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44220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心理问题的识别判断心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既与生物因素有关,更离 不开环境,会受到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随时发生 改变。因此,对心理活动及其异常的判断,就要运用 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分别从社会、心理、生理等多 个方向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较 科学的结论。这里的心理问题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 病。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异常o1.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 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 够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 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 状态。(叶一舵,2001)o其一、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功能

2、(机能) 状态,个 体自我调节功能(机能) 的自觉发挥是这种状态的内 在的规定性。o其二、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的状态 。o其三、心理健康作为心理的一种功能, 它既是一种 状态, 也是一个过程。o其四、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内外条件的制约。o2.心理异常:心理变态、相关的术语还有心 理异常、行为异常、心理障碍、精神障碍、 心理问题等,这些术语会交叉使用。o心理异常的实质是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 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 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谓功能障碍,在医学 上常常是指那些与器质性病变相对的、难以 用一般的检查方法所证明的障碍,而这些正 是心理异常的特征。 二、一般心理问

3、题的基本特征o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主, 因此有必要找到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的 其他类型“ 质”的区别,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 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根据这种思考, 上海师大傅安球(1999)认为, 一般心理问题 与其他各种类型的心理异常相比较, 应该具 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而这些基本特征则可 被视作一般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第一, 一般心理问题具有特定的情景性o与特定情境建立稳定而独特的联系。o例如: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尽管也有明显的情景性,如第一 次登台表演、第一次驾车外出时的过度紧张等, 但这种情景性是极 其广泛的, 大凡“ 第一次”都有可能产生这种过度反应, 因为“ 第

4、一次”碰到某种情景, 无经验可言, 心理准备就有可能不足而张 惶失措。同时, 正常心理活动中的过度反应也能因某种情景的反复 出现使致不断适应而逐步缓解以致消失, 如经常登台演出、经常驾 车外出, 则必定习以为常而不再出现过度紧张反应。然而一般心理 问题作为心理异常的一种表现则不然, 即一般心理问题仅由特定的 情景所诱发, 在其他情景中则不会出现。如学生考试情景中的过度 紧张反应心悸、手颤抖、冒冷汗等只对“ 考试情景”“ 情有独钟 ” , 在其他情景即使是在第一次出现的情景中也不会产生如此强 烈的心理反应。而且即使特定情景屡屡出现, 如考试情景反复出现 , 具有对考试存在过度紧张反应的学生, 也

5、不会由于逐渐适应而有 所缓解, 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愈演愈烈, 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甚至 昏厥等使人难以理解的剧烈反应。当然, 如果对考试情景的过度紧 张反应因不断适应而有所缓解乃至消失, 则就不能列为一般心理问 题, 或者一般心理问题业已得到了自我矫正。o第二, 一般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和暂时性。o一般心理问题并不是经常出现也不是持续出现的,只有 在为数不多的特定情景的刺激下才会发生, 而在其他情 景中则不会出现类似心理问题, 即具有某种一般心理问 题的人, 在大多数非特定情景的时间里, 并不表现出心 理异常问题。如对考试具有过度紧张反应的学生, 在其 他非考试情景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表现正常, 是一

6、个心理 健康的人。o同时,一般心理问题也不稳定, 大部分一般心理问题都 会自行缓解甚至自行矫正, 有的一般心理问题也会累积 、迁延、演变而发展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心理异常。如对 考试情景的过度紧张反应就会或者因心理自我调整而逐 渐缓解、消失, 或者久而久之演变为考试恐惧症。o第三, 一般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 变化。o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微的心理异常, 是正常心理 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不存在因精神活动损 害而伴随的诸如自知力和定向力缺损、智力迟 滞、情感淡漠、病态幻觉、妄想以及各种程度 的意识水平降低和丧失等病理变化现象。也就 是说, 一般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活动和心理状 态的病理性症状,

7、不存在与常人比较有明显不 同的各种病理性精神症状。这是区别其他类型 心理异常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三、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心理健康的标准(叶一舵,2001)心理健康的的本质是适应。这包括心理适应与社会适应、 生存适应和发展适应。适应是个动态的平衡过程,具 有发展机能。1 比较判断法o此方法主要是将个体目前的心理活动,从不同的角 度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首先要有一个正常 的判断标准作为比较和参照。 1.1 纵向比较法o这是将个体过去若干年一贯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 作为正常参照,即将个体现在的行为表现与其过去 贯的行为表现进行比较,看其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是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1.2 横向比较法

8、o这是将多数人的总体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作为正常 参照,即将某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周围多数人的心 理活动比较,看其差别是否非常明显和显著,持续的 时间是否超出了合理的限度或强度。1.3 背景比较法o这是将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与其所生活的 背景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对照。任何人的心理活动 都是对环境的反应,所以应该注意结合人的心理背 景及其所处具体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 这种心理反应失去了环境的依托或与环境变化无关 ,或反应不恰当,都提示有心理异常的可能。如,得 到了父母去世的消息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伤心 、自责等负性的情绪体验,但如果难过、伤心等情 绪低落的出现没有任何原因,或持续的时

9、间比较长, 或强度过大,就有心理异常的可能。2 常识判断法o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我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的认识与了解进行的粗略的和非专业的判断。这也是自古沿袭 下来的区分正常与异常行为的大致标准,是一种感性标准。因此 ,这种判断方法实际也是一种比较的方法,是将人们的常识作为 正常参照。 2.1 是否有怪异离奇的言谈、思维、动作和行为如果个体的言谈内容、思维活动方式及动作行为等多方面的 心理活动都与其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其自己的身份 和当时的境遇等不相一致,显得离奇、怪诞,令人不可思议,难以 接受和理解,我们一般就会认为该个体出现了异常心理。 2.2 不当的心理体验和表现大多

10、数人之所以被认为正常,原因之一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 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基本是适当的,不是过分的或不足的。反应 过度了,可能被认为是异常,而相应出现的心理活动却没有出现, 也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o2.3 社会功能的完整性o每个人都要完成某些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 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并起到相应的社会作用。如果 个体长期承担不了自己的社会功能,扮演不好自己 的社会角色,就可能被认为心理活动不够正常。o2.4 影响与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正常工作o个体生存在社会环境中,其言行举止必须与环境、 与他人互相协调,不能给他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干 扰,否则就将被认为是不正常。3 专业判断法o3.1 个体主观的

11、内心体验o 由于心理现象的主观性,所以个体心理是否出现了异常,首 先就是根据个人自己内心的主观体验判断,而这些主观体验一般 是难以被看到的。如,能体验到自己内心出现了焦虑、紧张、担 心、害怕、恐惧、抑郁等不愉快的感受,或感到可能控制不住自 己的言语和行为等。o 这种异常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参照自己本身的经验,根据过 去几十年对自己内心的感受、理解和体会做出来的。参照这个 标准,个体才认为自己目前的心理出现了异常。一般情况下,个 体的这些异常心理体验被认为是个体的主诉症状。这种判别标 准最常用于各种比较轻度的心理障碍者身上,如很多罹患神经症 者就是以这种主诉症状为主的。o但对于严重的精神障碍者没有

12、精神痛苦的状况却不适用。o3.2 其他人的主观社会经验o这是基于群体对某个体的认识和了解,是他人的经 验,或者说是观察者对某人的认识和看法。根据群 体的社会经验,某个体在类似社会环境中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出现过某些行为,但在最近一段时间,这些 情况却频繁的发生在该个体身上。如,一个平时少 言寡语、不善言谈、性格内向、讨人喜欢的人,却 忽然变得非常外向开朗,整日话语不断,喋喋不休, 令人生厌。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该个体出现了 心理异常。o也存在集体的堕落和失态的危险。3.3 社会文化方面的判断标准o这是一个适应性标准,即观察个体是否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每个个体都生活在特定

13、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 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依照自己生存、生活的社会 对自己的规范和要求来行事的。个体的行为举止乃至言语思维等心 理活动,都是适应各种道德规范、社会准则、法律法规等的要求和 约束的结果。o而所有的社会都对正常与异常、健康与疾病有一套内容广泛的社会 规范,它是由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信念所决定的。在不同的文化 背景中,这些社会规范并不统一,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中,在不同的 场合、对不同的人群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同一行为表现,不同的文 化可能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是用各种社会道 德规范、社会准则、法律法规等作为判断个体心理活动正常与否的 参照标准的。凡是能

14、适应这些社会道德标准、规范、法律等社会潜 规则的心理现象,就被认为是正常的,不能适应就被认为是异常的。o例如:一个人赤身裸体在大街上走中国人认为其疯了;西方人 认为他是个嬉皮士或者持不同政见者;同性恋者的认识。o 由于存在着时代变迁、地域差别、社会文化迥异、 风俗习惯不同等因素,所以对心理障碍的各种症状表 现也不能一成不变地去看待。如,虽然社会上罹患心 理障碍的人有很多,其症状表现也变化多端,但所有这 些表现中的非典恐怖症状则是从2003年春天,当人们 知道了非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之后才出现的。在此 之前,无论其心理症状多么复杂和变化多端,也都不可 能有非典恐怖症状。所以,如果个体不能再按照

15、社会 所要求的方式行事,出现了不适应社会的情况,就很有 可能被认为出现了异常。再譬如,有人没有任何明显 原因出现了半夜不睡觉,并攀扒房间中的暖气管道玩 耍的行为。如果此人是一名刚满周岁的幼儿,没有人 会认为他的表现不正常;如果此人是成年人,那我们就 完全有理由怀疑他的这种行为是否正常。3.4 统计学的判断标准o这是利用数据来衡量和说明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方 法,是现代西方科技产物,来源于心理测验的结果。 这些结果显示,人群中各种心理状态基本是呈正态 分布的。绝大多数人( 95%以上)的心理特征居于中 间范围,被认为是正常的,而处于两端的少数人则被 认为是处于偏态或异常的。这种统计学的标准为将 心

16、理特征的数量化提供了依据,并且检查方法规范, 容易操作,结果相对客观、直观,可以进行相互之间 的比较和对照。因此受到了较普遍的欢迎。各种心 理测验实际就是应用了这种统计学的判断标准。o3.5 医学判断标准o这种标准是从心理现象的生物学属性角度考虑的, 是把各种异常心理现象当作躯体疾患来看待。认为 个体身上如果出现了被认为是病态的心理现象或行 为,或存在着相应的病理方面的证据或根据,就可以 认为是属于某种心理障碍。如,颅脑受到外伤或罹 患脑炎后,可能引起个体的智商水平下降,可能还会 出现其他异常心理活动。这种医学标准由于具有可 测量的、较客观的生物学指标,实际就把心理障碍 的判断标准纳入了纯粹医学模式。o3.6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o这种标准认为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 当为正常,心理发展水平较同龄人明显偏低 者为异常。o这一标准主要的问题是,客观性不够,缺乏 操作性,另外也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对心 理发展水平偏高者的解释缺乏力度。o3.7 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 o人本主义学者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天 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的人才是健康的。主要代 表观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