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517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10(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中国区域地质 1939年李四光英文发表中国地质学黄汲请(1945)的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张文佑(1959)的中国大地构造纲要;黄汲清指导,任纪舜、姜春发等(1980)的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张文佑等(1983)的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王鸿祯(1985)的中国古地理图集和(1990)的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和生 物古地理;马杏垣(1987)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纲要李春昱(1982) 的亚洲大地构造学程裕淇(1994)主编的中国区域地质概论任纪舜(1999)的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马宗晋(2003)的地球构造与动力学参考书 一、现现代形迹和组组成的不均一性

2、(一)、中国地势势基本特征 (二)、中国的地球物理场场 二、中国在全球构造的位置、区域构造划分与 演化简简史 (一)、中国在不同阶阶段所处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二)、中国的区域构造划分 (三)、中国主要构造阶阶段与演化简简史第09章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轮廓(一)、中国地势势基本特征一、现现代形迹和组组成的不均一性一般块块状、起伏 和缓缓的平原、高原、 盆地,反映相对稳对稳 定 的克拉通区,而线线性 的山脉,反映相对对活 动动的褶皱皱造山带带,其 中高峻、比差大的山脉 、高原与盆地的展布, 反映最新期地壳运动动 的结结果 。 阶梯状地形 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

3、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 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 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与山脉相间; 3)第三台阶: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原东侧的胶 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海南岛、台湾和渤海、黄海、东海浅 水大陆架组成的第三地形台地; 4)第四台阶:大陆边缘东部深水盆地,包括南海、冲绳海槽等, 海深在2000米以下。(1)西高东东低的阶阶梯状地势势 (2)以贺兰贺兰 山、龙门龙门 山至横段山一线为线为 界;东东西两部分的山势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显 著不同。西部山系以北西西走向为为主,夹夹持着

4、 近东东西向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度大,地貌 反差强烈;东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为主,山系走 向北东东北北东东,与相同方向的平原和盆 地相间间排列,其整体高度低,地貌反差小 。 松辽盆地中的长岭分隔了松花江和辽河水系; 阴山-燕山山脉分隔了辽河和黄河流域; 秦岭-大别山分隔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南岭则分隔了长江与珠江流域。 阴山-燕山山脉位于中朝地台北缘,秦岭是同名褶皱 带的地表表现,南岭的构造含意还不完全清楚。(3)我国东部有四条近东西向的分水岭和山系 突破上述地形高度格局,自北而南分隔了五大 内陆水系(流域)。(二)、中国的地球物理场场1. 莫霍面等深线图线图 反映地壳厚度与上地幔顶顶面的起

5、 伏2. 岩石圈厚度图图反映岩石圈厚度与上地幔软软流圈顶顶 面的起伏3. 大地热热流图图反映我国岩石圈的现现代热热状态态4. 地应应力矢量图图反映我国现现今地壳运动动的速度场场5. 地震震中分布图图反映我国及邻邻区地震活动动性与地 震带带的空间间展布一、现现代形迹和组组成的不均一性Moho Depth Contour1. 莫霍面等深线图线图 反映地壳厚度与上地幔顶顶面的起伏莫霍面等深线图 反映地壳厚度与上地幔起伏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镜象反映 青藏高原(M)面埋深50-60km,最厚达70 km ,而东部(M) 面埋深20-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有两个地幔斜

6、坡带带(梯度带带) 青藏高原的边缘 (M)面埋深从50-60 km,变化幅度10 km,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 (M)面埋深从36-40 km,变化幅度4 km,东部为地幔隆;其 他大部分地区为地幔坪。地壳厚度等深线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 说明(M)面起伏与山脉都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 般不超过10Ma-3Ma,青藏高原新到0.9-0.8Ma(Q1末),所以 ,(M)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格局。阴山-燕山山脉、秦岭 -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山脉在(M)面起伏上无反映,说 明这些山脉比(M)面的形成要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2. 岩石圈厚度图图反映岩石

7、圈厚度与上地幔软软流圈顶顶 面的起伏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厚度并不具有固定的相关关系厚壳厚幔:青藏地区厚壳薄幔:祁连山薄壳厚幔:四川盆地、塔里木、柴达木盆地薄壳薄幔:华北、东北地区原因可能是,地壳是由原始地幔经过地质 构造作用的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它在物质 成分、构造特征和形成年代上都与地幔存 在显著的差别。 (胡圣标,2001)3. 大地热热流图图反映我国岩石圈的现现代热热状态态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热流值值37.7-46mW/m2,华华北 的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39.8mW/m2;而鲁鲁西 平均热热流值值59.5mW/m2,黄骅骅拗陷热热流值值达 82.9mW/ m2,辽辽宁盘盘山一带带高达175.9m

8、W/ m2,南海盆地平均热热流值值87-92.5mW/m2, 说说明它们们都处处于地幔隆起带带上方的部位; 西藏羊八井热热流值值亦高达127.7mW/m2,这这 与陆陆内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层) 有关;云南腾腾冲地热带热带 与活动动断裂有关。我国克拉通的热热流值值普遍偏高,特点是东东高、中低, 西 南高和西北低的特征。这这种热热流分布格局主要受我国新 生代以来岩石圈构造-热热活动动的控制, 并与我国的阶阶梯 状地势势存在某种表观联观联 系。(张培震,2002)4. 地应应力矢量图图反映我国现现今地壳运动动的速度场场5. 地震震中分布图图反映我国及邻邻区地震活动动性与地 震带带的空间间

9、展布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内陆陆地震占全世界内陆陆地 震的70%,是全球两大地震带带的交汇汇部位。全球地震 活动动的分布与西太平洋-菲律宾宾板块块的向西挤压挤压 和马马 来西亚亚-中亚亚造山带带以南印澳非洲板块块向北挤压挤压 所 形成的两个全球性挤压带挤压带 、地震带带的活动动有关。 地震活动带动带 的制约约因素: 现代应力场 现现代应应力集中的部位; 活动构造带 现现代伸展区如汾渭地堑堑和活动动断层带层带 如云 南、甘肃肃、新疆。 基底性质 华华北地台由太古界组组成的刚刚性基底,往往容 易沿着基底断裂发发生应应力集中,因此大地震多发发;而 扬扬子地台由下-中元古界组组成的柔性基底,地应应

10、力往 往通过过基底变变形而释释放,因此地震就少。地震活动地势起伏、地壳厚度、岩 石圈结构、大地热流、地应 力场、地震活动等资料表明 我国的地壳和岩石圈结构是 不均一的,它是由具有不同 性质和演化历史的块体拼接 组成的复式大陆,在现今地 应力场的背景下以高构造活 动性为特征。介质不均一和块体间运动 性质不同所决定的边界条件 的差异,在解释我国不同部 分现今构造活动及其表现形 式的多样性方面可能是重要 的。中国地势和地球物理场基本特征小结我国现代地貌和 地球物理场就是 新生代以来亚洲 大陆中部与印度 板块碰撞,东部 与太平洋、菲律 宾板块会聚共同 作用的结果。二、中国在全球构造的位置、区域构造划分

11、与演 化简史 (一)、中国在不同阶阶段所处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李春昱,1982)Yanshin et al(1984) “太平洋”大陆陆The Story of Tethys: How many Wives Did Okeanos Have? By A.M. Cell Sengr(After Sengr, 1985)A-Alexander; Ab-阿武隈;B-婆罗洲;C-羌塘;CC-Cache Creek;EM-东马来;I-印支 ;K-Kreios; Ki-北上;L-拉萨;NC-华北;Ok-鄂霍茨克;Omi-Omi-Klyama; Oma- Omolon-Kolyma; S-Sibumasu;

12、Sc-华南;So-Sonoma; W-Wrangellia; 陈智梁(1994)称“华夏古陆群”,潘桂棠(1994)称“古华夏大陆群”潘桂棠等(1997)称“泛华夏大陆”现现今的大地构造格架并不是有史俱在的 在不同地史时时期,大地构造格局也各不相同。 中国所处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小结结) 早古生代各陆块陆块 漂游在南半球; 晚古生代各陆块陆块 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泛华华夏 大陆陆群”,印支期拼合为为古亚亚洲大陆陆; 印支期后古亚亚洲大陆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 洋构造带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块拼合后才 形成亚亚洲大陆陆。既是大地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 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急待解决的

13、实际问题。 。当代地质找矿勘查、资源评价和预测及 成矿理论研究均离不开大地构造环境的 判别和构造(成矿)单元的成矿地质背 景的厘定。 (二)、中国的区域构造划分1、对 “区域构造划分”的三点说明:1). 由于一个区域的地壳性质质随着演化历历史而 改变变,所以“构造单单元”的划分将不是固定的 ,而与不同的构造阶阶段相关(包括地台和造山 带带)。2). 现现代地壳分为为大洋型、大陆陆型、过过渡型三 种,地史时时期,区域构造分析是通过过沉积积相 、岩浆浆活动动、变变形、变质变质 作用来恢复一个地 区的洋、陆陆壳转换转换 史。地史期间间的构造格局 的恢复主要从当时时的大陆陆和大陆边缘陆边缘 来着手 分

14、析。对对于构造单单元的划分,沿用传统传统 的术术 语语概念“地台”和“褶皱带皱带 ”(造山带带)。但已 经赋经赋 予了它们们新的内涵:地台 显显生宙以前已成为陆为陆 壳的构造稳稳定区。 造山带(褶皱带) 指一定时时期两个大陆陆的大陆边缘陆边缘 及 其间间的洋壳,它的发发育时时代在名称上反映出来,如祁连连 加里东东期造山带带是指洋盆在早古生代末闭闭合的造山带带。 一个完整的造山带应带应 包含古洋盆相对对两侧侧的大陆边缘陆边缘 及 位于其间间的残余洋壳,并且这这两侧陆缘侧陆缘 的性质质、类类型和 发发展历历史可以是不一样样的。成因上有联联系,空间间上共生的造山(褶皱皱)带带集合 体称为为造山(褶皱

15、皱)系,它包括几个造山(褶皱皱)带带和 位于其间间的中间间地块块不同成因、较较早期固结结的地块块 ;至于那些经历过远经历过远 洋迁移的外来地块块被称之为为地体。将代表已消失的广阔阔海盆的主要地壳缝缝合带带或分界 带带称为为对接缝合带 ,将代表增生于古大陆边缘陆边缘 的岛岛弧缝缝 合带带称为为叠接缝合带。3).本课着重于思路和方法的 介绍,各论只讨论基本构造单 元,不论述各构造单元的内部 分区的细节,为便于查阅资料 ,课程中介绍一些次级单元的 名称的来由。(任纪舜,1999)2、中国的地台(古板块)1). 华北(中朝)地台(地理位置略) 1900-1800Ma吕梁运动形成基底,是我国最古老的地

16、台。从中元古代到三叠纪为纪为 盖层发层发 育阶阶段,非常稳稳 定,统统一升降。下古生界以海相为为主;大部分地区 缺失上奥陶下石炭统统(O3-C1);上古生界-三叠 系从海陆陆交互相到陆陆相。 2). 扬子地台 850-800Ma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震旦纪纪-三叠 纪为纪为 盖层发层发 育阶阶段(海南岛岛最南端可见见),并基本 为为海相地层层,但内部的活动动性较较大,裂陷槽发发育。 震旦系有冰碛碛岩;上、下二叠统统之间间(东东吴运动动)西 南部有峨眉山玄武岩。3). 塔里木地台 850-800Ma塔里木运动(相当晋宁运动动)形成基 底,新元古代震旦纪纪-二叠纪为纪为 盖层发层发 育阶阶段, 三叠纪纪-新生代发发育为为中-新生代盆地。 古生代期间间其特征与扬扬子地台类类似,也发发育震旦 系的冰碛碛岩和东东吴期的玄武岩,很可能与柴达木 ,阿拉善共同组组成西域地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