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92426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阿房宫赋(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阿房宫赋(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阿房宫赋(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阿房宫赋(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用)(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杜牧,阿房宫是秦始皇称帝时修建的皇宫。阿房宫的修建一方面是要显示皇帝的威严,另一方面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朝拜。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12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咸阳,昔日咸阳宫殿林立,人口急增。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关于阿房宫,公元前212年,他征发70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谁知,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去。他死后,秦二世继续营建。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宇共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气候不尽相同。秦始皇生前,把从六国掠夺

2、来的珠宝、美女深藏宫内。秦朝末年,项羽火烧阿旁宫,据传大火三个月不熄,加以两千年来的风雨洗礼,今天的阿旁宫仅保存一处建筑夯土遗址,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1000米,高2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当地人称“始皇台“。,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 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 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 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 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 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 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 它

3、的特点: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2、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背景,介绍,学习目标,1、掌握生僻字词

4、,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2、翻译第一段并探讨其艺术特征。,自由诵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自学指导(一)1、听朗读,辨识字词 2、结合课文注解,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1、生字词,缦回 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 焚椒兰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剽掠 鼎铛 迤逦 锱铢 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 横槛 呕哑 参差 囷囷 鬟,mn,j,pn yng qing,jio,l,yo,yn,pio,chng,y l,z zh,chun,y s,jin,u y,cn c,qn,hun,1、2自然段,描写阿房宫的雄伟和宫中奢侈的生活。,3、4自然段,交代作这篇赋的本意,向统治者发出警告。,托物,言志,2、读课

5、文,理清文章的结构。,自学指导(二),朗读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掌握下列关键文言词: 重点实词:毕、一、霁 古今异义:走、钩心斗角、 词词类活用:落、一、北西、腰缦、蜂房水 涡、云龙虹、响 2.请问第一段在写作上有何艺术特色?(如语言,修辞,炼字、表现手法),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检测效果,(1)重点实词: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结束。 一:统一。北构而西折 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不霁何虹 霁: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2)古今异义:直走咸阳 走:绵延 今多指行走钩心斗角 :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

6、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3)词类活用几千万落 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 四海一 “一” 数词动词 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状语 从骊山“北”“西”名词状语 向北 向西 廊腰缦回 “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 像缦带一样 蜂房水涡 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云”“龙”“虹”,名词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动词 出现云彩 出现龙 出现虹,译文: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于是造起了阿房宫。(它)占地三百余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步

7、一座亭阁;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盘扭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不辨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歌舞纷繁不断,欢乐悲戚丛生)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之中,(让人感到)寒暖不均,气候不同。,教师纠正引导:写作特色这一节 ,由远及近,由外及内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

8、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方“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 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简练,形象生动。 化静为动的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 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语言极富表现力:“毕”、“一”、“兀”、“出”四个字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的骄纵享乐,饱含劳动者的无数辛苦和血泪,寓情于叙,爱憎强烈。 “覆压”言其广,“隔离”言其高,“构”、“折”、“走”、“流”,又使巨大的建筑群动了起来。 以龙喻桥,以虹喻道,再配上“卧波、行宫”,将静物写活。 “歌台、舞殿”两句互文,又突出

9、受尽欺凌的宫女们的悲苦生活。,六、当堂训练,背诵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第 二 课 时,一、学习目标 1、积累“焉”、“举”、“取”的用法 2、把握文章第二、三段的行文思路 3、体会二、三段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学指导(一),1、找出文中的“焉”字的文句,探讨“焉”字的用法。 2、结合文章注解,试译第二段。 3、文章二、三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宫女、珍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目的又是什么?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焉,盘盘焉,囷囷焉。而望幸焉。“吴人焉敢攻吾邑?”(史记.司马相如传)“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译文: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们的公主、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搂阁宫殿,被辇车送到西秦。(她

10、们)日夜弹唱,成了秦皇的后宫之人。(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色似)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了一层油腻,原来是(宫人们)泼掉的漂满粉脂的洗脸水;烟雾弥漫,原来是(宫人们)点燃椒兰香料在香鼎。疾雷忽然震响,原来是(皇上的)宫车驰过;辗辗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她们)久久地伫立等待,盼望着(皇上)幸临,得到(皇上)的宠爱;(可是,)有的宫人三十六年,自学指导(二),1 、积累“取”“举”的用法 3、第三段作者是怎样揭露秦统治者的暴政的?采用了什么样手法?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取,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是以众意举宠为督。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戍卒叫,函谷举。,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再占有,统统运进了阿房宫中,于是,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

12、不怎么爱惜。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呀!奏统治者嗜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随便呢?(甚至)让支承屋梁的柱子,比农田里的农夫还多;让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布机上的织女还多;让(建筑物上)颗颗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让参差不齐的瓦缝,比全身丝绸衣服的纱线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城郭的围墙还多;嘈杂的笛声琴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多。(终于)致使天下人心里憋满了愤怒,却不敢说话。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入关的)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

13、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表现手法:对比,修辞:夸张,比喻,排比,六、当堂训练,完成名师面对面第四模块,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明确秦灭亡的原因。2、梳理全文的创作思路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征,自学指导(一),1、翻译末段文意。 2、强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段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教师巡视 学生自学,译文: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宗族的是秦统治者本身,也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诸侯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强秦;如果秦(在统一全国后)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从二世、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还能灭掉(它)呢?秦王朝的统治者

14、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教师引导纠正,2、六国及秦灭亡的原因:六国统治者不爱其民,而秦也不爱六国之民,具体体现为各国统治者生活穷奢极欲,荒淫暴虐,以及严刑峻法的暴政统治。本段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总结课文再理思路,阿房宫赋,描写,议论,雄伟壮观的宫室,统一建宫,宏伟瑰丽,宏大宽广,美奂绝伦的美人与珍宝,美人之多,珍宝之富,由描写转入议论,对比事理,秦王骄奢,宫化焦土,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讽今,借古,1、想象、比喻与夸张,2、描写、铺排与议论,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语言特点,教师指导纠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夸张、排比、对比),六、当堂训练,1、名师面对面第11题 2、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