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021017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病理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病理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病理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病理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基础(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坏死(necrosis)是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坏死都是病理现象,有的是生理现象,如表皮的死亡脱落,白细胞的不断破坏等。,二、坏死,【原因】 1.缺氧:缺血。 2.生物学因素: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毒素。 3.免疫反应:外源性和内源性异常免疫反应。 4.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及有毒化合物。 5.物理性因素:机械性、高温、低温、放射线等。 6.神经营养因素: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病理变化】 1.细胞核的变化(主要形态学标志) (1)核浓缩(pyknosis) (2)核碎裂(karyorrhexis) (3)核溶解(karyolysis) 2.

2、细胞浆的变化可见蛋白颗粒、脂滴和空泡。 3.间质的变化间质的基质发生解聚,纤维肿胀、崩解、断裂和液化,失去纤维结构。,【分类】 (一)凝固性坏死(干性坏死)是指坏死组织由于水分减少和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干燥无光泽的凝固状,称凝固性坏死(coagulation necrosis)。有以下几种形式: 1.贫血性梗死(aneemic infarction)常见于肾、心、脾等器官,坏死区灰白色、干燥,早期肿胀,稍突出于脏器的表面,切面坏死区呈楔形,周界清楚。,脾贫血性梗死,2.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坏死组织由于富含凝固的蛋白质和脂肪,颜色较黄,形似乳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3、坏死组织的固有结构完全破坏消失,融合成均质、红染的无定型结构。 3.蜡样坏死(waxy necrosis)多见于毒物的白肌病。肌肉肿胀,无光泽、浑浊、干燥、坚实,呈灰红或灰白色,如蜡样,故称为蜡样坏死。,法氏囊干酪样坏死,肾脏尿酸盐沉积,(二)液化性坏死(湿性坏死)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on necrosis)是指坏死组织因蛋白水解酶的作用而分解变为业态。常见于富含水分和脂质的组织如脑组织,或蛋白分解酶丰富的组织(如胰腺)。 (三)脂肪坏死(fat necrosis)主要有酶解性脂肪坏死和外伤性脂肪坏死两种。前者常见于胰腺炎或胰腺导管损伤。,(四)坏疽(gangrene)是指继发有腐

4、败菌感染和其它因素影响的大块坏死而呈灰褐色或黑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分以下3种类型: 1.干性坏疽(dry gangrene)常见于缺血性坏死、冻伤等,多发于肢体、耳壳、尾尖等水分容易蒸发的体表部位。坏疽组织干燥、皱缩、质硬、呈灰黑色,腐败菌感染较轻,边界清楚。坏疽组织可完全从正常组织分离脱落。如慢性猪丹毒、牛慢性锥虫病、皮肤冻伤。,下肢肢端干性坏疽,2.湿性坏疽(wet gangrene)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见于动脉受阻同时伴有淤血水肿的体表组织坏死。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肿胀,呈黑色或暗绿色。炎症比较弥散,无明显的分界线。 3.气性坏疽(gas gangrene)常发于开

5、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坏死组织呈蜂窝样和污秽的棕黑色,有“捻发”音,产生的大量有毒产物,可导致机体中毒死亡。,肠湿性坏疽,【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反应性炎症 2.溶解吸收 3.腐离脱落皮肤、黏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erosion);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ulcer);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sinus);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fistula)。,急性溃疡性胃肠炎,4.机化和包囊形成坏死灶范围较大,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腐离脱落,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的过程称为机化(organization);如果坏死组织不能被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的肉芽

6、组织将坏死组织包裹起来,称为包裹形成(encapsul- ation)。 5.钙化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其发生部位和范围大小。,三、代偿(compensation)代偿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的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机体通过原组织、器官的正常部分或别的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代替、补偿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代偿通常有3种形式。 (一)代谢性代偿是指在疾病过程中体内出现以物质代谢改变为特征的代偿形成。如慢性饥饿。,(二)功能性代偿是指机体通过各种功能活动的增强来补偿体内的功能障碍和损伤的一种代偿形式。如单侧性肾损伤。 (三)结构性代偿是指

7、在功能增强的基础上伴发形态结构的变化来实现代偿的一种形式。,四、组织和器官的适应 (一)萎缩(atrophy)已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称为萎缩。 【分类】据原因。 1.生理性萎缩(physiological atrophy)是指在生理情况下,动物体的许多组织和器官随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出现逐渐萎缩的现象,也成为退化(invilution)。如,胸腺、法氏囊。,2.病理性萎缩(pathological atrophy)是指组织、器官受某些致病因素作用而发生的萎缩。 (1)全身性萎缩(general atrophy)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动物机体发生全身性物质代谢障

8、碍,以致全身各组织器官普遍发生萎缩。整体的消耗性萎缩特别是脂肪减少称为消瘦(emaciation),伴有贫血及衰竭的极度消瘦称为恶病质(cachexia)。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寄生虫病、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等。,(2)局部性萎缩(local atrophy)是在某些局部性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的局部组织和器官的萎缩。 a.废用性萎缩(disuse atrophy)是器官由于功能降低或失用后发生的萎缩。如骨折或关节性疾病。 b.压迫性萎缩(compression atrophy)是组织和器官等长期受压迫而发生的萎缩。如肿瘤压迫、肉鸡腹水综合征等。 c.神经性萎缩(neuroge

9、nic atrophy)神经受损后,其所支配的效应器官发生萎缩。,d.缺血性萎缩(anemic atrophy)当局部小动脉不全阻塞时,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相应部位的组织萎缩。如血栓。 e.内分泌腺萎缩(endocrine atrophy)内分泌功能紊乱(主要为功能低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如去势动物性器官的萎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皮肤、毛囊、皮脂腺等发生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组织、器官因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整个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分类】 1.生理性肥大(physiological hypertrophy)机体为适应生理机能需求或激素的刺激所引起的组织

10、器官的肥大。如锻炼、妊娠期子宫等。 2.病理性肥大(pathological hypertrophy)指在疾病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些功能代偿而引起的肥大称为病理性肥大。,(1)真性肥大(true hypertrophy)指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同时伴有机能增强的一种变化。 (2)假性肥大(pseudohypertrophy)指组织、器官因间质增生所形成的肥大,而实质细胞周围受增生的间质的压迫而萎缩。 (三)增生(hyperplasia)是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并常伴有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分类】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组织器官由于生理机能增强而发生的增生。如乳腺上皮增生。 2.病理性增生

11、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组织、器官的增生。如缺碘、寄生虫等。,肾小动脉增生硬化,(四)化生(metaplasia)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主要发生于上皮细胞,也见于间叶细胞。 【原因】 1.细胞生活条件的改变; 2.慢性炎症; 3.机械性刺激;结石 4.激素的作用;刺激素 5.化学物质作用;博来霉素 6.维生素A缺乏;,7.肿瘤化生。 【分类】 1.直接化生一种组织不经过细胞分裂增殖而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组织。如,结缔组织的骨化生。 2.间接化生指一种组织通过新生的幼稚细胞而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组织的化生。如肾盂、膀胱结石。,胰腺鳞状上皮化生 sq

12、uamous metaplasia of pancreas: 胰腺导管内见化生的鳞状上皮,五、损伤的修复当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的同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repair) (一)再生(regeneration)是指为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增生。 1.再生的分类 (1)生理性再生:血细胞、表皮等; (2)病理性再生:完全再生、不完全再生,2.再生的一般规律 (1)低等动物组织再生的能力高于高等动物 (2)分化程度低的组织的再生能力强于分化高的组织; (3)幼龄动物的再生能力高于成年动物; (4)平时易遭受损伤的组织

13、以及在生理条件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二)纤维性修复(fibrous repair)是指在组织细胞不能进行再生性修复的情况下,由损伤局部的间质新生出的肉芽组织溶解吸收异物并填补缺损,继之肉芽组织逐渐成熟,转化为疤痕组织,使缺损得到修复。 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幼稚结缔组织。肉芽组织的表面柔软湿润,鲜红色,颗粒状,触之易出血而无疼痛,形似嫩肉。,2.疤痕组织(scar)是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成熟)而形成的结缔组织。疤痕组织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 (三)创伤愈合

14、(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断裂或缺损后,有损伤周围的健康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止血; (2)创腔净化和炎症反应,(3)伤口收缩;23天后,2周左右停止 (4)肉芽组织增生和疤痕形成;第3天开始 (5)表皮和其它组合字再生。 2.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primary healing)多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如手术切口多属于一期愈合。 (2)二期愈合(secondary healing)多见于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a.由于坏死组织多或感染,继

15、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 b.伤口大,收缩明显,必须从伤口底部和边缘长出大量肉芽组织才能将伤口填平; c.表皮再生一般在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之后才开始; d.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疤痕较大,抗拉力强度较弱。 (3)痂下愈合(healing under scar)伤口表面的血液、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干燥后形成坚硬的褐色厚痂,在痂下进行直接或间接愈合。,(四)机化(organization)机体对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病理产物(如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不能被炎性细胞吞噬、吸收,而被新生肉芽组织清除、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六、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年龄; 2.营养;蛋白质、维生素C、锌 3.激素;肾上腺盐皮质激素、甲状腺素 4.神经系统的状态。 (二)局部因素 1.感染与异物; 2.局部血液循环; 3.神经支配; 4.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5.电离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