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068739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最近几天,我的外甥由于扁桃体和咽部严重溃疡而发高烧四天。就此展开了我与父亲的中医、 西医治疗之争。 父亲主张既然已经发烧了,就一定要去静脉注射,那是他认为最好、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我认为静脉注射现在已经被中国人滥用,不该打针的时候打针,不该治疗的时候瞎治疗。前两天有个博客引用了一个数据,那就是中国人人均一年要打八个吊瓶,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那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 也是对中国人身体的不负责任。我父亲的理由是全世界几十亿人口, 难道不吃中药就不看病了?而为中华民族发展繁衍几千年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医学为什么现在就不被百姓所认可了呢?中医学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状况?我们

2、作为中医人应该怎样去继承和创新中医理论这个任务已经迫在眉睫,急需我们去思考并解决。下面谈谈我的想法。一、中医的现状我认为,中医学现在在逐渐的消退和衰减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范围来看,中医学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小。一般情况下,只有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医院基本还在发挥中医院的基本职能,但也只能说是中西医结合;县级以下的中医院,尤其是很多中医门诊,能真正起到中医治疗作用的就又是凤毛麟角了。虽然西医是从明代开始进入中国的,但是最近几百年来在中国的深入人心,我们已经看到了其明显的结果,正如我的父亲。这样一比较我们中医学的发展就更加显得缓慢了。俗话说的好,“不进则退”,而我认为虽然发展,但发展过于缓慢仍然是一种退

3、步。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学大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中国中医院只有3165 家,门诊量仅占全国所有医院的1/5。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日本等国大展移花接木之术, “洋中药”发展如火如荼。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莎士比亚式的经典诘问不知不觉间摆在了中医学的面前,中医学陷入了窘迫之境。二、什么是继承新华字典中对“继承”是这样解释的: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等) ;泛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后人继续做前人遗留下来的事业。而我认为,我们所谓的继承中医药,应该包括把中医药学作为一种知识、一种文化、一种科学接受过来,我一直深信一句话,那就是“中医药既然已经存在几千年而未被历史

4、所淘汰,那她一定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另外还有就是我们后人应该继续做前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中医药事业,并将这个事业发扬光大, 使其在人类的健康事业中发挥她的优势和重大作用。三、什么是创新新华字典对创新的解释是:创:开始,开始做:创造。创制。首创。开创。创立。创演。创议。新: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 “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创新:创建新的。那我怎样理解中医药的创新呢?我认为中医药的创新并不是要脱离现有的理论体系, 创建一套新的理论, 而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丰富、完善、纠正已有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如金元时期的医家,我认为每个人都有

5、创新,刘完素提出致病因素多为火热而创立“火热论”,朱震亨则在刘完素的基础上将此火热更加具体为相火,故提出“相火论”。这些理论的创新,与此相应而来的就是临床上的创新,他们能够突破当时的成规, 采用了寒凉治法和滋阴降火的方法。 而他们是在继承了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时代特点、临床经验得出的这些理论创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继承和创新具有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脱离继承谈创新, 也不能只言继承而不创新。 而我认为,如果把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划分三份的话,继承应该占三分之二, 创新占三分之一。四、继承的内容(一)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根基之上的,要想继承好中医的

6、话,首先就要继承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一定要提过去的历史,但我们认识这个传统的过程,认识这个历史,目的是为了理解它,而看到我们的前途、方向、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去前进。所以,如果不理解的话,也就不能够正确的继承,也就不能够正确的合乎中医本身的发展。而依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她的发展和创新也需要中国文化的铺垫。所以,作为现代中医人,我们一定要弥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不足,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可以创新的中医人才,文化这一关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才能更好的诠释和发展中医。就如中医理论中重视调理脾胃的思想,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 “五行重土”思想密

7、不可分,也是为什么从汉代之后为什么皇帝都要穿黄袍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尊贵这种文化现象的另一种体现。(二)继承和研究中医文献黄帝内经 成编于春秋战国至汉代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 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中医药古籍文献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继承中医学的精髓,就一定要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

8、的整理、 研究和利用, 开展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技术成果推广,包括对文献中有古人好的经验、好的方子、好的药、好的做法、好的理论, 这些都是应该继承的,为现代临床治疗慢性病及多发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还要加强民间散在的文献、验方、技术及经验的挖掘工作,以期更全面的继承中医理论。(三)继承临床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不仅要在理论上有突破, 在临床中一定要见到切实的效果。脱离了临床的理论研究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而脱离了理论支撑的临床亦是空中楼阁。所以,在挖掘文献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现代名老中医的理论及经验的继承工作,抢救这些专家的宝贵经验,总结并推广研究成果,促进知识和技术传承。研究、整理古代名家们的临床经

9、验,结合现代时代特点、疾病特点,以探索可以适应如今的新的诊疗方案,这些的基础都是先要继承。五、创新的内容中医药需要创新的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最重要的是对继承的内容的一种创新。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不能突破的,虽然我们在继承、研究的时候要以质疑的态度去学习,但是这个理论体系是不能改变的,这个体系就是医学中的“道”,我们需要去创新的内容是对这个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正如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研究和应用脏腑辨证, 但还是到了金代的时候, 由张元素系统地整理了脏腑辨证理论,并将其与临床的虚实寒热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治疗原则与方法、预防措施等,从而张元素成了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他的弟子李杲在他的基础上,更

10、加着重于脾胃学说的研究,而成为补土派的鼻祖,他们在中医学中的发展就是对中医学的创新。中医的创新需不需要实验室研究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医要不要现代化, 能不能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问题。从一上科马课开始,刘老师就有一句话我特别的认可,那就是什么是中医,“中医是吸取当代先进技术手段, 使其溶入到为人体的健康及疾病的服务的一门科学”。就是说,中医学的科学性以及她存在几千年的必然性就在于她总是会汲取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善自己,那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这么快的今天, 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其中, 也是中医学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实验室研究需要搞,现代诊察手段需要用。所以,有的人说中医如果不引进现代科

11、学技术就不可能发展,还有人说中医如果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就意味着被西化了,这两种说法都有些绝对,缺乏辩证性。近年来,虽然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还有待于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因此要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 加强成果转化研究, 使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服务于临床和产业的技术、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产业发展。但不代表每个人都去搞实验室研究, 应该只派出一小部分在这方面有特长的人去做,其他人还要忠于中医的本色研究。事实上,无论是临床诊断还是基础研究,我们都应该不排除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核心的问题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决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的方法或思维模式取代中医思维,更不能用西医来验证中医,甚至否定中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中医诊断水平,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拒绝使用。六、结语单纯继承和单纯创新都是不行的,不继承,中医要灭亡;不创新,中医也要灭亡, 关键是怎样继承和怎样创新。 作为一名中医人,我认为重点要继承好,在继承好的基础上才会有创新。因此,我呼吁我们的中医从业者,应该拿出大部分时间来继承,搞理论研究的不能脱离临床,搞临床的也不要离开理论,在继承中创新,不断加速中医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