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跨文化比较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105079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跨文化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方跨文化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方跨文化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方跨文化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方跨文化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跨文化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跨文化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服装跨文化比较 式样 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中 国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 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 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 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 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 服装的基本样式中。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 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 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 是使四肢有拔长感。 西洋古典服装

2、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 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 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结构特征 中式服装采用中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 、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 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 西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立体裁剪方法视人体为多面 体至少是四面体,细心对待人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各个 方面的凸凹起伏关系,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具有立体效果的服装。 局部结构特点 中式服装的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

3、、衣服下 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后左右开四衩,以 及衣服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 有东方特色的局部细节,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 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西洋服装的袒领和轮状褶领运用较为广泛,轮状 褶领连续的褶裥是用布料上浆后熨烫成形,有时 需用细金属丝做支撑。服装造型喜用填充物衬垫 或支撑,如垫肩、垫胸、垫袖、垫臀、裙撑等。装饰 由于中式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 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 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 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西洋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

4、 体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 助各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 口等点缀服装表面。面料、色彩和图案 从面料上看中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品是葛布、苎麻布和大麻布。养 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纺织服装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人穿棉布较晚,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到元明之时,棉布 才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衣料。 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 。青、红、黑、白、黄色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 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从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 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冲配合下,

5、使服装洋溢着 富丽堂皇、浑朴大方的气氛。 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面料主要是半毛织物和亚麻布。古希腊人喜 爱白色,古罗马服饰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征高贵, 白色象征纯洁、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亚麻天然的原色。中 世纪西方已有了许多名贵的面料,除东方丝绸、锦缎之外,还有天 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等。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 们欢迎,织锦缎和天鹅绒中还织进了闪闪发光的金银丝线。 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纹 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 ,受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涡旋形的藤草和轻淡 柔和的庭园花草纹样。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 飞花样,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迪斯科花样,利用几何错视原理设 计的欧普图案,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