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8149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农民转市民中的素质提升问题以高崇山镇高崇社区为例高崇山镇马石村书记助理仇玉芳城市化是每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进程,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不仅是指物的城市化、形的城市化,更是人的城市化、精神的城市化。现在,高崇山镇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而新市民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提高新市民的综合素质, 实现由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华丽转身, 是当前高崇山建设现代化城镇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内容。一、现代市民素质的要求作为城市“新市民”,不仅要在城市有工作、有住所、有户口,还要具有城市人应有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现代市民素质应包括市民的政

2、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 能够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具有崇尚科学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现代市民。(二)具有现代公民意识。 具有现代公民意识是对现代市民的一个基本要求, 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努力推进的一项基础工程。现代公民意识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是公民的权利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三)具有谋生的专业技能。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 “新市民”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瞄准市场,正确定位,努力去学习和掌握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四)具有遵守行为规

3、范的良好习惯。“新市民”应该具有自觉履行文明市民公约的意识,提高文明意识,促进文明城市建设。(五)具有健全的市民人格。 “新市民”作为城市的一员,他们给整个社会创造了价值, 社会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 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新市民”也必须加强人格修养,以“八荣八耻”为基本要求,自觉履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全人格。二、高崇山镇“新市民”存在的主要问题高崇山镇的“新市民”素质提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情况来看,状况还不容乐观。大部分“新市民”的表现与现代市民的素质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观念更新较慢,市民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尽管“新市民”由

4、农村移居城市居住,身份已转变成市民,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 小农经济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道德信任危机严重,法制意识不强。一是观念更新较慢,不重视信息致使自身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同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难以联系在一起, 难以与社会发展同步; 二是缺乏礼让和关爱意识,乘坐公交车时对老人、妇女、小孩缺少尊敬、关爱和照顾,不让座,对待外地来客不礼貌、不热情,有的还故意乱指路;三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乱横穿马路,撞红灯,在街上随地吐痰,酗酒乱吐污物, 在建筑物上乱贴标语、 启示、广告,乱涂乱写等。(二)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就业、创业技能低,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

5、新市民”由农民演变而来,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一些“新市民”因长期务农,缺乏一技之长,就业技能、创业本领不强,失地失业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感到无所适从,难有作为。部分“新市民”由于得到了可观的政府征地补偿款,变得懒惰起来,长期聚集在茶馆打麻将、赌博成风。(三)素质转换明显滞后,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还相距较远。在转为市民之前, 作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往往局限在狭小的乡村范围,交往的对象带有血缘和地缘的关系。 一部分人因获得征地补偿款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之后,患上了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现代富贵病”,广大的“新市民”虽然已“洗脚上田” ,但并未“洗

6、脑进城”。有少部分人办起企业,做了老板,成了大款,住进了豪宅,开起了轿车,但生活缺少情趣,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更有甚者“花天酒地”等,并未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市民。(四)环保意识、卫生观念还很淡薄, 行为习惯短时间无法与现代文明市民相匹配。 举止行为是否文明,生活方式是否科学,是衡量农民是否融入市民队伍的重要标志。 “新市民” 把他们在农村的生活习惯带进了城镇,比如:在小区内饲养家禽家畜,随意乱丢、乱吐、乱扔、损坏公物、 践踏花草苗木等,短期内想要改变他们的这种陈规陋习,规范其举止行为, 把农民从相对落后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中转变过来,任务十分艰巨。三、提升高崇山“新市民”素质的对策建议(一)做到“

7、四个到位”,确保“新市民”素质提高工作顺利推进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形式的转换,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必须要树立长期的理念,根据城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热点,扎实推进,有效运作,使其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要做好以下四个“到位”。1认识到位。 要充分认识提升“新市民”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市民素质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区域经济实力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把提升“新市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公共事业来抓,作为是否成功构建“五个高崇山”的关键来抓。只有良好的市民素质, 才能

8、树立高崇山的良好城市形象,才能不断提升高崇山的投融资环境,提升高崇山的核心竞争力。2领导到位。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时间、计划、措施、效果、总结等一系列活动的安排和开展, 确保工作有组织, 实施有平台。具体到高崇山实际, 可以考虑成立由办事处牵头, 公安、市政、劳动、教育、文化、卫生、科协、工商联等单位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常设人员机构, 真正把新市民的教育引导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3资金到位。 考虑把其运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决算,结合高崇山实际情况,根据人口总数,按一定的比例投入。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落实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确保物尽其才。4责任和考核到位。 只有良好的工作机

9、制才能确保良好的工作成果的实现。提升“新市民”素质涉及众多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相关工作责任落到实处,才能确保该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涉及部门应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安排,共同努力,协调联动、有序推进。同时,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按要求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按目标计划完成,确保成果的巩固。(二)理清思路,以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新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提高现代市民素质,要以教育为本,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成果。在教育中提高“新市民”的思想认识,改变其生活方式,掌握劳动技巧,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使“新市民”以新的文明观念全面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1以

10、爱国主义作为教育培训重点,提升“新市民”价值追求。以“八荣八耻” 为基本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逐步培养“新市民”树立责任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崇尚科学,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健全高尚的人格标准成为广大市民的追求目标。2区分群体需要,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新市民”根据年龄不同,可以分为青少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也不同。 针对青年少群体,应该认真严格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青少年群体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初的形成阶段,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必须狠抓“基础”,下大力气着手解决“新市民”下一代的素质问题,这

11、才是根本。针对中青年群体,要加强就业技术的培训教育,为中青年“新市民”全面提升素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新市民”建档立册,统一管理、掌握去向、统筹培训,一方面让“新市民”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针对老年群体,要多加关爱,让他们通过体会社会和政府的温暖来带动自觉行为。3注重开展社区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的影响作用。社区对人发展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了职业信息和劳动、生活的方式,而且影响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促使社区成员必须按规定的模式和法则去行事。因此, 开展社区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新市民”转变观念和素质提升有着

12、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和谐平安社区” 、 “文明家庭”、 “好媳妇好公婆”等一系列评比活动,使“新旧”市民相爱相助,相互容纳、互补。如“新市民”农村的刻苦耐劳,艰苦朴素,敢于打拼的作风带到社区“旧市民”中, “旧市民”的文明有礼,崇尚科学,热爱清洁卫生等良好习惯又影响着“新市民” ,这样“新旧”市民的互补作用,会使社区更能优化组合,更具生机活力。(三)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培养“新市民”的高尚素质和良好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相关部门应针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素质不适应发展的客观情况, 建立相应社会公约等制度。 同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坚持常抓不懈、有效地约束市民的语言和行为。用制度管人

13、管事,并将这些制度,公约等编成小册子, 在市民范围内发放,要求大家通过学习,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四)坚持典型引路和惩戒监督并重的原则,着力提升“新市民”素质从引导和制约人们的道德行为入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 警示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新市民”的带头作用。 “百闻不如一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市民”宣传教育中,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典型的塑造。他们有良好的品德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勤劳刻苦,敢于冒险,敢于创新,使普通的“新市民”看了感动、听了心动,受到启迪,奋起直追。在大力推进素质提升工程的过程中,严抓管理,强化监督,同时加强执法队伍的组织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14、,对一些不能用社会公德、道德手段来调整、约束的行为,就必须采取法律制裁的方式,从严惩处,强化管理,以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五)大力发展文明健康休闲产业,促进“新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由于科技进步大大缩短了社会生产必要的劳动时间,“新市民”才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发展多个方面的才能和个性。 人们通过参与各种旅游、娱乐、健身等活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要统筹规划,通过设立文化广场、图书馆、公园、商业步行街、电视广播、体育场馆、少年宫、老人活动中心休闲场所,来逐步引导和培养“新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为“新市民”提供丰富的消遣、娱乐和开心活动,充分发挥其爱好、兴趣、和才能,逐步培养和提升“新市民”的素质,从而使其从事先进的产业活动,有着较高的生活质量。只有当人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完整的人”、 “全面的人” ,城市才拥有自己发展的最重要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