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65242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职高专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建设项目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建设方案2一、建设基础 3二、建设目标 3三、建设内容 3(一)课程建设 3(二)师资队伍建设 6(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6(四)校企合作与对外服务 6四、改革举措 7(一)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制度 7(二)引入行业、企业参与核心课程建设,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7(三)构建检测中心对外服务机制 7(四)建立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 7(五)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制度 7(六)建立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机制 8五、预期效果 8(一)

2、课程建设 8(二)师资队伍建设 8(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8(四)校企合作与对外服务能力 8六、建设预算 9一、建设基础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开办于 2002 年,属于产业支撑型专业,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备纺织商品检验理论知识,有纺织品检验技能,懂纺织品贸易及纺织品质量管理,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各种实践课时占总学时 55%。2011 年招生人数为 104 人,新生报到率达 91.3%,2011 年毕业生人数为 92 人,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 99.7%,初次就业率达到 97.83%,初次就业对口率达到 72%。目前在

3、校生总人数有 366 人,专业教师 6 人,兼职教师 12 人。现有实训仪器设备230 台(套),总值 380 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 16 台(套),总值 245 万元。二、建设目标围绕纺织产业对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会检验、懂贸易、能管理”的人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通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动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和纺织品检测中心,面向西南地区的纺织企业,开展纺织品技术开发、性能测试、技术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对西部纺织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显著的国内一流专业。三、建设内容(一)

4、课程建设1、建立“学做一体,工贸交融,能力递进” 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做一体”就是把上课地点直接放在实验室现场,把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结合在一起。“工贸交融”指以纺织品质量检测知识促进纺织品贸易,又通过贸易知识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能力递进”指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等方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逐步提升。2、重构课程体系(1)市场调研与能力分析采取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调研企业、网上收集信息、整理招聘资料和聘请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相关岗位群的分析,形成岗位群所需的核心

5、能力与技能。表 1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岗位核心能力与技能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常规纺织品检 验岗位掌握相关国家标准与检验程序 具有检验纤维、纱线及纺织品质量的能力 具有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纤维验配工 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品安全检 验岗位熟悉相关国家标准与检验程序 具有检验纺织品安全性能的能力 具有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纤维验配工 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品营销岗 位具有纺织产品销售的基本技能和国际贸易知识。 具有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技术外文资料的能力。 并能进行简单技术交流。 具有对外贸易单证的制作能力。报关员、报检员、纤 维验配工、针纺织 品检验工(2)分析岗位群的所需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

6、体系由纺织品常规检验模块、纺织品安全检测模块和纺织品贸易模块组成,三个模块既有交叉,又各有特色。纺织品常规检验模块主要课程有新型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结构、纤维纱线测试技术、纺织品质量测试技术;纺织品安全检验模块在常规检验模块基础上增加了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检测课程;纺织品贸易模块主要课程有纺织品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外贸单证实务。(3)课证融通按照教学规律,结合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归纳总结,整合教学内容,构成教学模块,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表 2“课证融通”实施一览表职业资格证 书考核发证部门考核等级对接课程名称合作企业纺织纤维检验工纤维验配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中级纤维纱

7、线结构、纺纱技术、纤维纱线测试技术、纺织测试数据处理、检验实习、纺织品质量综合测试、仪器保养实训四川纤维检验局、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四川省纺织品检测中心针纺织品验配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纺中级机织物组织与结构、纺织测试数据处理、纺织品质量测试技术、检验实习、纺织品质量综合测试、仪器保养实训四川纤维检验局、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四川省纺织品检测中心报关员证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学、外贸单证实务、纺织商贸英语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报检员证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检验学、纤维纱线测试技术、纺织品质量测试技术、纺织品生态与安全测试、外贸单证实务、纺织商贸英语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3、

8、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根据岗位能力需求,确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纤维纱线测试技术、纺织品质量测试技术、外贸单证实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开设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课程开发,根据学习认知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转化为相应的学习任务与项目,建立课程标准,专业教师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编制教学教案,并据此编写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材和讲义。(1)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无缝结合,实施手段有: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构成系列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同类型的课程教

9、学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教学地点可根据学习情境要求不同进行转换(如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实训工场、企业现场)。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特别是要使行业企业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理论考核注重体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采用理论试卷、写论文、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过程考核注重体现对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评价;实操考核采用模拟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融入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考核内容,为学生顺利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奠定基础。(2)核心课程教材建设根据课程开发需要与企业合作进行教材开发,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材,教材编写安排见表 3。表

10、 3 教材建设一览表课程名称出版类型完成时间责任人合作企业纤维纱线测试技术校本教材2012李一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纺织品质量测试技术校本教材2013李建萍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外贸单证实务校本教材2013庞霓红海通报关公司(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外引”并重,推进校企互通教师培养机制的建设。依托与纺织工业园区、四川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四川省纺织品质量测试中心以及纺织企业的密切合作平台,构建“人员互派、担任实职”等师资培养方式,加强校内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广泛联络行业内专家、技术能手,组建起高素质、高技能、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本

11、专业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 14 名,我们将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通过国内外进修、下厂挂职锻炼、产品合作研发、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 90%以上;通过联络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组建一支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计划两年内培养 3 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带头人,培养 5 名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骨干教师,并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人数达 15 人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新增设备仪器 140 万元,建设一个总面积达 1200M2,总资产达 300 万元的“纺织品检测中心”。通过校企共

12、建,使该中心具备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功能,实现与企业互补,满足纤维、纱线、织物的常规检测和纺织品生态安全检测的实训,保证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 80%以上;满足校内的科研开发、专业技能鉴定,也能为纺织企业、商贸企业提供纺织材料性能测试、人员培训服务;与企业紧密合作新建校外实习基地 3 个,从而建立起中心的对外服务机制,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校企合作与对外服务健全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发挥纺织品检测中心及其新建的“纺织品生态环保检测室”软硬件资源优势,依托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社会服务(含培训)收入累计金额达 20 万元以上,服务次数累计达 20

13、 次以上,培训、鉴定人数累计达500 人次以上。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重点与 5 个以上企业建成校企紧密型和长效型全方位的合作与服务关系。在与海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纺织应用研究中心建立检测室,合作开发纺织新技术、新材料;与四川纤维检验局、四川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全方位合作,实现设备、技术共享,合作开发纺织品测试新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新方法;探索与 12 家企业合作,为合作企业商品进行生态环保测试;力争与乐山土主纺织园区和彭州国家级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合作建立纺织品检测试验室;同时初步建成交互式“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学习与实践的网络学习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辐射作用。四、改革举措(一)建立健

14、全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制度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二)引入行业、企业参与核心课程建设,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由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建立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评价);建立课程评价方法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建立课程评价标准多元化(统一标准、差异性标准),最终形成完整的灵活多样的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评价体系。(三)构建检测中心对外服务机制在重点专业建设中将突出服务纺织行业的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质量。通过

15、实训实习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社会服务基本构架,开发新的检测项目与实训项目、改革实训中心管理运行制度,大力增强重点专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四) 建立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深化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强化绩效考核,将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横向科研、成果转化等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范围,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五)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制度在建立健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条件下,为了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兴趣,纺织实训中心将全面开放各实验实训场所,开发新实验实训项目,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最大程度

16、地培训高职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考核办法等。(六) 建立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为了更客观准确的掌握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质量,我校与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调查协议,力图通过第三方更专业与准确的调查数据来指导重点专业的建设。五、预期效果(一)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与专业特色;制订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形成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应的课程内容体系与评价方法,实现双证融通。深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学生就业的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完成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达 90%,专职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二月以上;生产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学时数达 50%;聘请 1-2 名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成总面积为 1200M2 的“纺织品检测实训中心”;完成标准检测室和生态环保实验室建设;完善纤维、纺织品检测室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纺织品性能综合评价实训、纺织品性能测试与评价综合实训项目;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