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748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昌学院讲座(内涵发展2015-09-)(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 与质量与质量建设建设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2015 年 9 月 10 日 西昌 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 压力与挑战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 选择与行动讲什么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 压力与挑战(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1. 事业长足发展,改革成就显著(1998-2014年)(1)规模急剧扩大高校招生数 :6 倍多, 在校学生数:6 倍多普通高校数: 1 倍多, 专任教师数:2 倍多毛入学率: 37.5%,

2、高考录取率: 75%(2)效益显著提高校均学生规模 : 近2倍, 生师比:近 1 倍(3)经费平稳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4%)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4)结构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层次类型结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5)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人才培养体制 招生和就业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6)大学功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转移(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2. 主要矛盾转化,发展方式转变(1)主要矛盾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迫切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

3、质量,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硬件、软件建设;师资队伍,传统、文化、校风学风,办学特色 矛盾凸显、下移(非理性竞争)办班热、辅导热、择校风、条子生、高考移民、考试舞弊 热点问题:质量、公平(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2)发展方式 重大现实问题与时代任务:如何不断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质量)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公平)如何逐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推进国际化) 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 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增长调结构(产业、需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区

4、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1. 社会职业及就业市场变化研究产业结构、社会职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市场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结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2. 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 大学改革滞后,培养模式落后 就业形势严峻(系统工程)“十五”1090万;“十一五”2700万; “十二五”3520万1998年以来,我国普 通高校毕业生数增加 7倍多(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3. 高教投资体制改革 大学生缴费上学,构建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学校多种渠道筹集办学资金 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

5、趋势的成本分担机制 受教育者 教育消费者 关注教育收益率,维权意识、民主诉求意识增强 提高教学质量及改善生活条件的诉求增加 状告学校法人案例增多,校方败诉率较高 重视学生权益诉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梳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自洽性),安全稳定(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1. 学科发展综合化探索:资源整合,跨学科研究和跨专业人才培养调整:内部学术治理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 2. 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缩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优化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重视大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

6、重道远3. 一些学科和技术领域孕育重大突破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前瞻性、系统性与实用性4. 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改变知识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传递方式由单向转向 多向互动,大学知识权威遭到威胁,教育实际效能受到质 疑(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知识传授者 学习伙伴(师生学习共同体)冲击: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室布局探索: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讨式学习,多样化、个性化培养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1. 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势

7、头迅猛 留学生数量大幅增加 2014年:出国留学人员:45.98万,11.09 %回国留学人员:36.48万, 3.20 %来华留学人员:37.71万, 5.77 %(203个国家和地区)2013/14学年:美国国际学生:88. 6万,8.1%(中国内地学生占31%, 21%;本科生 18%)出国留学美国学生:29万 教师国际流动明显加速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2. 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增长迅速到2012年底,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32个、办学机构43个 国际化课程、教材和课件的跨国流动和共享3. 教育理念和教育模

8、式的跨国传播和融合 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MOOC、翻转课堂、) 大学多元文化发展 拓展办学视野,借鉴先进理念,促进双向流动(四)教育国际化新挑战 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教育诸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以及不同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使得高校内涵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教育决策的难度明显增加,教育政策的出台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更为艰难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加强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教,是平稳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促进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高校办学主体地位加强,

9、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一. 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 选择与行动(一)科学确立目标定位(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五)营造优良校园文化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一)科学确立目标定位 体现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方向、使命) 符合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促进) 考虑学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资源条件) 适应生存发展环境(应对内部、外部挑战) 尊重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规律 发挥学校优势、特色 (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 找准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发展 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

10、应用型、学术型 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 一流、高水平、知名、有影响、重要地位 国际、国内、地方、行业 特色、优势(鲜明、突出、领先、先进) 实事求是,内涵清晰,形成共识切忌:盲目攀比、趋同化(攀高、就低) 求真务实,制定发展规划(一)科学确立目标定位(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 精英型、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 遵循教育教学、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选择权 研究、细化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社会需求) 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专业设置:科学、规范,科学的学科专业体系 准入、调整和和退出机制,专业内涵调整与更新 学科建

11、设与专业发展 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3.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夯实学科专业基础与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打破专业壁垒,加强跨学科/专业教育培育新兴学科专业,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先进、实用) 整体优化: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前瞻性、系统性、实用性)4. 注重能力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训练,首岗胜任与发展潜力(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5.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探索多样化、个性化教学 注重探究式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PBL、Seminar、capstone experience 、Case

12、 Study 等) 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 变革教学观念,学生主体、师生互动,合作、研讨式学习6.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评价、专业评价制度(内部,外部:政府、第三方、国际) 质量标准、指标体系、监控评价、反馈改进、制度建设 国际经验(资源使用效率、学生学习效果、保障体系的有效性)(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1. 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聘任、考核,职称评聘,标准、资格、培训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与教师职业拓展能力提升教学水平、职业生涯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年龄、专业、职称、学位、学缘、专兼职、双师型 加强师德建设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学术规范、团队精神 改善生活待遇 体面生活、

13、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2. 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精干、高效,专业、敬业 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重视问题研究(主动性、开拓性工作) 开展干部培训(办学视野、管理水平) 职业生涯发展 扭转:重学术、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3. 生源 数量、质量、结构 培养质量、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1. 优化大学组织结构 学术治理结构(交叉融合、学术创新、规律) 党政管理机构(精干、高效,服务、研究) 教学组织形式 扁平化管理;管理重心下移( 大部制、学部制探索)2. 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泛化、越位、错位、缺位,学术生态

14、 克服“行政化”倾向、淡化“官本位”意识 各司其职、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制度保障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3.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人事聘任制度和考核制度 待遇高低、职务上下、人员进出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鼓励教育教学创新试验 学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试制度、学位制度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弹性学习制度、学分制 财经制度、资产制度、后勤改革与产业治理条件保障体系建设 常态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五)营造优良校园文化 大学文化: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大学的灵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内化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学术品位外

15、显于大学的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物质条件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发展方向,是大学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内 在支撑二. 高等学校要坚持内涵发展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建设文化景观、主题雕塑或特色展 馆,关键是贯穿于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大学的软资源,通过党建、思政、学生工作、导师制、寄宿制等方式,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努力形成:学术自由的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价值宽容的多元文化全球视野的开放文化,社会责任感(五)营造优良校园文化1. 历史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培养20万名教师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传统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育人理念治学修身,兼济天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2.人力资源 教师:1,900(66,72,85)两院院士:7 ; 资深教授:7:33; 万人计划:12:3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学科评议组成员:20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56教学名师奖:39(国家8、北京市31)国家级教学团队:9; 北京市教学团队: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教育部创新群体:4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