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1937848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银杏萜类-二萜和倍半萜幻灯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 杏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多糖类聚戊烯醇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功效活性成分毒性成分 可能致敏、致突变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银杏叶粗粉含水醇溶液 加热回流提取加入氨水沉淀除去聚合多酚类物质正己烷萃取除去银杏酸类成分通过大孔吸附树脂 柱色谱陶瓷膜超滤技术进 行超滤除大分子杂质喷雾干燥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产品发展第一代 以银杏叶烘干、粉碎原生药制粒压片第二代 水提取浓缩浸膏烘干制粒压片第三代 标明内含黄酮、内酯,只定性但无定量,更无银杏酸含量标示第四代 黄酮24%以上,内酯6%以上,银杏酸控制在10ppm以下第五代 黄酮44%以上,其中黄酮甙24%以上,内酯6%以上,银

2、杏酸控制在5ppm以下银杏的萜类成分 一、萜类成分的类型及结构银杏内酯A R1 = R2 = H,R3 =OH 银杏内酯B R1 = R3 = OH,R2 = H 银杏内酯C R1 = R2 = R3 = OH 银杏内酯J R1 = H,R2 = R3 =OH 银杏内酯M R1 = R2 = OH,R3 = H银杏内酯K R =OH 银杏内酯L R = H二萜内酯化合物:7个 ginkgolides萜半萜内酯化合物:1个白果内酯bilobalide二、萜类成分和黄酮类成分的分离摘自:周航, 张爱军, 郭乃凤,高含量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 法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9:75-76银杏叶粗粉 水煮

3、3次药渣药液聚酰胺吸附柱药液乙醇洗脱液银杏叶总黄酮银杏叶萜类化合物乙醇洗脱摘自:J. Oreilly, WO9633728, 1996(专利)银杏叶 60%丙酮水溶液6-12倍量 50-60 提取药渣提取液银杏叶黄酮粉末回收丙酮至 5% 冷却 除去油脂提取液含0-20%庚烷的乙酸乙酯 2-5倍提取水层含硫酸铵的 丙酮-丁醇混合液 提取有机层有机层浓缩 加乙醇稀释 冷却 过滤除去不溶物浓缩 加乙醇稀释浓缩 干燥、粉碎摘自:Ren Ping, Zhao Xiaolin, Shi Rongfu, et al, Synthesis of high selectivity polymeric adsor

4、bent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 separation of ginkgo flavonol glycosides and terpene lactones, Reaction Funtional Polymers,2008合成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银杏叶黄酮和萜内酯原理: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作用基于一些分子间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力等,以及疏水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的结构的比较:两者均有疏水基团,但黄酮类有特殊的酚羟基。利用酚羟基和大孔树脂上的基团的相互作用,分离两类化合物。已有的大孔吸附树脂存在的问题无法分离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化合物原因:大孔吸附树脂和流动相间强烈的疏水效应掩盖了氢键作用的差异树脂类型:Amberlite XAD-4, XAD-2(Rohn Haas Co. U.S.A.)Dianion HP-20 (Mitsubishi Chem. Co., Japan)合成的树脂需解决的问题是:减小聚苯乙烯的量:既保证树脂强度,又减小疏水作用。筛选合适的取代基:保证合适的氢键强度。树脂骨架的合成=调整苯二乙烯的量,控制疏水作用的强弱甲基丙烯酸酯苯二乙烯+树脂骨架上的取代基酯基胺基酰胺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