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保健方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471355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医保健方法(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常用中医保健方法 第一节 灸 法 学 n 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 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 者欢迎。灸法就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柱或艾条, 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 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 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 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 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 之不到,必须灸之。”均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之不足。n 灸法可能是在热熨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据推测,原始 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防兽时,有时可能会

2、被迸出的 火星烧灼烫伤皮肤,但同时这种局部的烧灼也可以减轻某 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情形反复多次出现,就使人们受到启 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茎叶作燃料, 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 ,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 要的灸治原料。 一、材料的制作方法 n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 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 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 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n1艾炷的制作 n将适量艾

3、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 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n2. 艾卷的制作 n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 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 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n3间隔物的制作 n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物等。在施灸前 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 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

4、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 净后捣烂成泥。药物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 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二、施灸方法千金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 上后下。”临床操作一般先灸上部、痛部、 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运用,不可拘 泥。 1、直接灸 又称艾柱灸n1、直接灸 又称艾柱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 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 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n(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 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

5、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 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 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 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 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 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 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n(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 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 ,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 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 可

6、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 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 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施灸步骤n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火柴、镊子 、弯盘。n (2)操作方法:n 将艾绒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n 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n 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 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n 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 2间接灸n 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n(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

7、-0.3厘米的 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 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 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 、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n(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 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 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n(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 置大艾炷施灸。图149。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 等。 n(4)隔附子

8、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 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 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 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施灸步骤n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火柴、镊子、弯盘 ,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 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 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n (2)操作方法:n 暴露应灸部位。n 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n 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n 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

9、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3艾卷灸n(1)艾条灸 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 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 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 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 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n(2)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 ,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 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 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

10、于施灸部位的两侧, 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 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n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 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 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施灸步骤:n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 时备艾灸盒。n (2)操作方法:n A、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 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n B、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n C、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 免脱落在病人身上。n D、腹部

11、、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即 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灸盒放在 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 的目的。 4温针灸n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 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 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 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 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 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 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 温灸器灸n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 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 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 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 器之盖扣好,

12、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 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四、灸法的作用 n本章正指出“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 。因此,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对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为适 宜。n1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可用来治疗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 及气血虚引起眩晕、盆血、乳少、闭经等证。n 2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可用治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 、阴挺及寒厥等。n 3艾灸有消瘀散结的作用。对于乳痈初起、瘰疠、疗肿未化脓者,有一定疗效 。n 4常灸大信、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

13、,增强抗病能力, 起防病保健的作用。千金方说:“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 瘥,则瘴疠温 毒气不能着人”。n 5隔姜灸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可用于外感表证、虚寒性呕吐、泡泻 、腹痛等。n 6隔蒜灸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可用于疗肿疮疡、毒虫咬伤、对哮喘、 脐风、肺痨、瘰疠等也有一定疗效。n 7隔附子饼灸有温肾壮阳作用。可用于命门火衰而致的遗精、阳痿、早泄等。n 8隔盐灸有温中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可用于虚寒性呕吐、泄泻、腹痛、虚 脱、产后血晕等。n 9温针灸具有针刺和艾灸的双重作用,一般针刺和艾灸的共同适应证均可运 用。 五、灸法作用机理 n1 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14、 n1.1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 n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 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n2 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 n3 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 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 六、灸量与灸效的关系 n实验证明,灸量与灸效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例如据一组 879例次的实验统计,用底面积6mm2、高8mm2的艾 柱灸,平均19.6壮出现循经感传,随着壮数的增加,感传 逐渐由线状加宽呈带状,速度也逐渐加快。不同灸量对“ 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也有不同影响,艾灸命门 三壮组与羟基脲组相比,差别不显著,但五壮组与羟基脲 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虽然艾灸命门可以纠正 “

15、阳虚“动物的虚损症状,但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的水平 来看,采用五壮要比三壮为好。 n然而,灸量与灸的关系,并非都是灸量越大疗效越好。例 如,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的效果,一般都以第1、2次 艾灸较明显,第3次以后效果则较差。因此,临证时必须 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灸量。 常见病证(1)脾胃虚寒性胃痛:灸中脘(隔姜灸)、内关、 足三里。n (2)脾虚型腹泻:灸天枢(隔姜灸)、神阙(隔盐 灸)、足三里、肾俞、脾俞。n (3)虚脱、四肢厥逆:灸百会、神阙(隔盐灸)、 涌泉n (4)虚寒型痛经: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n (5)虚寒性腰痛:肾区放灸盒n (6)风寒湿痹:局部关节临近穴位n (7)恶

16、心、呕吐、急性腹痛:脐部隔盐灸n (8)未溃破之疖肿处隔蒜灸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n(一)禁忌证 n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 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 、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 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n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 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n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 附近,均不宜施瘢痕炎。 (二)注意事项n1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 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 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 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 影响疗效。 n2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