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恢复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259142 上传时间:2018-07-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恢复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医学恢复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医学恢复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医学恢复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医学恢复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恢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恢复(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思考题 1、何谓恶寒发热,壮热,潮热,寒热往来。 2、同样是出汗,自汗、盗汗有什么不同。 3、如何分辨疼痛中胀痛、刺痛、隐痛。 4、脉诊的部位,正常的脉象又称什么,其基 本形态怎么样?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5、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洪脉细脉、各主什 么证。 6、滑脉、涩脉、弦脉、紧脉其脉象的形态怎 样,各主什么证。第七章 辨证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辨证辨别 、分析 疾病的证候,对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做出判断,最后概括为具体 证名的过程。辨证的过程也是诊断的过程。从整体观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 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 病的病因、病位、性质和正邪之间的关系,从

2、 而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一般辨证过程: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 收集的资料(病因、症状、体征)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盛 衰情况及其内在联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作出诊断辨证过程辨证过程l辨辨认,辨别。l证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病 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 对比等各面的病理概括。l症症状。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中反映 的个别、表面、外在的现象。例:有一病人近二天咳嗽,吐黄脓痰,口渴,身热 恶风,头痛有汗,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l病因:外感风热l病位:肺l性质:热证l病机:风热袭表 肺卫失宣l正邪盛衰;疾病初起,邪气盛,正气不虚l 正邪相搏属实

3、证l诊断:风热犯肺证l症、证、(征)、病 症症状,指患者察觉到的异常感觉和医 生发现的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如头痛、腹痛、发热等 证证候、证据之意。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 括。l它反映了疾病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性质 以及邪正关系和发展趋势,它揭示了疾病的 本质。l如 风热犯肺证 肝气郁结证l征体征,是疾病发生时机体表现出来的异常 l 征象。l病中医学中的“病”常指病史和临床表现具有 l 一定的共同特征、不因个体、环境或病因 l 的差异而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的概括。 一种病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的证候,不同的疾病在病程中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候。由此可见,“证”比“症”、“体

4、征”有更多的内涵,比 “病”更具体,更贴切。症、证、病的联系与区别症、证、病的联系与区别l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外在表现) 是辨证的主要依据。l疾病:是临床表现(症状)的病名。l证:疾病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症状的病理 机制的概括,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是 疾病的本质反映。l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学形成了一整套比 较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l 脏腑辨证各种内伤杂病l 总纲 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各种急性热病三焦辨证各种辨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疾病 本质 进行剖析,不同的疾病需选取不同的辨证方法 ,才能取得良好诊断结果。l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

5、。l任何一个病证,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 l论疾病的类别,不属于阴便属于阳;l论疾病的性质,不属于热便属于寒;l论疾病的部位,不属于表便属于里;l论邪正的盛衰,不属于虚便属于实。l其中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八纲辨证又是其他各 种辨证的总纲。l尽管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 本上都可以运用八纲辨证加以概括。八纲证候相 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可以出现兼证也可以 发生转化。l 八纲辨证简表疾病部位性质邪正情况总纲表里热寒实虚阳阴l (一)、 表里辨证l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内外和病邪深浅 的一对纲领。l病变在皮毛、肌肉、经络表证l肌表受邪,多在疾病的初期,一般病多轻浅。l病变在脏腑、气血、

6、骨髓里证l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在里,一般病多深重。l辨别表证里证可以确定病位所在,了解病势进退l病势由表 入里(病加重)l病势由里 出表 (病势减轻)l表证l是外感六淫之邪,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肌表所 致的外感病证。l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l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 脉浮,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 痒痛、咳嗽等症状。l证候分析 发热外邪侵入肌表,正气奋起抗争,邪正交争 。 脉浮脉气鼓动于外。 恶寒或恶风卫阳被遏,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l头身疼痛邪气郁滞于肌表,气血不流通鼻塞流涕 咽喉痒痛 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外邪从皮 咳嗽喘促 毛口鼻而入。内应于肺,肺失宣发

7、l苔薄白脉浮邪气在表,病情轻浅。l表证因外感寒热不同,病情有虚有实故可分为l 表热证l表证 表寒证l 表实证l 表虚证l 二、里证l里证l是病变部位较深,病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 。l 表邪入里病因 外邪直中脏腑l 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l里证的范围很大,寒热虚实证,五脏六腑,气 血阴阳各种虚实证。l特点:病程长、部位深、病情重。l外感病由浅入深、表证转为里证标志着病情加 重。其具体内容见寒热虚实辨证与脏腑辨证。三、表证里证的鉴别三、表证里证的鉴别l 表证 病因 外邪(六淫)病位 浅表 病情 轻 病程 短 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鼻 塞,咳嗽苔薄,脉浮。里证表邪入里、外邪直中、各种 原因引起脏腑

8、功失调。深重长高热、神昏、口渴苔黄脉数 畏寒肢冷,腹泻苔白腻脉迟l(二)、寒热辨证l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l其本质是体内阴阳平衡失调。l阴盛或阳虚者表现为寒证l阳盛或阴虚者表现为热证l一、寒证l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 抑制或衰退的证候。久病内伤、阳气耗伤l病因 外感阴寒之邪l 过食生冷、寒从内生l临床常见表寒、里寒、虚寒、实寒l临床表现:各种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 的有:l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倦卧,口淡l不渴,痰涕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l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l证候分析l恶寒喜暖l面色苍白 寒邪所伤,气血凝滞,阳气虚l肢冷倦卧 损不能温煦机体,机能衰

9、退l口淡不渴阴寒内盛,津液未伤l痰涎涕清稀、尿清阳虚有寒,气不化津l大便溏寒邪伤脾,运化失司l舌淡苔白润滑阳虚不化,寒湿内生l 迟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脉l 紧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拘急l治法l祛寒温阳l二、热证l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表现为机体的机能 活动亢进的证候。l 外感温热之邪寒邪入里化热l病因 七情郁而化热l 过食辛辣,饮食不节内生火热l 房劳过度、久病伤阴、阴虚阳亢l热证包括表热证、里热证、虚热证、实热证l临床表现l各类热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凉 ,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或吐血衄 血,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 黄而干,脉数。l证候分析l恶

10、热喜冷热为阳邪,阳热偏盛l痰涎涕黄稠 大热伤阴,津液亏损l 小便短赤 l口渴喜冷饮津伤则饮水自救l面红目赤火性炎上l心神不宁热扰心神l吐血衄血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l大便秘结肠热津亏,大肠传导失司l 红苔黄见热证舌l 干少津伤阴l脉数阳热亢盛,加速血行l治法l清热泻火 辅以燥湿、凉血、息风、解毒寒证与热证鉴别寒证与热证鉴别寒证 怕冷 口渴 不渴或热饮不多 面色 苍白 四肢 不温 小便 清 大便 稀溏 舌象 舌淡苔白 脉象 迟或紧热证 发热 口渴喜冷饮 红赤 灼热 短赤 干结 舌红苔黄干 数l (三)虚实辨证l虚实辨证是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一 对纲领。l虚正气虚 实邪气亢盛l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

11、虚。l 邪 虚 虚实辨证是了解病体 盛衰,辨别疾病属l 正 实l 扶正 治疗时确定 主要依据。l 祛邪l一、虚证l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减弱,抗病能力低 下所表现的证候。l 先天不足成因 情志内伤,饮食失调l 劳逸过度,l 后天失养 房室不节,产育过多l 久病失治l各种虚证表现不尽一致,临床有气虚、血虚、阴 虚、阳虚的区别。l1、气虚证l气虚证是指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所 表现的证候。l临床表现l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l自汗畏风,动则诸症加重,舌淡脉虚弱。l证候分析l面色无华l少气懒言 气虚不足,脏腑功能语声低微 气血不充,中气不足疲倦乏力l自汗畏风气虚卫气虚衰,不能固

12、摄温煦肌表l 动则耗气 故动则诸证加重。l舌淡脉细皆为气虚之象。l治法:补益中气l方剂:四君子汤l2、血虚证l血虚证是血液亏少,濡养脏腑、经脉、组织、器 官的功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昏眼 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经量少色淡延期 甚或闭经,脉细无力。l面唇舌爪甲舌体皆成白色血虚则肌肤 失养 。l头晕目花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 心悸多梦血虚心失所养,神失所倚心神不宁 。l手足发麻血虚经络失滋。 妇女经量少l经色变淡 血海空虚,冲任失充l经期迁延l甚至经闭l脉细无力血少脉管空虚,失于充盈。l治法;补血养血l方剂;四物汤l3、阴虚证l阴虚证是指机体阴液亏

13、损,阴不制阳,或虚热 内生所表现的证候。l临床表现l形体消瘦,心烦,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 ,颧红,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 质红少苔,脉细数。l证候分析l形体消瘦阴液亏损,骨骸肢体失其濡养l心烦手足心热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午后潮热盗汗颧红上不能滋润咽喉 口燥咽干 阴液亏损 小便短黄 l 下不能濡润肠道 大便干结 l舌红少苔 均为阴虚内热之象。l脉细数l治法: 滋阴清热l方剂: 六味地黄丸l4、阳虚证l虚阳由于体内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 证候。 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少气l l懒言,精神萎糜,自汗,口淡不渴,或喜热饮,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尿少浮肿,舌淡胖

14、,苔 白。脉沉迟无力。l证候分析l面色苍白 l神疲乏力 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l少气懒言 头面失养l精神萎糜l畏寒肢冷阳气不足,机体失于温煦l口淡不渴 阳气不足,阴寒内盛l渴喜热饮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 阳气亏虚,气化失司,水湿不化 尿少浮肿 舌淡胖,苔白 脉沉迟 皆为阳虚之象。 治法:温阳祛寒 方剂:肾气丸l 二、实证l是指邪气盛而正气末衰而出现的证候。一、外邪侵入人体病因 痰饮、水湿、瘀血、二、脏腑功能失调 食积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由于邪气的性质不同及其所在的部位不同。临床各 有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表现发热,形体壮实,精神烦躁,声高气粗,痰湿壅盛 脘腹胸胁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l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l证候分析l发热邪气亢盛,正邪交争,以致阳热亢盛l形体壮实邪气虽亢盛,正气未虚,邪正抗l 争激烈。l精神萎糜实邪扰心,心神不宁l胸胁胀满 l声高气粗 邪积于肺,肺气失于宣降l痰涎壅盛l大便秘结l脘腹胀满 实邪积于肠胃,腑气不通l疼痛拒按l热痢下重湿热下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