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名词解释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144311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环境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环境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环境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环境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名词解释(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赤潮亦称“红潮”,是由于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在营 养物质十分丰富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在 水体表面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发生赤潮 的海水的颜色,随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异,一 般呈红色或近红色。夜光虫产生的赤潮呈桃红色, 鞭毛虫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赤潮色泽艳丽,耀眼 夺目,但危害极为严重。大量繁殖的“红潮生物”密 密麻麻地覆盖在水面上,使水的透明度降低,阳光 难以穿透水层,阻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和 隔绝了水中溶解氧的来源。而且藻类的呼吸和细菌 的繁殖,又加倍地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 溶解氧急剧减少,甚至出现缺氧,使水生生物窒息 死亡。所以,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并能

2、 使渔汛推迟,鱼群分散,难于捕捞,故对渔业危害 很大。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 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 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 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 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从贫营养湖营养湖沼 泽陆地的演变过程极为缓慢;人类的活动将 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 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将大大加速水 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浮 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 、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 ,在海中则叫做赤潮。 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

3、air pollution monitoring)是指测定 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 变化规律的过程。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在于识别大 气中的污染物质,掌握其分布与扩散规律,监视大 气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情况。 目前已确认的大 气污染物有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状和粒子状 两种状态分布于大气中。分子状污染物主要有硫氧 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卤代烃、碳氢 化合物等。粒子状污染物主要有降尘、总悬浮颗粒 物、飘尘等。由于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因而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应包括风向、风速、气温、 气压、太阳辐射强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的测定 。大气污染监测是大气质量监测的基

4、础。 大气质量监测 大气质量监测(air pollution monitoring)是指对 一个地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布点观测,并由 此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过程。大气质量监测通常根 据一个地区的规模、大气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源强、 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在这一地区选定几个 或十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大气采样点),进行规定 项目的定期监测。 我国规定的大气质量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可吸 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此外,可根据 区域大气污染的特点,选测苯并(a)芘、铅、总悬浮 颗粒物、氟化物等项目。监测人员根据监测结果, 对照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进行评价,从而得

5、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 结论。 环境质量 所谓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 环境总体或其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 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 表述。 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 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 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 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 量。 环境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指自然环境未受污 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 的基线含量。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 在各地区,由于自然物质构成与自然发展史的不 同,各种与生命有关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背 景含量也不同。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背景值。

6、该 值对于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趋势 预测预报,制定环境标准,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等 ,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在全球环境受到污染冲击的情况下,要寻找 绝对不受污染的背景值,是非常难做到的。因此, 环境背景值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能是相 对不受污染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 环境自净作用 环境的自净作用,是环境的一种重要机能。 自然界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自然环境也在不停 地变化着,绝对未受污染的大气、水和土壤是 不存在的。火山爆发,山洪海啸,雨水冲刷和 岩石风化等自然现象,以及生命活动中的代谢 废物,都给自然环境带来多种“异物”,造成污 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

7、 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 状态的能力。一般,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 用。 1、大气的自净作用: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自 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 ,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 较重粒子沉降到地面;或是在雨水的洗涤作用下返回 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得以净化。但 当大气中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 污染。 2、水体的自净作用:当“异物”进入自然水体后,可 溶物或悬浮性固体微粒,在流动中得到扩散而稀释, 固体物经沉淀析出,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 物理净化作用。进入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生物活动 ,尤其是微生物的作

8、用,使它分解而降低浓度,这是 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在水体中污染物还可能由于氧 化、还原、吸附和凝聚等而使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 化学性的净化作用。通过水的上述各种自净作用可使 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况。但如水中的沾 染物数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受到污染。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 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 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 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 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 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 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

9、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 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 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 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 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 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程序包括: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 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监测区域呈现 的特点,进行周密的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调查各 种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和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包括:地理 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 展

10、状况; (2)确定监测项目。应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结合 本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来选择,同时还要 测定一些气象及水文项目; (3)确定监测点布置及采样时间和方式。采样点布设得是否 合理,是能否获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前提,应予以充分重视; (4)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 (5)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 (6)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 由于监测误差存在于环境监 测的全过程,只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 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才可能得到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 ,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能上报。 污染源 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

11、环境产生有 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按属性可 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 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 山。 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 源。后者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按排放污染的种类,可分为有机污染源 、无 机污染源、热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放射性污 染源和同时排放多种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 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 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叫污染物。 污染 物分为自然形成的和人类活动产生的两种。环境科 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 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

12、污染 物、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 ,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 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 的变化,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 染物也称为原生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 染物)。此外,为了强调污染物对人体的某些有害 作用,还可划分出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可 吸入颗粒物以及恶臭物质等。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 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 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 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

13、破 坏了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 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经过 妥善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 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 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 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其中第一项是水体污染的主要 因素。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 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益严 重。 水污染点源 水污染点源是指以点状形式排放而使水体造 成污染的发生源。一般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 染源产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经城 市污水处理厂或经管渠输送到水体排放口, 作为重要污染点源向水体排放。这种点源

14、含 污染物多,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的排放,具有季节性和随机性。 水污染面源 水污染面源也叫做水污染非点源,是以面 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而造成水体污染 的发生源。坡面径流带来的污染物和农田 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造成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面源带 来的大量氮、磷等所造成的 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类2006-04- 21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 ,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我国于2002年修改颁布了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在标准中,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 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类 主 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 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 的索饵场等;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 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 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 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 主 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 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 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