致力于发动中心城市的工人暴动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29“国民政府坚持谈判的先决条件,终于迫使英国从上海撤军。2月19日,双方签定了关于汉口英租界之协定。根据协定,租界工部局于3月11日解散,由国民政府3月15日正式接收英租界。”这一幕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期间C五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