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崔彤,壹,贰,叁,肆,伍,崔彤简介,崔彤主要荣誉,崔彤作品目录,崔彤建筑评价,设计师思想,陆,崔彤主要论著,总结,柒,崔彤,,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01-01 籍 贯: 中国 民 族: 汉族 现任职称: 副院长、总建筑师 最高学历: 硕士 电子信箱: cas-cch@ 毕业学校: 清华大学建筑系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荣誉 1,·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设计/建成:1999/2002,建造地点:北京中关村,建筑面积:41000㎡ 获建筑部优秀工程建筑设计一等奖 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建筑设计一等奖 获国家鲁班奖 获第六届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建筑创作二等奖及十佳建筑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楼 设计/建成:2001/2003,建造地点:北京中关村,建筑面积:65300㎡(一期12769㎡) 获第八届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建筑创作二等奖及十佳建筑奖·上地科实信息城 设计/建成:2000/2004,建造地点:北京海淀区上地,建筑面积:86500㎡ 获第七届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建筑创作二等奖及十佳建筑奖,建筑师荣誉 2,·中国科学院IT创新楼 设计:2000,建造地点:北京海淀区,建筑面积:91000㎡ 获第七届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十佳建筑奖·北京海淀医院门诊科研楼 设计/建成:1998/2003,建造地点:北京海淀区,建筑面积:53000㎡ 获第六届首都建筑设计汇报展建筑创作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科研楼 设计/建成:2000/2002,建造地点:北京中关村,建筑面积:8100㎡ 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报展建筑设计二等奖,,·上海建平、美国费城中学 设计/建成:2001/2003,建造地点:上海浦东张江,建筑面积:101600㎡·东莞理工学院行政办公楼、经管学院教学楼 设计/建成:2002/2003,建造地点:东莞松山湖,建筑面积:24000㎡·辉煌时代大厦 设计/建成:2002/2004,建造地点:北京中关村,建筑面积:64289㎡·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楼 设计/建成:2002/2004,建造地点:北京中关村,建筑面积:3000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设计/建成:2002/2004,建造地点:北京朝阳区大屯路,建筑面积:42900㎡·北京太伟高尔夫休闲渡假村 设计/建成:2002/2004,建造地点:北京昌平,建筑面积:35000㎡·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 设计/建成:2002/2006,建造地点:法国巴黎,建筑面积:4100㎡·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 设计/建成:2003/2005,建造地点:中国烟台,建筑面积:960000㎡,崔彤作品目录,建筑作品,化学工业出版社 1,建筑的设想就是“森林中的书屋,有童话的意味。
冬天的时候窗户被全部关上,建筑一片寂静;夏天的时候则是另一番景象—开敞的北立面最大限度地与外界沟通,开启扇、绿色百叶窗以及空气缓冲层设计,好像枝叶繁茂,一片郁郁葱葱化学工业出版社 2,建筑立面的“条码”,有时像一个巨构的书架,倒是增加了几分“书”的厚重化学工业出版社 3,最有趣的是我们发现,机器“生产”的印刷品转化为思想“活动”编辑,有着相似性的“加工流程”这一特殊性暗示着活动行为的转变—设计过程转变为“编辑加工”过程做设计像是在做“改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4,化学工业出版社 办公楼在公园一边,周围树木茂盛建筑本身由混凝土建构,体量庞大、形态粗野我们不希望它成为公园中的庞然大物,而是希望它与自然和谐地对话在粗鲁中的诗意化学工业出版社 5,中科院图书馆 1,,中科院图书馆坐落在北四环从四环辅路,也就是图书馆南向,就可以找到图书馆的入口但那其实不是主入口真正的主入口是西向入口中科院图书馆 2,“现在的图书馆更多地变成了精神的象征,有点科学仪式的感觉崔彤指出,科学院图书馆是一种精神象征,由此从入口到进入图书馆阅览室的一系列空间被设计得颇有仪式感中科院图书馆 3,中科院图书馆的“空间单元”的还原正是从合院中抽取最本质要素进而转化为“类合院”原空间序列被有意设计成阅读建筑过程。
图书馆整个建筑平面是U形,“因为图书馆要南北向采光而主入口选择西向,就是因为西向不好用从广场到大台阶,再进入内院,再到中庭,经楼梯再到阅览室,传统的空间序列,“只是想要恢复古典空间中感觉性建筑的本质含意中科院图书馆 4,,,中科院图书馆 5,这个颇为中国传统的建筑一出来,得到了许多建筑家的好评大家看不到楼台亭阁,但是可以看到中国的风格,”,中科院研究生教学楼 1,,地处人文环境理想,科研文化浓厚的中关村基础科学园区,不足的是用地局限,限制较多突出的问题是一期教学楼位于四面约束的狭长地段中科院研究生教学楼 3,教学楼的主入口借助于,中科院数、理、化、天生六大学科关系中演变出六种变化的墙面从第一块垂直到最后一块水平面,经历了四个墙面,逐渐演化的过程美片选择15度,直到最后一片变为水平中科院研究生教学楼 2,新旧之间的有机性并非图形上简单的对位关系,而是教学单元可弹性生长的逻辑 一期教学楼中合班教室和单元教室两种不同类型的并置是设计的主要矛盾这导致了南北两列不同类型教学单元的布局空间的特质和趣味由此而引发中科院研究生教学楼 4,从量变到质变的数字式变化,表面是一种渐开式的复合运动轨迹。
包含着选择和平移两个向量但超越这层游戏班的规律,旨在寻找一个理性的思辨,并以婉转的态度诠释“引导”、“启发”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法则中科院研究生教学楼 5,多重信码的含义是一本厚厚的书缓慢的打开,而又瞬间凝固,而这一动态语言是源于东方的含蓄精神,从潜藏于内部的力量由内而外引发——连同内庭的阳光和绿化,知识和信息一同乍泄总的来说:崔彤是一个尝试将中国传统的文明如何在现代的建筑中展现出来,摒弃大屋顶的显明中华古典语言,将中国建筑中民族的情怀消化吸收于现代建筑之中,巨大庄严的劲味彷彿回到古老的那个年代里,看到的是一种现代建造艺术中以柱与梁的结合所产生的传统架构体系的转换,并体现传统合院空间的印象,将古典精神与现代理性做融合,体现文化与技术的工艺精神,带有点折中意味的初探崔彤认为:“我们现在做的建筑好像既不科学,也不艺术,建筑始终是徘徊在两者之间的 说到理性和秩序,有的建筑师把秩序作为一个准则,作为方法论这种经典的法宝我们至今一直在延用但必须承认,“秩序”的观点和原理也存在于发展过程中而“无序”就如同一个掉在地上的散碎的盘子,充满了一种不可预知的随意性其实在自然社会中,无序和自然状态是常态的,世界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
自由和自然并不代表无序,自由的极端状态是无序,无序和有序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两者的融合,让人心动设计师思想,,,办公:办公建筑应该作为城市文明记录的象征崔彤认为办公建筑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应该具有都市性,第二是城市的品质,第三个层次是建筑的品质设计师思想,,设计师思想,关于材料:目的是再现工业化加工及工业化装配的过程,用单一预制构件的排列组合装配出并不单一的产品故意让工人砸得粗糙一些,表现一种“粗鲁的诗意”,让人体会工业时代的那种“机器般的铿锵”设计师思想,关于电影:崔彤觉得最接近建筑的艺术不是绘画,也不是音乐,而是电影电影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一种艺术,一个是视,一个是听 影响城市的建筑体系——建筑师崔彤谈平衡体系中的空间秩序:平衡体系明显的特征是一种中间状态,中间是在矛盾中建立一种秩序, 强调艺术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合而不同,艺术要素如果简单相加并没有意义,重要是在重叠过程当中寻找交集,寻求突破对于传统建筑处理:从传统架构向未来建筑的转化当中,中国传统的架构体系,与西方古典在其发展中不断交流,并可以重新建立起新的中国的架构体系 .将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古建形式符号怪诞地结合在一起,一边是洋建筑肆意挥舞着。
是功能现代的建筑,又深得中国建筑文化的神韵(而不是形式),设计师思想,,·《交融的建筑------一种建筑设计方法论》 《建筑师》87期(1999年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创作体会》 《建筑学报》2000年10期·《创造与建造》 中国建筑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报告·《还原的建筑—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世界建筑》2002年4期 ·《时空艺术的建筑》 《建筑学报》2003年2期 ·《城市的角色》 《建筑学报》2003年8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即兴演作》 《世界建筑》2003年12期·《民族建筑文化的设计理念》 《文艺报》2004年7月10日·《限制与创新》 《建筑创作》2004年11期·《向电影学习---变化于存在中的建筑学 《建筑创作》2005年1期·《城市·记忆·影像》 《建筑创作》2005年1期,崔彤主要论著,总结:,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包括建筑文化开始与世界有交流。
当时,在建筑界,历史主义、文脉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混为一谈于是北京到处出现了“亭子”、“帽子”、西客站、新大都饭店……一大批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建筑平地而起大家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符号性的东西,就将最显眼的摆出来了 崔彤在设计中把材料和科学结合,同时在办公建筑中改变以往的只是功能建筑的意向走向那种与中国传统空间的神韵相结合,在对于中国自己风格式建筑的探索做出很大贡献,在结构上突破西方建筑结构形式,回归中国传统结构的演变也是把建筑的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起来但是对于中国建筑的导向性不强,没有突破西方建筑的影响 ,虽然 有了神韵但是没有空间,没有明显表达出来制作人: 装艺A1201班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