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286604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rovide by 能仔能仔、 、 、亲情奉献1 高一历史单元复习提纲(背多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1 课)1、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 年,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开始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产生了王位世袭制。商朝: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商王与附属国的关系较松散、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2、周朝: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奴隶制统治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王族、先代贵族作用:扩大势力范围,巩固统治,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形成贵族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2、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关系更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宗法制: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维系的纽带:血缘关系大宗:有继承权的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小宗:嫡长子同母兄弟或庶母兄弟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结合。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我国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分封制为核心,血缘关

3、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严格的等级秩序。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第2 课)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力的高度集中;有两个标志:皇权至上;“家天下”皇位继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皇位世袭制)皇帝独尊中央设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事物。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制定了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制定严苛的法律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Provide by 能仔能仔、 、 、亲情奉献2 家的巩固和发展。 提高了行政效率, 强化了中

4、央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二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第3、4 课)1、君主专制的加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汉朝:中朝与外朝(内外朝制度),中朝成为决策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合称“二府三司”元朝:一省制,扩大相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空前加强。清朝: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隋唐设置三省是指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宋朝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

5、只有行政权,军政权归枢密院,财政权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掌握。4)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理奏章,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票拟”。但票拟是否算数,取决于皇上的“批红”。5)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大臣职权扩大,但品级不高,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6)唐宋以来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西汉:七国之乱汉武帝的中央集权王国问题与七国之乱:西汉初,刘邦施行郡国并存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导致出现“王国问题”,后因晁错“削藩策”引起“七国之乱”,平定后

6、却没有根本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颁布推恩令,根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唐宋:藩镇割据宋太祖的中央集权。(1)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之后,节度使更多,藩镇林立,导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2) 宋太祖从“钱” 、 “权”、 “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基本解决。措施:A、军事上收精兵(设“三衙”(统兵)与枢密院(调兵),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B、政治上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设通判(监督文臣) ,文臣做地方官。C、经济上制钱谷, (地方财权归中央掌握。)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特点:把地方

7、各种权力收归中央。宋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Provide by 能仔能仔、 、 、亲情奉献3 影响: A、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B、造成了“冗官” “冗兵”“冗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3、选官制度西周:世卿世禄;战国至秦:军功爵制;西汉: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科举制科举制的影响积极方面 : 扩大官吏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消极方面: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4、监察与谏议制度秦朝:御史大夫;汉朝:中央:设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刺史监

8、察地方;宋朝:通判监察地方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宋朝: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中央:设都察院,长官为监察御史。设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地方:按察使司。监察与谏议制度的影响(评价)积极方面: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方面:它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小结:古代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选官制度监察与谏议秦郡县制三公九卿相互牵制军功爵制御史大夫汉推恩令设中朝,剥夺宰相决策权察举制、征辟制御史府、刺史(监察地方)隋唐三省六部,相权一分为三科举制门下省 (谏议与封驳 )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三司(财政)科举制谏院、通判 (监察地方 )元行省制一省制(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科举制(八股取士)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清军机处科举制(八股取士)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任,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