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导读·形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68223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导读·形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孙子兵法》导读·形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孙子兵法》导读·形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孙子兵法》导读·形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孙子兵法》导读·形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导读·形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导读·形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 第四、形篇前课回顾v一、战略思维最高境界与结局(必以全争于天下、 不战而屈人之兵)v二、谋攻的法则(伐谋、伐交、伐兵、攻城)v三、谋攻六诀(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 ,倍则战之 ,敌则能分之 ,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v四、中御之患与知胜之法(为君三患、知胜五法)v五、结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本篇题解v本篇主要论述有关军事实力“形”的一系列论题。 论证了敌我之间的力量对比是胜负的关键。通过对 攻守辩证关系的论述,说明己方军事实力的加强、 完善、运用和发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v形,原义为器,在本篇中谓军事实力。军事实力既 然客观存在,其状况就会有所表现,如众寡、强弱 等。故曹操注:“军

2、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 情也。” 由“形”而知“情”(军情),通过对军 事实力状况的计算与对比,从而知战争胜负。v军事实力是己所具备,易见易知的格局,因 此要充分地了解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与条件 ,并根据自己的优势与条件采取相应的攻守 策略。v如果说谋攻篇反映的是“全胜”的追求 ,那么形篇反映的就是孙子的“先胜” 思想。“先胜”的基本内涵是“先胜而后求 战”,在对抗之前即确立必胜的把握,从而 把竞争的进程与结局掌握在自己的手里。v【全文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v不可胜者

3、,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 ,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 ,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v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 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 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v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 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 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v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 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 ,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 称镒。胜者之

4、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者,形也。 v本篇大致可分为四部分:v第一部分、形在己而不在敌v第二部分、据实力定攻守v第三部分、胜兵先胜之形v第四部分、军事实力的判断第一部分、形在己而不在敌v【 原文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 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 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v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为”是创造 。“先为不可胜”是先要有实力在手。张预 曰:“所谓知己者也。”而“待敌之可胜”, 是发挥优势,寻找可乘之隙,捕捉敌人可以 被压迫打败的战机。张预曰:“所谓知彼者也 。”v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v“在己”强调的是内因,

5、“在敌”强调的是 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 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 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 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 过内因而起作用。v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v从备战的角度说,我们只能把取得战争胜利 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实力上,不能寄托在敌 人一定会犯错误,一定会给你可乘之机。v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v通过上述分析,孙子认为:从军形角度看,胜利可 以预知,但却不可强求。张预注曰:“己有备则胜可 知,敌有备则不可为。” v【 译文 】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 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 敌人能被我战胜

6、的时机。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 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可以战胜敌人,关键在于敌 人出现可乘之隙。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 己不可战胜,不能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 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v本节的关键在于强调“形在己而不在敌”。一 切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v兵形本来是己所具备,易见易知的格局,军 事实力的强弱有先定之数,因此要在确保自己 不会被对手打败的前提下,去寻找机会,战胜 敌人。吴子料敌:“所谓见可而进,知难 而退也。”尉缭子兵谈:“兵起,非可以 忿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v只有不失败就是胜利。明代兵书投笔肤谈 家计第二中指出:“用兵之道,难保其必胜 ,而可保其必不败。”第二部

7、分:据实力定攻守v【 原文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 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 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v不可胜者,守也;v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就采取防御;杜牧曰:“言未见 敌人有可胜之形,己则藏形,为不可胜之备”v可胜者,攻也。v想要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杜佑曰:“敌攻己, 乃可胜也。己见其形,彼寡我众,则可攻。”v守则不足,攻则有余。v曹操曰:“吾所以守者,力不足也;所以攻者,力 有余也。”意谓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 ;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不管是攻还是 守,关键在于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v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v言善守者深秘隐

8、藏其形而不露也。梅尧臣注:“言 深不可知也。” “九地”之“九”在此乃言数之 极。下“九天”同。v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v言善攻者进攻时攻击之迅速。梅尧臣注:“高不可 测。v故能自保而全胜也。v“自保”即开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之 谓。张预曰:“藏于九地之下, 喻幽而不可知也; 动于九天之上,喻来而不可备也。尉缭子曰: 若秘于地,若邃于天是也。守则固,是自保也 ;攻则取,是全胜也。” v【 译文 】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就要采取防御;想要 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采取防御,是因为敌人 兵力有余;采取进攻,是因为敌人兵力不足。善于 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下,使敌 人无形可窥;善

9、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就象 自重霄而降,使敌措手不及。所以,既能保全自己 ,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第三部分:胜兵先胜之形v【 全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 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 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 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 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 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 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 之政。v【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 者也;v“见胜”谓预见胜利。“知”与“见”互文,谓预 知。

10、v【 译文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 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v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v陈皞曰:“潜运其智,专伐其谋,未战而屈 人之兵,乃是善之善者也。”v【 译文 】经过力战而胜,天下人都说好, 也不算好中最好的。v【 原文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 闻雷霆不为聪耳。v张预曰:“人皆能也。引此以喻众人之见胜也。” 秋毫,兽类于秋天新长出的极为纤细的毛,此喻极 轻细之物。v【 译文 】就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 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v【 原文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v易胜,容易被战胜。张预曰:“交锋接刃,而后能 制敌者,是其胜难也。见微察

11、隐,而破于未形者, 是其胜易也。故善战者常攻其易胜,而不攻其难胜 也。”v【译文 】古代善战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 人。 v【 原文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v【 译注 】所以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没有智 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功劳。杜牧注:“胜 于未萌,天下不知,故无智名。曾不血刃, 敌国已服,故无勇功也。”张预注:“阴谋潜 运,取胜于无形,天下不闻有料敌制胜之智 ,不见搴旗斩将之功。” v【 原文 】故其战胜不忒,v【 译注】因此他们作战取得的胜利是不会有 差错的。忒,差错,失误。 v【 原文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v【 译注 】之所以没有误差,是因为他们所进行

12、的 战斗举动是必胜的,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 人。措,措施,措置。“其所措必胜”言其所采取的 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v【 原文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 败也。v【 译注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自己先立于不 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杜牧 注:“窥伺敌人可败之形,不失毫发也。” v【 原文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 而后求胜。v【 译注 】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 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同敌人交战 ,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v先胜:先具备必胜条件。 尉缭子:“兵 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 攻。”v【 原文 】善用兵者,

13、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 政。v【 译注】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修明政治,确保 治军法度,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v杜牧注:“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按:“ 道”在此当即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之 “道”,故指政治条件。“修道”即言修明政治。 “法”,亦指计篇“法者,曲制、官道、主用 ”之“法”,故指法令制度。“保法”即言确保法 制。政,通“正”,“能为胜败之政”能成为战争 胜负的主宰 。v“修道而保法”一般来说属于政治层面的内容。但 军事归根到底是政治的延伸,二者是相互联系的。v军事上,这句话的涵义为战争的必要条件,修明政 治,严肃军纪以给军事最大的后盾支持。第一章曾 经论述过“道

14、”指君民上下一心,它是决定战争胜利 的首要条件。“修道”要求国家政治清明、君民上下 同心,士兵上下同欲。“保法”指拥有严格的军纪使 得全军上下纪律严明,执法有章可循,以保证战斗 力的最大发挥。v政治上,可以理解为“依法治国”,政治在军事之上 ,这种“依法治国”的行为准则贯穿于整个政治生活 ,从“法”的意义来讲,孙武最先提出了政治与国家 ,与战争的关系,是法家思想的先河。以法治军、 治国,从国内政治着眼,制定相关治国强军的法律 ,为战争提供重要的保证。第四部分:军事实力的判断v【 原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 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 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

15、败兵若以铢称镒。胜 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v一曰度:贾林曰:“度,土地也。”王皙曰:“丈 尺也。” 此“度”谓度量土地面积。v二曰量: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 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故此“量”谓计量物 质资源。v三曰数:贾林曰:“算数也。以数推之,则 众寡可知,虚实可见。”此“数”谓计算兵 员数量。v四曰称:贾林曰:“既知众寡,兼知彼我之 德业轻重,才能之长短。”王皙曰:“权衡 也。”谓对比衡量敌我实力状况。v五曰胜:此“胜”指斟酌双方优劣胜负之 情状。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 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v【 原文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 ,称生

16、胜。v地生度:此“地”指国土幅员。贾林注:“土 地也。”“地生度”者,谓敌我交兵接战, 必先以双方所拥土地幅员为基础,故需“度 ”之以决攻守也。曹操注:“因地形势而度之 。” v度生量:言基于对方拥有“地利”状况之测 度,可知其物质资源之储备及国力之强弱。v量生数:言对物质资源状况之计量,可知所 拥兵员之众寡。梅尧臣注:“因量以得众寡之 数。” v数生称:由兵员之众寡可知双方兵力强弱之对比, 王晳注:“喻强弱之形势也。” v称生胜:言由双方强弱形势之衡量对比,可知其优 劣胜负之情状。曹操注:“称量之数,知其胜负所在 。” v【 译文 】敌我所处地域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 积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面积大小的“度” 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敌 我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 寡不同的“数”;敌我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 产生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敌我军事实 力强弱的“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成败 。v【 原文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 镒。v以镒称铢:镒,古代重量单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