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311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4(人教版必修二)(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 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 已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 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 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 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 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同志们的所作所为给苏 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 高领导人。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 发展

2、重工业,忽视农业,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到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 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 20%,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 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赫鲁 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1)农业改革。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 包括三方面内容: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 购价格;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 (2)工业改革。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1954年8月, 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开始

3、扩大企业领导的权利,国家 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 产者的积极性。如:改革工资制度用计件奖励工资制度代 替累进计件工资制,增加了计时工资的比重。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赫鲁晓夫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 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 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 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其积极作用在于: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 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生 产的发展。1954-1958年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到60年 代初,耕地、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均已实现全面机械化。其局限性在于: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 缚,对于苏

4、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 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 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 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 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 2、改革的结果(1)、是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 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75年增为862

5、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 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 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 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农畜产 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 为1.3亿吨,肉类为930万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 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吨。工 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 ,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 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 85%。而

6、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 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451992)。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 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现役武装部队196835034019

7、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战术飞机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战舰196836032019781722401983年时的苏联导弹(2)、是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 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 后于西方国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 困境。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 相同点是什么? 、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 式”的弊端;、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 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后者终于工

8、业;、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 显,后期停滞不前;、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 林模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 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 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 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 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 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1979年入侵阿 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

9、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 .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 .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 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 露,地方民族 主义倾向日益明显。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 达85%。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 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 从革命前居欧

10、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民用工业品 技术落后,质量低劣。 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2、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 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 节作用。政府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 指标,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的结构,使原来的单一 的公有制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 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

11、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1) 、从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 (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 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和意识形态多元化。4、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但是由于对于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没有进行 深入研究,经济改革措施仓促上马,缺少宏观决策和切实 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苏联经济 持续下滑,戈尔巴乔夫把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归结于政 治阻力太大,为了扫除障碍,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5、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

12、套措施;(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下滑,人 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阅读教材,完成下表项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背景内容农业工业结果原因1、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最大 特点是A、高度集中 B、党政不分 C、比例失调 D、阶级斗争扩大 2、为改变苏联日益窘迫的经济政治状况,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 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实质而言,改革失 败的相同原因是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没能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不协调 D、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3、中苏两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有许 多相似之处:一、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 国的任务;二

13、、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 请回答: (1)中苏两国工业化方针各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其指导 思想和相关政策有哪些相似性? (2)中苏两国各在什么时候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中苏两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的结果有什么不 同?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参考答案: (l)方针提出:中国是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是1925年的联共十四 大。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相似性: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 农村生产关系 (2)开始改革:中国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1956年苏共二十 大以后。 (3)不同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

14、解体。 原因: 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 想指导。 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 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对待“和平演变” 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 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 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 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 也化为乌有。; http:/ 乾诚堆码机 堆码机 ixh59kye 青天,嘴唇一点自然的红晕,倒比女装还动人些。宝音颇不自在的拉拉衣角、理理带子:明柯笑得

15、好没来由,她肯定是哪里穿戴错了?“ 哎哎,一拉就显出女孩子气了!”明柯阻止她,“你再这样,我可就不带你去了。”都到这一步了,还怕他不带吗?轮到宝音拿乔还差不 多!“五哥,我想先问你一句话。”“唔?”明柯皱起眉头,嘴角微咧,那小狼一样的锐利尖牙,又闪了出来。“你知道关于你,有些流 言”宝音低头又拉了拉衣摆,“说你在外头欠了很多钱,是真的吗?”“是的。”明柯安静的回答。“那你怎么办呢?”宝音抬 头,很关心的样子。“苏家五少爷还得起钱!”明柯故作轻松。宝音皱起鼻子:“二舅才不会帮你还吧!”她现在学起少女的娇憨来,是 一发的熟练了。第七十二章 死因初晓谁怜月(5)“我有办法!”明柯真想捏捏她的鼻子,忍

16、住了,溜出一句话来,“大不了我偷他的。 ”想起一个因他而丧命的姑娘,眼里漏出一丝悔意。宝音捉住这丝悔意,慢慢儿的咀嚼在心里,伸手捉住他的衣袖,大喘气儿:“五哥你 真不是好人!唉,我真后悔跟你出来!”“现在后悔也晚了!”明柯乐道,“走!上车!”还是那辆小鞍十字瓦、彩罽外帏、细麻内帏的 俊骡车,出了明绍坊,往南,至霖江畔,江边已经上了冰冻,江心江水呈暗绿色,流得已很缓慢了,上头几乎没什么船只在走。岸边,黑 乎乎停着几只大船。骡车沿着霖江折往东,面前一座大寺,名为迎江寺,寺中一座七层八角的浮屠,每一层、每角飞檐都高高挑起一只半 斤重的铜铃来,风吹过时,份外清越脆亮,又因高度、角度的不同,受风各有不同,音调高低轻重各有变化,交织在一起,似有妙手乐匠 击响了一座巨大的编钟。这座塔,就因此得名为振风塔。塔身甚为粗阔,每一层都立了佛像,当中一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